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学好数理化,啥时写作都不怕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长夜风过字数:5297更新时间:25/04/27 01:01:15
    2007年1月12日,全市高三一模前最后一个周五,本该是高三学子紧张复习的关键时刻,长福三中却宣布下午全校取消原有课程安排,3点钟搬上自己的椅子,操场集中。

    原因,当然是三中史上最强校友,张潮,要回到母校进行演讲。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轰动!

    这可是张潮诶——19岁三篇雄文打垮“新理念作文大赛”,一部《少年如你》轰动文坛销量百万,燕大、燕师大争他争得头破血流。

    接下来的两年,他几乎贡献了中国文坛90%以上的媒体曝光量,几乎没有一个文坛大事件能绕过他去。

    80年代以后,第一次有一个作家能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主流媒体的视野里,并且一再拉高公众对他的正面期待。

    而且无论风云如何诡谲、形势如何危险,张潮似乎都能游刃有余,并且精确地找到最精巧的破局点,让每一次危机变成自己再上层楼的台阶。

    就连跨足影视行业,张潮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无论是《少年如你》还是《你的名字》,都是票房大卖之作;他本人都开始和电影明星谈起了恋爱……

    他的每一个足迹,似乎都在印证“文学,改变命运!”这句话。

    不仅三中有一大批学生是他的狂热粉丝,整个长福县的中学生,又有几个手里没几本张潮的,或者《青春派》杂志的?

    又有多少男生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凭借才华一鸣惊人、登上人生巅峰;又有多少女生幻想着有一天能在长福的街头巷尾,和“微服私访”的张潮浪漫偶遇……

    这一切,都是因为张潮对他们来说,光环够炫目,距离又足够近,太容易让人产生“我努力努力也可以……”“我运气够好也可以……”之类的幻想。

    所以这次演讲,不仅牵动了三中学生的心,还牵动了全县高中生的心。

    在演讲开始前两天,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不少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纷纷开始生病并且请假回家;然后在长福的学生“黑市”里,一套三中校服+学生卡,可以卖到100元的天价……

    不仅三中开始躁动,同在县城的长福一中、二中学生也开始蠢蠢欲动,对自己学校请不到张潮来演讲表示非常不满。最后在教育局的调派下,决定一中、二中可以各选拔20个优秀学生旁听本次讲座。

    张潮的演讲还牵动着长福县领导的心。张潮现在虽然无官无职,甚至就连文联、作协都没有加入,但长福县谁能把他真当成靠体制内津贴和补助、出本书多半还要自费的普通作家来看待?

    作家可能没有行政权力,但是名气和文学地位的达到一定高度后,所能撬动的社会资源和接触的人际圈子,远不是一般官僚能媲美的。

    就好像刘振云和他的弟弟,一个是无职无权的作家,一个是掌管一方司法的官员。但是人家在介绍两人时,只会说“刘振云是他哥哥”,而不会反过来用他来介绍刘振云。

    毕竟刘振云这个级别的作家,全国两只手就数完了;他弟弟这个级别的官员,至少有好几千。

    很多人说中国是“官本位”社会,其实准确地讲,在下面是“官本位”,在上面就是“影响力本位”了。而影响力里,名声是主要的。

    在这个层次上,张潮与韩涵、小四彻底分成了两类人——后者因为个人形象和创作题材的局限,只能算畅销书作家,韩涵还算半个意见领袖。

    张潮则成为了中国文学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代表的是整个国家青年一代的文学形象。几次深陷争议漩涡,打的也都是高端局,牵扯的议题往往十分宏大。

    如果说在张潮成名的头两年,还有人将他与其他“八零后”作家相提并论的话,那去年开始,这种论调基本就绝迹了。

    哪怕最苛刻的批评者,都不认为他们与张潮是等量齐观的存在。

    张潮在燕京发展出来的人脉,也不是像韩涵、小四一样是一群围着他们转的书商、演艺公司,而是实打实的老师和长辈。

    这些都是围绕张潮的无形资源。

    说通俗点,长福县的官员们,绝大部分在县志里都不会留下一行字;张潮,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不仅族谱要单开一页,县志上至少也要写上几段。

    这也是张潮这次回家,敢拒绝其他所有邀请的底气。被拒绝的人,只要懂事理的,也不会觉得丢面子,何况张潮还做到了一视同仁。

    所以这次演讲的规格,很自然地被提高了,周校长到时候恐怕都要坐到边上去。

    省、市、县三级电视台也都派出了团队,要对本次演讲进行报道,并且要争取在演讲结束以后,能采访到张潮。这可是张潮在“神隐”近3个月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就这样,在各方人士的关注下,张潮演讲的日子终于到了。

    1月12日下午刚过2点钟,三中的校门口就开始热闹起来。各种车辆鱼贯而至,有些在门卫处做个登记才能开进去;有些只能停在门外,人要自己走进去;有些则需要校领导到门口迎接进去。

    自从张潮毕业后,三中就没有这么热闹过,周校长也很兴奋,不过恍惚想起了在办公室给张潮做接待工作的日子……

    高中部的学生们,都在宿舍区等待集合,他们三三两两拿着椅子在宿舍楼下的空地上攀谈,话题,自然是今天绝对的主角,张潮。

    “新一期的《大医》你看了吗?恢复和以前一样了,每期10页。”

    “看了看了。不过我最近比较喜欢《大观》上面连载的《三体》,那个才带劲儿呢。”

    “那有什么带劲儿的?看都看不懂。”

    “和你这种物理8分的学渣没有共同语言。”

    “我物理8分怎么样了?张潮数学还8分呢,不照样成大作家。”

    “那你撒泡尿,照照看自己长没长成张潮那样。”

    “诶,你们说张潮会不会带他女朋友来?”

    “嘶~~你说宋嘉?那长得可真漂亮,要是带来就能看到真人了。”

    “恶心,你怎么还吸口水。”

    “你看到了你也吸!那可是女明星啊!”

    “女明星怎么了?我要愿意,每天晚上换一个陪我睡!”

    “切~~你那是海报!别说每天换一个了,换三个也行!”

    这显然是男生的对话,总是容易偏离主题,一不小心就直奔颜色话题去了。

    “听说张潮最近没出现是在山里隐居呢?”

    “哇,哪里的山?”

    “听说是贵州,那里都没有路的。”

    “他为什么要隐居啊?”

    “大概是厌倦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要寻找真正的自我吧?”

    “好高级的样子。”

    “真的是张潮会做出来的事呢!”

    “这才是作家吧!太有个性了。”

    “不过他这次讲座主题好无聊啊,估计又是励志鸡汤。”

    “管他讲什么呢,主要后面会不会给我们签名啊。”

    “是啊是啊,我让我妈给我送了一本《少年如你》和一本《你的名字》呢!”

    “我也是这两本!”

    “是吧,我就说这两本最好看……”

    这显然是女生的对话,主题明确,但是跳跃性强。

    操场的广播开始播放音乐了,并不是常见的《运动员进行曲》,而是当年由张潮写词、宋诗语演唱的《你的答案》,也算是一种特别的致敬。

    这一直是三中的保留曲目,尤其在高考前会拿出来给高三学生励志。

    随着“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的旋律传到大家的耳朵里,学生的讨论又变了——

    “诶,你们说张潮为什么就写了这首歌啊?”

    “是哦,后来就没听过他写的其他歌了。”

    “大概是写歌对他来说太简单了吧。”

    “写歌才能赚多少钱?还不到他的零头吧。”

    “那也不是。主要是他写歌被读者骂惨了!后面就不敢写了!”

    “哪有读者骂?我怎么没听说过?”

    “不是你们这些读者,是另外一批,可厉害了!说他写歌的套路都过时十年了!”

    “是吗?这首歌明明挺好听的,也挺新颖的啊,哪儿就过时十年了?”

    “唉,你们说好听不管用……”

    “诶?你谁啊,不是我们班的吧。”聊天的同学发现不对劲了,插话的高个子男生他们不认识,长得黑黢黢、精瘦精瘦的,留着贴着头皮的板寸,嘴唇周围一圈胡茬,还戴着一副眼镜。

    “哦,我艺体班的。”“黑瘦高”解释道。

    “你练体育的吧?你也看张潮?”同学显然有些讶异。

    “黑瘦高”显然不乐意了,道:“这就有点看不起人了,我们练体育的怎么就不能看他了?”

    质疑的同学慌乱了一下,生怕自己得罪了体育生,连忙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们训练这么累,应该没空吧。”

    “黑瘦高”道:“放松身心嘛。再说,他写的也没那么好。”

    听到这话,立刻有人不高兴了,也不怕得罪体育生了,不满地说道:“你看懂了吗你,就说张潮写得不好?他写得不好,那谁写得好?小四、韩涵?”

    “黑瘦高”委屈地道:“小四、韩涵不如他好,不等于他一定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怎么还不许人说他不好了?”

    同学“嘿嘿”怪笑道:“其他地方的人我不管,在三中说张潮不好,你可能是第一个。”

    “黑瘦高”道:“不好就是不好嘛。你们不觉得张潮出的几本,技巧痕迹都太重了吗?他写通俗,就各种巧合、各种煽情;写严肃文学,就各种炫技、各种故弄玄虚。

    总结起来,就是创作的时候要么偶像包袱太重,要么老琢磨着怎么迎合市场,创作状态不够放松、不够自然,太卖弄、太雕琢。”

    一番话说完,其他人都惊讶起来,想不到这个体育生对文学还颇有见解。

    维护张潮的同学不服气了,连忙辩驳道:“难道技巧用得多就不好吗?那是……那是人家会这些技巧,会了不用像什么话?就好像老师教你公式,你做题的时候会不用吗?”

    这位同学显然文学修养非常一般,吭吭哧哧半天,词不达意地说了点皮毛。

    “黑瘦高”道:“会技巧当然不是不好,但是会技巧不等于创作的时候就一定要都用出来。写考卷的时候,你看到一道题有三种解法,你会都写上去吗?”

    一句话把对面噎得说不出话来,只能恨恨地道:“你等着,我去把文学社的邱雪叫过来,让她喷死你。”说罢就跑去搬救兵了。

    “黑瘦高”也没有阻止,只是含笑看着他匆匆离去,又匆匆拉来一个眉目清秀的女生。

    “就是他,就是他诋毁张潮,说张潮写的不好,都在卖弄技巧。”男同学指着“黑瘦高”,忿忿不平地道。

    邱雪眉头一皱,问道:“你没添油加醋吧?——你真是这么认为的?”第二句话,问的正是“黑瘦高”。

    “黑瘦高”点点头道:“大差不差吧。我还认为张潮的创作态度不够端正,喜欢讨巧。他经常利用自己对读者口味的精准把控,顺着读者的期待写东西。

    读者是普罗大众和青少年的时候,和读者是文学爱好者、专家、同行的时候,他的作品呈现的精神面貌往往不同。有人可能会赞赏这种‘专业性’,但缺乏连贯的写作人格,长久来看也许会是伤害。”

    “黑瘦高”这番话对邱雪这个三中“晨钟社”社长来说,都有些“超纲”。她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但又不愿意让人这么贬低心中的偶像,只能绞尽脑汁来辩驳:

    “你,你这么说其实对张潮来说完全不公平,太苛刻了。虽然很多文学家都追求‘无技巧’,但实际上‘无技巧’也是一种技巧,是一种被更高明的技巧掩饰了的技巧。

    张潮讲究技巧,可能恰恰是他通往‘无技巧’的一条道路。就像大作家汪曾祺,他早期的《复仇》就运用了许多意识流的技巧。但是后来他再写《受戒》的时候,明明技巧更高超了,却让人看不出痕迹来。

    我们不能要求张潮在20岁的时候,就达到汪曾祺他老人家60岁、70岁才达到的境界……”

    邱雪的语速很慢,她是第一次这么系统地进行文学性阐述,虽然在高中生已经算佼佼者了,但是仍然十分吃力。

    而她越说,就越对面前笑得很温和的“黑瘦高”感到好奇,自己这几年在长福的中学文学圈子里,也算是“风云人物”,甚至还在《东南晨报》的作文园地里开辟了一个小专栏,人人夸她以后有希望也像张潮一样成为作家。

    张潮成名以后,长福县的中学文学爱好者圈子就异常活跃,不仅各个学校的文学社都挤破了头,“民间”也成立了不少小社团,甚至还有自己办文学报纸的——虽然只坚持了一期就“破产”了。

    别说三中了,整个长福县爱好写作的同龄人,她几乎都认识,但是眼前这个“黑瘦高”,却……却……

    却越看越眼熟!还不是亲眼见过的那种眼熟。

    如果把这个人头发变长些、皮肤变白些、脸颊变圆润些,再把那些邋遢的胡茬给剃了,那不就是、那不就是……

    这时候《你的答案》音乐停下来了,广播里传来播音员的声音:

    “请全体同学带上椅子,马上到操场集中!请全体同学带上椅子,马上到操场集中!”

    演讲要开始了,所有人呼啦啦地站起身来,拎着椅子就往操场走去。

    邱雪却已经在巨大的震惊和难以置信中,愣住了,小嘴也不再“叭叭叭”地往下说。

    “黑瘦高”温言道:“你讲的其实挺好的!张潮确实没有我说的那么不好,他还年轻,还有进步空间。”

    带邱雪过来的男同学以为“黑瘦高”真被说服,得意地道:“我就说,只要邱雪出马,没有搞不定的文学问题!”

    邱雪尴尬地想找条缝钻进去,想说什么,却见“黑瘦高”轻轻摇摇头,只好又闭了嘴。

    男同学拎着椅子,道:“走吧,赶集集合了——咦,你怎么没带椅子,要不要借你一把?”

    “黑瘦高”也转身往操场走去,留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谢了,我等会都是站着,用不着椅子。”

    留下一头雾水的男生,和一脸激动地邱雪。

    等到“黑瘦高”走远,邱雪才狠狠拍了一下男生的脑袋:“你……你……你……”话到嘴边,却说不下去,因为不知道该骂他还是该谢他。

    男生“哇哇”喊疼道:“本来就不聪明,你这一打影响我一模怎么办?”

    20分钟后,男生终于知道邱雪为什么拍自己脑袋了——只见那个“黑瘦高”已经摘掉了眼镜,在众星拱月下走上了操场的主席台,站到了演讲台后,开始自我介绍道:

    “大家好,我是张潮……”

    男生脑袋“嗡”的一下,立刻就不清醒了。转头看去,看到刚刚其他在旁边的同学也是一脸懵圈和震惊,才放下心来。

    缓了好一会儿,他才听清讲台上张潮的话:

    “听说下周高三的同学就要参加一模了。相信我,没有人比我更懂一模!”一句话,让整个操场都笑翻了天。

    谁都知道,张潮之所以走上今天的文学道路,就是“冲冠一怒为一模”。至今,他那份145分的一模语文答题卡,还用透明亚克力板封装好了,陈列在校史馆里。

    几乎所有三中的同学都瞻仰过这份答题卡。

    张潮接着道:“今天学校本来给我定的主题是「写作改变人生·青春自当奋发」,但我临时决定讲点别的,所以今天的主题是——

    「学好数理化·啥时写作都不怕」!”

    台下的周校长,脸色呼啦一下就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