第377章 战争,一触即发!(月初求个保底票)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长夜风过字数:4056更新时间:25/04/27 01:01:15
    2007年11月1日,恰是一个周日,也是《原乡》正式发售的第一天,各地书店的排队盛况就已经震惊了各路媒体。

    清晨送到各个报摊的报纸上面,《原乡》发布会的新闻余温未散,记者们又要哦揉着惺忪的睡眼,开始跑书店现场,采访排队的读者和书店的员工。

    “我是燕师大文学社的,凌晨四点就来排队了!我们社团准备把《原乡》当本月共读书目。”

    “我专门集张潮的签名版!他上次的《逐星者》首版签名版,现在都溢价20倍了。这本《原乡》首印150万?呵,等着瞧吧,半年后肯定炒到天价!”

    “我俩通宵排队就当约会了!他喜欢科幻,我喜欢乡土文学,张潮这书简直是给我们量身定做的……看完再决定要不要带对方见家长!”

    ……

    燕京图书大厦的一个经理说得更直白:“凌晨三点就有人蹲门口!我们紧急从仓库调了800本,然后提前1个小时开门,结果两小时售空……现在每人限购一本,黄牛举着‘代购’牌子都被我轰走了。

    张潮这书哪是卖书,是卖刚需房!”

    由于销售高峰来得比预计早了太多,150万册的首印虽然都是“实书”,但是大部分还在各个渠道的仓库里,一时间也没有办法马上送到终端书店。

    而且这还存在地区性的供货不平衡,所以很难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即使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也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

    一时间首印150万册的《原乡》,竟然出现了一书难求的奇景——要知道这可是2007年,中国的印刷工业早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遥想20多年前,出版社每年连纸张都是有配额的,出现一本畅销书想加印都得层层审批……

    买到的读者欢天喜地,没买到的自然垂头丧气——如果问书店什么时候才会有下一批书,得到的回答通常是:“不知道。”

    有些买到《原乡》的人,转手3倍,甚至5倍的价格,都有冤大头收。

    毕竟在中国的年轻文学爱好者当中,能比人家早一步看到《原乡》,几乎成了一件可以拿来炫耀的事。

    这时候一则消息开始在网络上开始流传——有一个地方,可以原价买到《原乡》!

    不过通过这个“地方”的不是某个地址,而是一个网页链接:「当当网·《原乡》专卖页」

    在这个页面上,读者不仅可以以29元的原价买到《原乡》,而且网站承诺“当天下单,当天发货”,以及“北上广深,隔日必达”。

    同时还提供“线上消费、线下刷卡”和“货到付款”等便捷支付服务,全面惠及消费者!

    一时间整个网络都轰动了——隔日必达,也就是说下单后的第三天就能收到?这都什么神仙速度!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快递,如果不是同城,别说“隔日达”了,三天送到都算快,五天送到是正常,一周送到你也别急。

    于是「当当网·《原乡》专卖页」在上线的第一天,就遭遇了巨大的流量考验。有不少网友下了单不是为了买看书,而想看快递能不能做到隔日达。

    「当当网」的李国清,在这一天直接坐镇刚建成没多久当当燕京的物流中心,一心一意现场监督《原乡》的快递发包情况。

    身为日理万机的CEO,李国清也要兼顾别的业务,索性把几枚重要公章别在自己腰间。这样手下拿来的需要盖章的文件,就可以现场操作,而不用来回跑了。

    这时候他忽然想到几年前在「南国书香节」遇上张潮的一幕了……

    「当当网」这次一口气进了10万册的《原乡》,是李国清在董事会上力排众议签下的单子。

    除了对张潮的营销能力有信心以外,他还想借此机会突破「淘宝网」「易趣网」对「当当网」的围追堵截,至少要给人一种“当当送货很快”的印象。

    没有想到张潮的营销效果竟然这么好,原本以为至少要卖上一两个月的10万册《原乡》,竟然在网页上线的当天傍晚,就销售了一半多。

    这也让李国清捏了一把汗——如果无法兑现承诺,那「当当网」就不是“出圈”,而是“出丑”了。

    但这同样是一个机会,一旦抓住了,就能在“网络书店”之外,再在消费者心里为「当当网」贴上一个正面的新标签。

    所以李国清一方面焦头烂额地指挥着物流中心的员工打包、发货,另一方面又向陆金波的「果迈文化」下了10万册的订单。

    「当当网·《原乡》专卖页」的成功立刻引起了「淘宝网」和「易趣网」的注意。

    「淘宝网」是商家集市,本身不像「当当网」一样有自己的图书仓库,所以不可能进货自己卖,但还是迅速做出反应,临时上线了一个「淘宝·《原乡》专卖页」,把少数几家淘宝书店集中在一起展示。

    为了和「当当网」竞争,「淘宝网」为所有《原乡》的订单提供了“快递补助”,消费者只要在书价的基础上再支付1.99元,就可以享受包裹到家的服务。

    这在2007年,同样是石破天惊之举。要知道,这时候一个快递包裹的公价是10元,超重加收5元。

    1.99元这个价格,意味着淘宝要为每一单贴7-8元,即使它“客大欺店”,能从快递公司那里拿到一些优惠,但也不可能低到1.99元。

    即使《原乡》作为单一商品,销量再大也不太可能影响「淘宝网」的现金流,但是这已经隐隐展现出要在这个品类上和「当当网」小掰一下手腕的姿态。

    「易趣网」同样很快推出了「易趣·《原乡》专卖页」,不过它的玩法却和淘宝不同。易趣对《原乡》销售的扶持政策是“三本包邮”,也就是一次性在某商家那里买三本,邮费全部由易趣补贴。

    这是看准了《原乡》的畅销体质,想买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不难找到有同样需求的朋友,大家凑一起买就可以享受免除邮费的优惠,何乐不为?

    李国清看到竞争对手的这些手段以后,眼睛都瞪大了,差点把腰间的公章当成暗器飞出去打人,忍不住在物流中心轰鸣的机器声中怒吼道:“不要脸!”

    要知道他本来就从《原乡》的利润当中拿出大部分来补贴快递费用了。在「当当网」上购买《原乡》的消费者,只要额外支付6元,就能让「顺丰」送货上门。

    这可是目前全国最贵的快递公司!也只有它才能做到大城市“隔日必达”。

    只是没想到「淘宝网」和「易趣网」贴钱也要把「当当网」的气势给打压下去。

    不过很快他就冷静下来,知道这时候发火不是时候,对方虽然在烧钱——但现在的电商竞争谁又不在烧钱?

    烧钱才是主旋律,不肯烧钱、不敢烧钱的电商公司,投资者看都不会看你一眼。

    这时候运营部也把数据汇报了过来,在对手两家公司相继上线「《原乡》专卖页」后,「当当网」的订单数量急剧下降,选择取消订单的用户越来越多。

    李国清当机立断对运营部门道:“马上修改网页,我们的《原乡》,三本内——包邮!”

    这个决策当场人运营部门的负责人后背暴汗,顷刻间就石头了,难以置信地问道:“李总……您确定吗?这……我们要赔多少钱?”

    李国清怒道:“现在做只是赔点钱,再不做恐怕连命都要赔进去了!赶紧按我说的做!之前已经下单的客户,后台直接修改订单金额,把快递费用免了。”

    运营总监还是小心翼翼地问了句:“要不要问一问俞总那边?”

    李国清冷冷问道:“我是CEO,你觉得呢?她那边……我以后解释。”

    运营总监不敢多嘴,只能说了声:“好,马上!”说罢就挂了电话,协调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干活去了。

    李国清把手机往桌上一拍,发出“啪”的一声巨响。幸亏他用的是诺基亚,受伤的只会是桌子。

    过了好一会儿,身边才有人问道:“李总,为什么不先跟进淘宝他们的政策,三本包邮,或者1.99元包邮这样?”

    李国清冷笑道:“这些都是他们下的饵,引我们上钩呢!”

    提问的手下不解道:“……我还是不太明白,您能解释解释吗?”

    从属下那里获得了智商优越感的李国清这时候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回头看了一眼对方,发现是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越发看着觉得顺眼,于是耐心地解释道:

    “他们两家商城里才有几家书店,才有几本销量?就算是把邮费全贴了,也烧不了几个钱。之所以搞什么‘1.99元,《原乡》送到家’‘三本包邮’,就是为了让我们跟进同样的政策。

    你们想想看,要我们也搞了1.99元和三本包邮的政策,他们又立刻改成0.99元、两本包邮,那我们跟不跟?不跟前面的钱白花了,跟的话我们不成笑话了?

    所以这时候必须破釜沉舟,要烧钱就要烧得干脆点,一次烧到底,这样我们就能专心作战,不用考虑后续他们还会干什么。

    做生意,千万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今天「当当网」是亏了点钱;但是打出去的名声,是多少广告费用都换不来的!

    我们就是要让消费者知道,谁才是更有诚意的那一个!”

    李国清的话赢得了手下的一片鼓掌喝彩。

    不过这时候又有人不合时宜地问了一句:“要是他们不仅包邮,还直接补贴书价呢?”

    掌声、笑声,戛然而止……

    “所以,这也在他的计划里?这就是他认为《原乡》还未到销售极限的原因?”陆金波看着报纸上《三大电商掀起“包邮战争”,竟是为了这本》的报道,已经不知道该说啥了,只能把昨晚的话在心里重复了一遍。

    其实张潮自己也没有想到,因为《原乡》的热销,网购的“包邮时代”,会提前两年到来……

    随着《原乡》的空前热销,「果迈文化」近期的工作几乎全部围绕它展开,许多原本不在计划中的营销活动都被提上了日程。

    什么“现场签售会”“读者见面会”“作品研讨会”……恨不得把张潮像李国清拴公章一样拴在腰上,好让他一个都不落下。

    但是张潮除了参加了一场在燕京图书大厦的签售以外,其他的活动几乎全部都推掉了。

    他做出这种选择也非常正常——

    签售、见面、研讨……本质都是为了提高图书的销量。现在《原乡》都卖到断货,哪怕张潮把手签断了,也不会再有提高了。

    那么参加这些活动,等于是在给身为举办方的「果迈文化」打广告了。

    张潮肯把《原乡》给陆金波就已经够意思了,实在没兴趣让对方消费自己的时间和声誉。

    这让「果迈文化」上上下下急的不行,毕竟他们正想通过这个机会,让公司在全国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陆金波看着手下“虎视眈眈”的眼神,心里暗叹一声,只能厚着脸皮给张潮拨去了电话,希望他能答应多参加几个活动。

    第一次,被挂断。

    第二次,被挂断。

    陆金波的脸色黑得像碳,但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同事的期待,只能硬着头皮给张潮拨去第三次电话,不过也下了决心,如果张潮再拒接,自己绝对……肯定……尽量,不拨第四次!

    好在听筒里的“嘟~”声响了一会后,就传来接通的声音,然后是张潮熟悉的声音传来。

    陆金波不顾礼仪,迅速把希望他参加更多活动的请求说了。

    其他「果迈文化」的员工都紧紧盯着陆金波的脸色,希望从上面看出点什么来。

    但仅仅不到1分钟,陆金波就放下了电话,表情怪异,既不是失望,也看不出愿望达成的喜悦,而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无语……

    两天之后,在燕京图书大厦四楼的活动大厅里,「《原乡》签售暨作品研讨会」正式召开,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而坐在场地中央,刚刚为数百名读者签完名,正与主持人侃侃而谈的,不就是《原乡》……

    前言的作者,于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