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巅峰表演!(第四更)
类别:
女生频道
作者:
长夜风过字数:2183更新时间:25/04/27 01:01:15
这个问题几乎让现场的其他答辩指导老师、领导、教授,以及电视、电脑屏幕前的所有观众都眉头一皱。
“走狗”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词,即使是有人借此来表达对某人的极度尊重,也让人听了觉得不舒服。
张潮之前在媒体上多次为王小波的遭遇抱不平,论文方向又选了王小波的《万寿寺》,被视为一个王小波的追随者,倒也正常。
但这道题他无论回答“是”或者“不是”,都很难圆满。答“是”,等于说自己这篇论文的客观性很成问题;答“不是”,则显得欲盖弥彰。
南大直播答辩的教室里,一个同学大声喊道:“王老师还说自己不提刁钻问题——这个老头子,坏的很!”引来众人哈哈大笑,不过也更加期待张潮的回答。
张潮喝口水,缓了缓,沉思了一下才开口道:“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门下走狗’四字最早出自清代的郑板桥,他很喜欢明代徐渭的诗,曾经刻了一枚印章叫‘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徐渭是和解缙、杨慎并称的‘明代三才子’,诗画双绝,自然有值得崇拜之处。郑板桥则不用多说,扬州八怪之一,关于他的传说佚事比徐渭还多,自认‘门下走狗’,并没有影响到他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独立性。”
一番话出,就用古人给自己解了围,现在答“是”或者“不是”影响都不大了。这样扎实的资料功底和急智反应,也是让观众们都开了眼。
张潮继续道:“具体到我个人,如果把王小波在文学道路上的坎坷命运比喻成硬币,那我就是他的另一面。相比连‘文坛的门冲哪儿开’都不知道的王小波先生,我显然幸运得有些过分了。
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我时常在想,如果他也能像我一样年少成名,或者我像他一样屡屡碰壁,我们的创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可惜命运是无法假设的。我们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流过的泪……塑造了我们,也塑造了我们的创作。最后我只能讲,对于作家来说,命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作品有——作品就是我们的命。
所以如果问我是如何看待王小波的创作,我只能说,他过完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的一生。他死后无论是继续默默无闻,还是声名鹊起,相比他的作品,都是微不足道的注脚。
说到这里,我必须向他忏悔——我不该将他的命运作为攻讦文坛弊端的武器,这只会让人们对他有更高的误解,以为他是另一个梵高或者卡夫卡。
这真是一种不用动脑的、无趣的类比,王小波先生一生都在创作中反对‘无趣’,我让他的大众印象陷入‘无趣’的窠臼中,确实是一种该忏悔的罪过。
王小波已经借他的反复传达了一些真诚、美好的理念,让我们不要被庸俗的生活麻木,不能向愚昧的传统屈服,要有消融世俗规训的智慧、勇气和幽默感。
‘门下走狗’其实就是一种富有幽默感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愿意做王小波先生的‘门下走狗’——虽然他即使还活着,也未必在意。”
一番话说完,让在答辩现场的所有教授、老师、领导都为之动容。张潮的答案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毕业论文答辩的套路。在之前充分地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密的论证思维后,张潮在接近尾声时,又“感性”了一把。
不少观看直播的大学生,更是在屏幕面前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几位答辩指导老师互相对视一眼,王安亿道:“最后一个问题我来吧——张潮,作为新世纪‘作家班’的第一个毕业生,你认为‘作家班’对你的创作的价值何在?
现在很多大学都办了‘作家班’,你从自己两年学习的经历出发,说说看。”
这个问题就轻松多了,张潮笑道:“早在50年前,当时燕大中文系的系主任杨晦教授就说‘本专业不培养任何作家’。而几乎所有人也都认为,作家是无法培养的——包括我自己。
我,还有80年代的那些前辈们,在上‘作家班’之前,毫无疑问就已经是作家了。我们的写作冲动、写作风格,甚至写作技巧,都不是从‘作家班’中习得的。
但是‘作家无法培养’,并不等于‘作家无需完善’。‘作家班’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了一个作家和作家之间、作家和学者之间、作家和普通的大学生之间,不断交流、碰撞的空间。
这种持续、长久、深刻的人生经验,是其他任何短期的学习班不能提供的。我在燕师大的毕业作品,就是这种碰撞的产物。
现在燕大、燕师大、复大、南大,甚至听说中大、西北大,都要开‘作家班’,我现在就担心一个问题——班太多,作家不够分怎么办?”
一句话,又让现场和屏幕前,都响起了笑声。
张潮继续道:“池子健老师曾经在一篇散文中说写作是一个不断销蚀自己的过程,当一个作家的人生经验销蚀殆尽,他的创作生命也走向了尽头。
我希望大家办‘作家班’,能给作家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趣、更独特的人生经验,让我们被销蚀的过程长一些,再长一些。……”
一番话说完,张潮真诚地看着台下的老师们。
答辩组组长钱立群教授和其他几位老师低声商量了几句,又和部委派来的两个旁听专家沟通了一下,最后在张潮的答辩表格上写了几个字,然后说道:
“经过答辩小组的几位指导老师审议,一致认定张潮同学的论文符合要求、答辩合格,予以通过!”
一句话落地,包括张潮在内的所有人,心中一块大石都落了地!
张潮虽然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但是仍然忍不住心中的雀跃,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向着台下,也向着摄影机镜头,深深鞠了一个躬,高声道:“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大家!谢谢!”
现场的领导、老师,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另一个教室里,监视着PPS后台数据的雷亮,情绪比通过答辩的张潮还要激动,此刻PPS的同时在线人数数据,已经冲刺到了“480万”,比此前全站最高记录还要多出180万!
PPS的服务器早就支撑不住了,终于在张潮鞠躬的那一刻,彻底宕机。电脑前的观众,看着卡死的画面,不少人都意犹未尽的吧嗒着嘴,“啧”了一声。
其中就包括燕师大“作家研究生班”的班主任于华,他看着卡死的画面,摸摸脑袋,对旁边的教学助理说道:“叫张潮赶紧来一趟,风头不能都让燕大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