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争执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长夜风过字数:4968更新时间:25/04/27 01:01:15
    张潮看看站在身边的“最亲爱的女儿”伊万卡,和台上“最亲密的朋友”希拉里,情不自禁地跟着所有人一起大力为台上的男人鼓起掌来。

    慷慨激扬的演讲结束了,嘉宾们也来的差不多了,于是各自落座静待拍卖会开始。

    张潮回到自己的座位,发现朱诺·迪亚斯和约舒亚·菲利斯两位同桌已经坐在那里,其中朱诺·迪亚斯年龄明显大一点,有40岁左右,秃头、长脸,留着精心打理的小络腮胡,笑容温煦。

    约书亚·菲利斯则年轻许多,看起来甚至不到30岁,满脸好奇、轻松的表情,戴着一副边框眼镜,是个再典型不过的美国白人书呆子形象。

    两人都对张潮与苏珊表达了友好,四人互相介绍、寒暄,只不过迪亚斯更含蓄一些,菲利斯则露出了有些夸张的笑容,热情地道:“知道能和你同桌,我就是十分期待今晚。

    要知道,我们可是‘校友’!”

    张潮纳闷了,迟疑地问道:“你去燕京留过学?哪一所,燕大,还是燕师大?”

    菲利斯脸上的尴尬一闪而过,马上道:“爱荷华大学,我是爱荷华大学的毕业生。”

    张潮恍然大悟,不过「国际写作计划(IWP)」只能算爱荷华大学组织的短训班,菲利斯说两人是校友实在有点生硬,不过对方至少是善意的,也就没有必要否认了。

    四人坐定以后,菲利斯有些羡慕地道:“你认识伊万卡?我看你们聊得十分热络?”一边说着,一边用灼热的眼神看着坐在第一排的伊万卡那光洁如玉的真空大白背。

    张潮耸耸肩,道:“刚认识,聊了一会儿。”

    菲利斯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伊万卡身上拔出来,好奇地问道:“讨论你的吗?哪一部,《消失的爱人》,还是《大医》?”

    张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你也看过?”

    菲利斯坦然道:“看过《消失的爱人》,那确实是一个精彩的美国人的故事。《大医》的题材有些沉重了,我已经买了,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看完它。”

    这时候光头的迪亚斯插话道:“我反而喜欢你的《大医》,写出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与不屈。”

    两人说得张潮都有点脸红,他们俩的作品自己可一个字没看过,但又不懂装懂客套说“你们的作品也很棒”,万一对方要讨论细节就丢脸了

    不过好在两人也没有在意这个,毕竟不是谁的都能很快得到翻译。

    不过张潮很巧妙地转换了一种表达:“我在「weibo」上看到有美国读者推荐二位的作品,说不定很快就能看到中文译作出版。”

    这下不管是迪亚斯还是菲利斯都高兴了起来,毕竟作品能在中国出版的话,能增加不少收入。

    作家在美国也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谋生的职业,哪怕是普利策奖得奖作品,也未必能大卖,不乏得奖前销量几十册,得奖后也不过增加到几百册的案例(有本诗集得奖前卖了51册,得奖后卖了400多册)。

    尤其是历史类、非类、诗歌类更是重灾区。某种程度上,中美作者面临的困境也是类似的。

    所以迪亚斯和菲利斯也各自有自己的职业,一个是大学写作学教师,另一个则在《波士顿日报》上有自己的专栏。

    正聊着,台上的拍卖已经开始了。这次慈善拍卖旨在为美国的「免疫缺陷患者关爱基金」募集资金,拍品主要是一些新锐艺术家的画作、雕塑,以及伊万卡新成立的珠宝品牌的设计师签名首饰。

    台上正在展示的拍品是一副由许多不规则的色块胡乱拼接在一起的图画,颜色刺眼、大胆,完全看不出到底画的是什么。

    台上的拍卖主持人道:“这幅画的名字叫做《下城区的凌晨》,是莎拉·福克斯的新作。

    她从纽约下城区凌晨时分街道积水倒映的城市霓虹得到启发,创作了这幅杰作。

    这幅画介乎抽象与具象之间,充满了她的个人风格。从去年以来,莎拉得到了纽约艺术界的注意。艺术评论家和画廊经理认为她的画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理念……

    这幅画的起拍价是4000美金,每次加价幅度不少于200美金……”

    苏珊轻声向张潮介绍道:“第一个拍品都是开胃菜,最后的落槌价格也通常不会过万。你有兴趣竞拍吗?”

    张潮摇摇头,自嘲地道:“我连看都看不懂,拿回来干嘛?挂门口辟邪,还是挂床头避孕?”

    最后一句一时没想到合适的翻译,是直接拿中文说的,所以只有苏珊听懂了,惹得她一阵笑。

    果然经过几次竞价,这幅《下城区的凌晨》的落槌价在8800美元。拍走它的是一个纽约本地的小政客。

    菲利斯略带嘲讽也略带自嘲地问身边的几人道:“8800美金……我的《后来我们走到了尽头》的稿费也没有这么高。

    为了完成这部我花了整整两年。这幅画呢?给我5岁的侄女足够的颜料和半个小时,她能把画布搞得更糟糕。”

    菲利斯的话让身边的迪亚斯露出了苦涩的笑容,就连苏珊也心有戚戚焉。

    不过张潮安慰道:“8800美元?不知道分到画家手里的有多少,画廊、经纪人,还有运作的艺术品商人……你在这里看到的每一幅新人作品,能登上拍卖台前的流程都耗费不菲。

    所以这8800美元只是一个账面数字吧。我们的稿费好歹已经落进了口袋。”

    迪亚斯闻言转头看了一眼张潮,问道:“你似乎很熟悉这种运作模式……”

    张潮笑道:“曾经有人找过我,愿意付给我大概3万美金,让我在某场活动里拍下一副特定的画作……不过那场活动我没有参加。”

    迪亚斯:“……”早知道就不该问你。

    菲利斯感叹道:“差点忘了,你和我们不一样……其实你应该可以坐到前两排的……”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说道:“说起来《消失的爱人》确实给了我一些启示。”

    张潮好奇道:“哦?”

    菲利斯道:“我注意到你为两个主角选择了特别的职业——作家。是因为这也是你的职业吗?”

    张潮点了点头道:“大概没有哪种美国人的职业,有比作家更让我写起来得心应手的了。”

    菲利斯有些兴奋起来,说道:“我最近从事的研究就是关于职业的——我认为从广义上来说,‘职业’是的核心。

    想想看——是职业让圣地亚哥在绝望中也不放弃那条马林鱼;是职业让艾丽丝走进了荒凉山庄;是职业把亨伯特送进了草坪街的房子……

    职业往往是人物质感和行动的第一来源,驱使着角色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菲茨杰拉德就善于给里的人物分配职业。

    ——张,你也一样。”

    面对这种赤果果的吹捧,张潮真是回应也不是,不回应也不是,只能谦虚了一句道:“你说的都是大师,我可不是。”

    菲利斯道:“在这点上,你并不逊色。《消失的爱人》里,那些缜密的行动与残酷的心理博弈,如果发生在其他职业身上,恐怕总有一点违和。

    但是作家就不一样了。我们本来就是一群善于隐忍,精于谋划,然后敢于把想象实现的人。

    所以艾米才会一步步把尼克引向由她编制的深渊……还有《大医》,我虽然没有看完,但是你选择三个医生做主角,想要医治的,恐怕不止是人类身体的病痛吧?”

    张潮原本以为他就是说一句的事,没有想到竟然这么“有理有据”,这下不能随便敷衍了,于是认真地回答道:“我一直认为人物的核心是‘身份’。现实当中我们也是按照身份去行动的,不同身份下,性格、言行都会大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这也是人物复杂性的来源之一。

    而构成身份的要素包括了家庭、职业和社会三重。所以职业,确实是构思人物的发起点之一。

    ——感谢你对我的的认可与研究!”

    菲利斯高兴地问道:“太好了。不过我还有很多疑惑,不知道能否对你进行一次专访?哦,用不了太多时间,1个小时就行!”

    张潮:“……”天底下果然没有白拍的马屁。据说刘振云老师就特别善于这一手……只不过他常常是用在损人上。

    “听人的耳短”的张潮只能无奈地道:“我过两天就要回国,你要来的话尽快。”

    菲利斯高兴地道:“我今晚就发邮件和你确认时间!”身为《波士顿日报》文学专栏的作者,能约到张潮这样的大热作家访谈,当然对巩固自己的位置大有帮助。何况张潮后面还连接着至少两家美国大型出版社,如果能让其中一家因此注意到自己……

    菲利斯一边想着,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起来,看得同桌的迪亚斯目瞪口呆,内心懊悔不已。自己要是也有菲利斯的口才,邀请张潮去任教的纽约大学讲一次课多好——听说张潮对讲课这个事“有瘾”。

    几人闲聊间,台上又拍出去几个藏品,多数都是画作,价格最高的是一尊造型抽象的雕塑,像是一只鼻涕虫被日本绳艺大师来个一个龟甲缚,接着被泰森戴着钢拳套一下砸在正中心。

    不过就这么个玩意儿,被拍出了3万美金的高价。

    接下来就是伊万卡珠宝品牌的设计师签名首饰拍卖——这个设计师,其实就是伊万卡自己。这个品牌也是今年刚刚成立的,这场拍卖会更像是特地为宣传这个品牌而举办。

    珠宝的起售价明显就高于前面的艺术品,第一条蓝宝石项链的起拍价格就超过了5万美金,每次竞价不少于3000美金。

    苏珊问张潮道:“艺术品你说看不懂,珠宝你也不感兴趣吗?”

    张潮撇了撇嘴,嫌弃地道:“要买直接去珠宝店买不就好了,拍卖会上买不是当冤大头吗?”

    桌上众人刚要笑,背后传来了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你可真是刻薄。”

    张潮转头,发现是一个栗色头的白人女性,高高的颧骨和薄薄的嘴唇显示出一种锋利的个性。看到张潮注意到自己,她把下巴扬了扬,自我介绍道:“戴纳·舒茨,专门画你说的‘看不懂的画’。

    刚刚台上第四幅就是我的作品,不过恐怕你并没有注意到。”

    张潮微笑道:“我确实对现代的绘画艺术知之甚少,也无法理解那些色块之间究竟用了哪些逻辑来组合。不过我想既然有人愿意花上万美元来买你的画,说明它们确实有其价值所在。”

    戴纳·舒茨显然不满意这个答案,继续问道:“你们似乎认为画家有这样的收入并不公平?既然你不了解现代绘画艺术,那下这样的结论可真是自大啊!”

    张潮闻言把身体往椅背上一靠,露出了刚刚发表这个观点的约书亚·菲利斯——这句话又不是他说的,没必要替别人扛雷。

    约书亚·菲利斯顿时尴尬不已,只能解释道:“我说的是第一幅画,《下城区的凌晨》……”

    这时候戴纳·舒茨旁边一个年轻女性露出脸来,平静地对菲利斯道:“我就是莎拉·福克斯。《下城区的凌晨》是我的作品。

    刚刚听你说你侄女画得比我更好,是吗?”

    菲利斯现在恨不得用线把自己的嘴巴缝上,天底下就没有背后说人被抓现行更让人尴尬的了。

    不过两位女画家显然对约书亚·菲利斯这种小角色不感兴趣,挤兑了两句以后又把目标放在了张潮身上,戴纳·舒茨有些挑衅地道:“家的妒忌心都这么强吗?”深深的眼窝后面,锐利的目光紧紧盯着张潮。

    张潮内心暗叹一口气,这是不接招也不行了,于是答道:“也许和你们画家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戴纳·舒茨和莎拉·福克斯没有言语,目光锁紧张潮,想听他说什么。

    张潮道:“我们写的,要想赚到1万美金,按照美国的版税计算,要有2000个到3000个读者掏钱购买我们的作品才行。

    但是至少有几十倍于购买者的读者,曾经从不同渠道看到作品的简介,甚至在书店里翻完了的前面几十页、上百页,这样才能产生这2000-3000个愿意掏钱购买的读者。

    而现代画家的画,似乎只需要征服某些特定的人就可以了,是吗?”

    话刚说完,戴纳·舒茨和莎拉·福克斯脸就憋得通红,但却无法反驳,只能重复说着两句话:

    “太无知了!”

    “太粗鲁了!”

    张潮没有理会两个年轻的女画家,转头继续看台上的拍卖会了。如果说有哪种艺术形式比先锋流派的更“不靠谱”,更依赖职业艺术评论家,那肯定是现代绘画艺术。

    倒不是他们画得不好,而是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群众的欣赏基础,也就失去了在大众市场流通的可能性,进而成为一种自娱自乐的精英玩物。

    但被视为现代绘画艺术的源头那些画家——不管是梵高,还是葛饰北斋,无论是生前一幅画没卖出去,还是靠画作致富,创作的出发点都是为大众服务,希望自己的画能被哪个来画廊闲逛的普通市民看上,买回去挂在家里的墙上。

    他们画作中那些启发了现代绘画者的部分,并不是他们的本意,甚至不是他们创作的重点。

    而大部分的现代绘画艺术或者造型艺术的创作者们,已经不考虑作品是否能让大众接受并喜欢,而是着力于教育大众,甚至刺激大众。

    至少张潮并不想在文学艺术上走得这么远,当然会对这样的表达态度敬而远之。

    到这时,张潮已经对今晚的活动感到厌倦了,反正想看到辣个男人的恶趣味已经满足了,对拍卖品他并没有什么兴趣,于是低声问苏珊:“这种活动一般什么时候开溜比较合适?”

    苏珊道:“一般等晚宴开始以后,你不想和人社交的话,就找个机会去卫生间,然后再离开。这样比较自然,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张潮点点头表示明白了,于是又等了半个小时,终于拍卖会结束了。一共筹集了100万美金出头的善款,其中的大头都是伊万卡的珠宝贡献的。

    「免疫缺陷关爱基金会」的代表上来表达了感谢,又讲了几分钟。

    很快场地的灯光亮了起来,这时候张潮才发现原本身后是一片空白的场地,此时已经摆满了各种西式自助餐,许多身着小礼服的侍应生端着盘子正在候场。

    张潮心想终于结束了,与众人站起身来热烈鼓掌,然后就想往卫生间走。

    没想到刚刚转身,就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你这是要回去吗?就不想和大家讲两句吗?”

    张潮转身一看,正是伊万卡这位金发碧眼的高挑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