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可以收网了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长夜风过字数:4782更新时间:25/04/27 01:01:15
    “可以收网了,方老师。”电话那头,是一个阴沉的男声。

    方老师的声带依旧像被砂纸打磨过一样粗糙,他问道:“会不会太早、太草率了?”

    “能有更多人跳出来当然更好,但是现在这些已经足够了。他们和张潮一起,组成了笼罩在中国文化界头上的一朵黑云。只有让他们的信誉破产,我们才能让更多人看到真相。”

    方老师沉默了一会儿,但还是忍不住问道:“张潮父子'代笔'这件事,我认为目前还只是猜测,虽然在逻辑有可以说通的地方,但是并不能称为证据。

    将‘代笔’作为切入点,我认为并不一定能扳倒张潮和他的那些老师。但是他在燕大、燕师大的那些学习经历……”

    没等方老师把话说完,阴沉的男声明显不高兴了,用略带训斥的声调道:“方老师,这次的方案是NED委托我们‘燕京春天’特别制定的,希望你能充分配合……”

    但很快,又换了温柔一些的语气道:“方老师,你放心,这次计划成功以后,我们会向NED汇报,到时候我们会牵头为你建立一个‘打假基金’。这个‘打假基金’,将会完全由你,或者你信任的人来掌控。

    到时候,你打假事业的各项支出,都会由这个基金支持。我相信,你的生活也会得到巨大的改善……”

    方老师这次沉默得更久了,最后还是道:“我最近的精力还是放在打假伪科学上。张潮代笔这件事,我觉得证据还不够……我再观察观察。”

    电话那头的阴沉男声叹了一口气,道:“方老师,你,有的时候就是不够坚定。你再考虑考虑吧。”说罢就挂了电话。

    方老师将手机放到桌面上。此时书房已经完全暗下来了,只有电脑屏幕的光照亮了他那张和姓氏一样方正的脸庞,神情冷漠,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时,门忽然被打开了,他的妻子走了进来,按了下墙壁上的开关,整间书房才亮堂起来。妻子问道:“他是怎么说的?”

    方老师揉揉太阳穴,有些烦躁地道:“他们这些人,仍旧是想控制我。”旋即又冷笑道:“我又怎么会受人控制。”

    妻子帮他按了按头,才道:“你早期的那些作品,我已经整理好了,发到邮箱了,你有空看看。”

    方老师点点头。虽然妻子不是什么绝色美女,但却是他事业上的绝佳帮手。当初就是她的一篇名为《网络奇才方老师》的报道,才让自己的名声开始从狭小的留学生互联网圈子,传扬到主流媒体当中。

    虽然不知道当时已经是最权威新闻机构记者的妻子为什么会关注到自己,但他相信,妻子眼中散发出的对自己崇拜的眼神,是无法伪装的。

    妻子又和方老师聊了一会儿天,才起身离开。

    方老师打开邮箱,下载了妻子给自己整理的文稿,其中第一篇就是他在科大荒原诗社时的作品:

    【有一位骄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里

    慢慢地品尝她的微笑

    再也没有人会来了

    有一位骄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里

    她已消失

    最后她的微笑也消失了

    有一位骄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里

    她不再相信眼泪

    他不再相信奇迹

    她只是一滴眼泪

    他自己就是奇迹

    有一位骄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里

    再也没有人会来了。】

    看到这首还略显稚嫩的诗作,方老师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虽然最后选择了科学道路,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一直对自己的文学才华十分自信。

    当年考上中科大,他考了全省第一的那个单科,不是数理化,而是语文。所以他一直自诩“左手诗歌、右手科学”。最大的梦想也是老了以后,能回到故乡的小岛上隐居,与诗书为伴。

    对于张潮,他的情感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厌恶张潮的张扬作风,认定他在燕大、燕师大的学习是涂脂抹粉,必有虚假之处;另一方面,他对张潮的文学才华略有妒忌但并不太怀疑。

    此刻的方老师,还没有和那么多曾经的“志同道合者”翻脸,也没有被人雇凶锤伤、扔瓶砸伤,所以他的性格还没有发展到后来极端偏激的地步,内心的骄傲与坚持仍在,不愿意被一些NGO组织的控制。

    但是他之前写的两篇关于张潮的文章,一篇虽然起了点效果,但是被张潮用毕业答辩直播这种浮夸的反击方式瓦解了;第二篇干脆没有激起一点风浪。

    这在他的打假生涯中是非常罕见的。一般来说,当他打到像张潮这样的知名人士的时候,对方要么气急败坏、发文反击,要么丢盔弃甲、举手投降。像张潮一样,完全没反应,连自己的名字提都没提的情况极其罕见。

    出现这种情况,方老师认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张潮压根没有看到自己的两篇文章;另一种是张潮看到了,但是根本不在乎。

    经过思考之后,方老师坚信是第一种。

    想到这里,方老师对虚空当中的“张潮”发出了嘲笑:“‘青年意见领袖’?也只是被人控制的傀儡罢了。想让你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想不让你看到什么就看不到什么。”

    这么一想,方老师心中对于张潮那种隐隐的妒忌,消散了不少。

    第二天一早,方老师就来到了燕京郊外一处小院落。这里的门口已经挂起了一个大大的横幅:热烈欢迎分子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方老师莅临高科技大米品尝会

    门口已经站满了迎接他的粉丝,还有他的老朋友,个子矮矮但是精神头很高的司马北。

    司马北看到方老师也很激动,连忙组织合影拍照,自己则紧紧地靠在了方老师身边,犹如护法。

    合影结束以后,司马北又和众人拥着方老师进了小院。小院里此刻已经摆上了炉灶和锅碗瓢盆,各种食材以及调料。

    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摆在小院正中间的大米。这些大米大部分装在正常的米袋里,一部分则装在了竹条编制的箩里,摆在最上面,白花花的颇有农家气息,倒也和别的大米没什么两样。

    院子里还有一些人,方老师知这些都是一家叫“趋势生物信息学公司”的高管,见到他进来,也纷纷上前与他握手,其中一个领头的女士道:“方老师来了,我们这个活动就更有意义了!我是负责整个项目推广的刘虹,很高兴认识您。”

    然后一指院子侧面走廊上的几个厨子道:“这都是我从大酒楼里请来的大师傅,等下会用我们的大米和其他材料,好好做几个菜让大家品尝。

    方老师,我们先进屋聊。”

    方老师点点头,一脸矜持地跟着众人进了屋。分座落定以后,“趋势生物信息学公司”的一个男士先开口了:“我是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我姓许。我来介绍一下这款高科技大米的优点。

    我们知道,传统大米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像病虫害……”

    随着许工程师的娓娓道来,众人也清楚了今天要吃的这款高科技大米的种种优点。司马北激动地道:“中国的农民种地种了几千年,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能种上虫子吃不了、大风吹不倒、干旱渴不死的好大米吧!”

    刘虹也道:“是啊,我们的高科技大米优点可以说是数都数不完,但是在推广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国家和国人,还是接受不了这种大米。”

    方老师沉吟了一下道:“是无知导致的。对高科技农产品的恐惧,主要源于无知。我们做科普,就是要消灭因为无知导致的恐惧。高科技农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一定会成为农业的主流,这是大势,不可逆转。

    现在国内不肯放开市场,让国外的高科技农产品进入,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二也是目光短浅,缺乏科学方面的远见导致的。”

    司马北恭维道:“所以才需要方老师这样的人物登高一呼。科学要想进步,整天在实验室像驴一样埋头苦干可不行,弄错了方向,做的越多,离真理也就越远。

    方老师虽然离开了实验室,但他就是能给科学界指引方向的人。”

    一番话引的众人鼓掌喝彩。

    方老师微不可见地笑了笑,但旋即摆了摆手道:“说的太过了。真搞科研的那些科学家们还是要尊重的,就是国内这种人不太多,大部分都是弄虚作假、骗取经费。”

    刘虹这时候插嘴道:“听说今年的世界粮食奖要颁给袁老……”

    方老师皱起了眉头,道:“他要是能获奖,也是因为水稻这种作物在农业方面的重大价值,尤其对东亚、东南亚地区来说。但是传统育种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是属于遗传工程特别是高科技技术的。

    他获奖,会加深国人对农业高科技的成见,他本人好像也对高科技农产品持反对态度。他其实正在阻碍国内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司马北附和道:“人老了嘛,总是会固执一些……”

    方老师道:“老说高科技农产品不安全不安全,什么老鼠吃了会得白血病、肾衰竭。实际上都是谣传。美国人已经吃了十几年了,怎么没有断子绝孙?”

    刘虹眉开眼笑地道:“那还需要方老师大力支持,早日让我们的高科技大米能推向市场,造福国人。”

    聊着聊着,外面的厨师已经做好饭菜了,开始陆陆续续端进屋里。

    首先就是一大锅刚刚焖熟的米饭,打开锅盖,饭粒颗颗晶莹剔透、饱满结实,看着十分诱人。接着又端上来红烧肉、焖豆角、烧茄子、豆腐煲等下饭菜。

    刘虹站起来身来,先给方老师盛了一大碗高科技米饭,恭恭敬敬放到方老师面前,道:“还请方老师尝尝看。”

    这时好几个“趋势生物信息学公司”的人员掏出了照相机,对准了方老师。

    方老师泰然自若地端起饭碗,用筷子夹起一团米饭,在镜头前略微展示了一下,就送进嘴里咀嚼起来,不一会儿就吞咽下去。

    司马北站起来,硬把自己挤进镜头,热切地问道:“方老师,味道怎么样?”

    方老师淡淡地道:“我们这次举行试吃会,不是吃高科技大米的味道来的,而是用自己的态度,表明高科技农产品的安全性没有问题。不要搞错了重点。”

    司马北只能讪讪地坐下来。

    刘虹连忙打圆场道:“方老师说的对,我们主要是为高科技大米的安全性正名!味道,在其次。大家都吃,大家都吃啊。”

    现场很快热闹起来,众人打饭的打饭、搛菜的搛菜,一时间人声鼎沸。

    大部分人都在夸高科技大米的味道好极了,和普通大米没什么两样。

    也有人在夸师傅的各色菜肴做得色香味俱全,让人欲罢不能。

    司马北这时候顾不上吃饭,而是拽着一个拿着摄像机的人慷慨激扬地道:“今天是我们第一届高科技大米试吃品尝会,只在燕京一个城市举行。

    今后这样的品尝会,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而且规模要不断扩大,从1个城市,到5个城市、10个城市、20个城市,从20个人,到200人、2000人,一直举办到高科技大米被国人完全接受为止。

    今天我们都是请的有觉悟的、有科学素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愿意担当的朋友们来吃饭……”

    一场活动,热闹到了下午才结束。

    司马北开着车送方老师回家。在路上,司马北小心翼翼地问道:“方老师,你觉得这个‘趋势生物信息学公司’怎么样?”

    方老师道:“还可以。这款大米虽然味道一般,但是毕竟是第一代产品。高科技农产品的迭代很快,相信他们很快就能研发出更好的品种。”

    司马北道:“那他们请您做科学咨询顾问的事……”

    方老师思考片刻之后,点了点头道:“他们的产品还不错,我可以帮他们做一点科学方面的咨询工作。但是……”

    司马北大喜道:“费用方面您别担心,他们愿意每年支付这个数……”一边说着,一边伸出两根手指摇了摇。

    方老师又皱起了眉头,司马北连忙解释道:“这家公司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少,确实经费比较紧张。不过他们同意如果让您参加今天这样的活动,可以另外付费,这是今天的。”说罢把一个信封塞进了方老师手里。

    方老师捏了捏信封的厚度,眉头又舒展开来,把手支在车窗上,不再说话。

    经过朝阳公园的时候,司马北忽然道:“方老师,您看外面……”

    方老师顺着司马北的手指方向看去,只见绿树掩映间,两栋主体是黑灰色、间有白色的高大住宅楼耸立在蓝天之下,楼体造型优雅、简洁,大片的玻璃幕墙和宽大的阳台,显示出这里的定位绝对不低。

    方老师疑惑地问道:“这是?”

    司马北用一种恨恨的语气道:“这是这个月刚交楼的‘柏悦国际’,2万一平,最小的户型都有180平米。”

    方老师还是不解,司马南继续道:“没听说吗?张潮那个小王八蛋就买了一套最大的,280平,500多万,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付款了。”

    方老师哑然不语,他知道张潮这样的畅销书作家很有钱,但此刻看到这两栋大楼,才有了点具体的感受。

    司马北道:“不就是他爹捧起来的嘛……他的书都是他爹帮忙写的,您还别不信,我觉得这事靠谱。”

    没多久,车到了方老师的楼下,是一个很老的小区,楼栋低矮,连电梯都没有。

    下车的时候,司马北看着眼前破旧的房子道:“方老师,我替你不值!”

    这一句话,让方老师沉默了整整一下午。

    晚上,张潮看到了博客平台上更新了一篇文章——《制造“天才”和“天才”制造——张潮疑云孰能解惑?》

    文章内容倒是没有什么新意,但出手的人不一般,正是方老师。

    张潮一拍大腿,道:“可以收网了!”

    (两章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