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史上最高规格的毕业答辩
类别:
女生频道
作者:
长夜风过字数:2190更新时间:25/04/27 01:01:15
张潮接完孔磬冬的电话以后,自己也是满脑子懵圈。仔细捋了一遍,也不能确定是谁在这节骨眼折腾他。
谨慎起见,张潮特地跑了两个学校的教务处,仔细核对了自己的出勤记录、作业和期末成绩,确定在这些“硬指标”上没有问题,才放下心来。
至于说论文与,他有120%的信心可以通过。
燕大给他安排的答辩时间是6月5日。张潮赶在答辩前1周,完成了论文最终稿的修改,报送了答辩材料。
然后窝在家里,一遍一遍地过自己的论文,包括引用的参考文献,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这次他用“诗意的逃逸”来统摄整篇论文,在原先探究王小波技巧的基础上,指出王小波创作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炫技,而是通过创化一个“诗意世界”,解构规训、无趣的现实世界,从而完成一次精神上的叛逃。
他的在传统意义上是无意义、无历史、无道德、无文化、无结构、无价值的,是对传统文学彻底的叛逆与颠覆。
张潮还在其中融入了大量自己创作的感想和体会,从同为创作者的角度,解析了王小波在写作《万寿寺》时的心理特征。
不知不觉,张潮为答辩准备的笔记,都写了一二十页,预设了各种老师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通常来讲,本科的毕业答辩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准备过程,问题通常来讲也是常见的那么几个,无非就是“选题的原因”“论题的价值”“理论基础”“方法和思路”等等。
哪怕是燕大也差不多,最多就是老师水平更高,问得更细而已。
但是有了上级部委两司主任上门复查成绩的事情发生,不由得他要更加小心翼翼。
果然,在答辩前3天,张潮被特地叫去燕大中文系的系主任办公室开会。在场的除了系主任温如敏,曹文宣、孔磬冬外,还有钱立群等老教授。
张潮向几位老师问过好后,温如敏道:“张潮同学,你的论文我们都看过,问题不大。但是呢,确实有些人很关注你的毕业问题。
你也不要有太大的情绪。因为你的情况确实很特殊,大家关心也是正常的。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任何考验都不怕。”
张潮笑着道:“各位老师放心。不管‘关注’,还是‘关心’,我都不怕。”
温如敏点点头道:“那就好。你是燕大‘作家班’时隔十多年重办后的第一届、也是第一个学生,也是我们燕大‘作家班’在新世纪向社会交的第一份答卷。
我们也想让社会上、高校届那些质疑者心服口服——如果要提高你毕业答辩的规格,不知道你有没有信心?”
张潮听完反而松了一口气,对论文他还是有十足的把握的。于是答道:“当然有信心——但不知道是什么规格?”
温如敏道:“一般一个答辩小组是4个指导老师,1个正教授带几个副教授或者讲师。但是你的答辩小组,可能要用6个人组成。除了本校的2个教授,还要再从南大、复大各请1个教授,最后部委再委派2人旁听。
答辩过程全程录音录像,作为资料保存。”
张潮听完以后,好一会儿才问道:“这是不是全国中文系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本科毕业答辩?这是以后大家都这样,还是就我这样?”
钱立群教授这时开口问道:“如果就你一个人是这样,你会不会觉得这是针对你,甚至欺负你?”
张潮开始沉默,答案不言而喻。
曹文宣叹了口气道:“要说是‘针对你’有点言重了。但这是燕大‘作家班’,燕师大‘作家研究生班’,以及南大、西北大、复大等想开办或者复办类似班级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怎么说服社会,我们这些大学开办‘作家班’是为了文学繁荣服务,而不是变成某种特权渠道。2年前因为你,大家才有了这个行动;2年后,人家同样要看你的表现,来衡量‘作家班’的价值。”
张潮问道:“难道这2年来,我的创作成绩还不足以证明这份价值吗?”
曹文宣道:“如果以你的创作来作为标杆,那能达到这个标准都不能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了,根本没有第2个。所以重点是‘学术水平’的考核,这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这就是今天燕大而不是燕师大让你来开这个会的原因。”
钱立群接着道:“我虽然退休了,但是这次答辩,本校教授里有我1个——说起来,我也已经很多年没有给本科生做答辩指导老师了。
这次你的答辩,要求会比普通的本科生严格一些,但是绝对不会离谱。你既然开了风气之先,那有没有勇气,再为‘作家班’树立一个高的学习标准。”
张潮想了想才说道:“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我总不能由着那些无聊的质疑者揉来搓去,不管他们是具体的某几个人,还是不特定的许多人。
既然我全盘接受了这些条件,那我是不是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不会影响答辩过程。”
温如敏道:“要求只要合理,你尽管提!”
张潮道:“我希望我的答辩全过程不仅要录音、录像,还要全程直播。如果学校协调不了媒体资源,那么由我来找。一场本科毕业答辩,一般就15分钟;就算我特殊点,翻一番,也就是半个小时。
相信不少电视台对报道我还是有点热情的,这也占用不了他们多少时间。”
张潮一语既出,几位教授都感到有些棘手——直播毕竟不可控因素太多,张潮表现得好,自然皆大欢喜;如果表现不好,那燕大也跟着丢人。
但是张潮从来不打无把握之战,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似乎笃定自己能在直播里大放异彩?
就在众人都沉默之际,孔磬冬率先打破了僵局,他有些促狭地笑道:“哪有光让张潮吃亏的道理?既然给他准备了史上最高规格的毕业答辩,那么就得允许他享受史上最隆重的答辩通过仪式嘛。”
钱立群也点头道:“既然已经打破规矩了,那不妨再放肆一点。张潮有这个信心,我们还缩手缩脚的,让学生看了笑话。”
温如敏作为系主任,考虑得自然要更周全一些,他想了一会儿才道:“原则上我同意媒体可以来现场报道,但是是否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来呈现你的答辩过程,我还要和学校领导商量。
兹事体大,还要仔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