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大刘,我要的是你的人!
类别:
女生频道
作者:
长夜风过字数:4887更新时间:25/04/27 01:01:15
有了大刘这个带路党,张潮终于可以在门房登记来访信息后,进入娘子关发电厂。
路上偶尔碰到发电厂的职工,年轻的都喊他“刘工”,年纪相仿的都喊他“大刘”。
张潮笑道:“人缘不错。”
刘慈欣道:“毕竟工作了这么多年了……你说说看你那个刊物。”
张潮大概把《青春派·大观》的办刊思路和发行定位介绍了一下,最后道:“《大观》这本杂志很需要一部重量级又年轻化的作品来镇刊,我觉得您的作品可以。”
刘慈欣犹豫了一下道:“期刊的话……不瞒你说,我还没有在《科幻世界》以外的杂志投过稿。你这本《大观》应该比较重视‘文学性’吧?我只会写科幻,合适吗?”
张潮道:“您还记得80年代那场争论——科幻到底姓‘科’还是姓‘文’?”
刘慈欣点点头,接着又沉默不语。
张潮斟酌了一下才开口道:“科幻属于类型文学,‘类型特点’本来就是其文学属性的前置定语。所以如果科幻不姓‘科’了,那么它连‘文学’都不是。”
“另外这场争论在我看来非常无聊,本质上是借题发挥,争夺话语权。‘科幻’和‘文学’又不是水火不容,只能二选一。擅长哪方面就多往哪方面倾斜一点就是,哪有一定要怎么写的道理?”
“这都是80年代文学界包括科学界的一些老古董几十年斗争思维的惯性产物。”
刘慈欣听完张潮的话,表情明显愉快起来。此时两人已经走到了他办公室门口。身为电厂的“高级工程师”,他有独立的小办公室。
进门就能看到办公桌和桌上硕大的CRT电脑显示器,靠窗放着沙发,里侧靠墙立着两个铁制文件柜,十分朴素简单,连绿植都没放一盆。
刘慈欣把张潮让到沙发上,又在办公桌和文件柜里翻了半天,结果连个一次性塑料杯都没找到,有些局促地道:“这么多年也没几个外客来厂里找我。平时同事来串门都自己带杯子,所以……”
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一包烟,手轻轻一抖,一根过滤嘴从烟盒里露出头:“要不来一根?”
张潮连说不用,自己喝不惯茶,而且也不抽烟,不过大刘想抽的话随意。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看看大刘正在写的新。
刘慈欣松了一口,先把烟叼到嘴里,然后打开电脑,点开文档,对张潮道:“才写了开头,你看看吧……”然后才把烟点上,不过贴心地开了窗。
科幻这种以脑洞为核心竞争力的文体,和推理一样,在未发表前就给别人看还是比较犯忌讳的。万一创意被人抄去了,那真就只能吃哑巴亏。
但是张潮和刘慈欣压根不在一个文学赛道,并且张潮是以为杂志求稿的形式来拜访他,有邮件、有来访登记,所以大刘并不担心让张潮提前看到。
张潮坐到电脑前,首先看到的就是标题——《三体》。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只要拥有这部,就相当于拥有了大半个大刘。
毕竟《三体》之后的大刘,疑似被外星人换了大脑……
刚写到汪淼进入游戏,和周文王开始对话,所以张潮很快翻到了文档的底部。看完以后,张潮深深吸了一口气,对刘慈欣道:“请务必将《三体》交给《大观》连载!”
语气之诚恳、之坚决,让大刘都有些难以置信。他连忙掐灭烟头,格外紧张地问道:“你看懂了?”
张潮看到刘慈欣的神态,内心顿时一震——《三体》的前几章并不是最有魅力的那个部分,整部的核心创意也才展现了冰山一角,这时候如果说自己“看懂”了,那么刘慈欣感到的必然不是喜悦,而是深深的失望。
他会认为这代表《三体》的核心创意毫无新意、平平无奇,就连张潮这种“文科生”都能一眼看穿,那继续写下去有什么意义?以刘慈欣的个性,肯定会切书的。当初在论坛上,他就因为有网友猜到了他的脑洞,而放弃了一部。
20分钟前,《科幻世界》距离失去《三体》仅有一步之遥。
20分钟后,世界科幻距离失去《三体》,只有3秒钟时间。
还好张潮脑子转得快,很快就开口道:“海明威写有个‘冰山原则’,即好要和冰山一样,只露8分之1在海面上。
虽然用这个原则来类比《三体》不是特别恰当,但是我仍然觉得自己刚刚看到的是‘冰山的8分之1’,并且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其余的部分是什么样。
《三体》除了保持您一直以来朴拙、宏大,又充满人文色彩的风格以外,还有强烈的悬念感。我虽然没看懂你要写一个什么故事,但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我虽然是个作家,但是在科幻方面,我和其他普通读者并无不同。我认为即使是非科幻迷,也会被《三体》折服。
所以,请把《三体》交给我!”
听完张潮的回答,刘慈欣才放下心来,脸上又有了笑意。不过他还是没有立即答应张潮,毕竟他的创作生涯近乎是和《科幻世界》绑死,他与编辑之间的磨合也已经非常顺畅了,把新作给其他杂志,简直有种婚姻出轨的负罪感。
张潮自然知道刘慈欣的顾虑,他从随身背的包里掏出一个大文件夹,里面是一张张数据表格和图片,开始介绍起来——
“我们《青春派》目前每月销量稳定在50万份以上,国内的文学类杂志,除了《故事会》、《小选刊》,没有比我们更高的……”
“有销量做依托,我们给作者的稿酬也是行业里的顶尖水平,平均达到了千字300元,优秀作者甚至可以拿到千字400到500……”
刘慈欣闻言,眼睛一亮,神色顿时热切起来。这时候《科幻世界》的稿酬仍维持在千字150元左右,他大刘也不例外。
张潮似无所觉,继续介绍道:
“我们还比较善于为作家向出版社争取到比较高的版税标准,听说您之前两部长篇,拿的都是稿酬?这太亏了……”
“《青春派·大观》除了有《青春派》建立起来的读者基础,还会延续《青春派》多元发展,通过周边拓展作品影响力,并与作者分润收益的思路……”
“这是我们去年到今年推出的作者卡通形象和角色卡通形象,他们每个月都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
“除了,我们还和国内的《燕京卡通》,日本的集英社有密切的合作,这几部作品都已经漫画化了,原作者也会有相应的收入……”
说到这里,张潮已经看出大刘内心对《科幻世界》的忠贞已经摇摇欲坠了,于是决定再加把料——
“不仅日本,我还可以帮你把《三体》推向国外。我已经有两本翻译后,分别由美国五大出版社中的兰登书屋和Simon&Schuster发行,而且成绩都还不错。
这两家出版社的编辑我都很熟悉,而且是重量级那种。他们定期会给我发邮件,问我有没有新作品。我向他们推荐你的,成不成我不敢打包票,但是我保证他们一定会认真看你的稿子。
美国是现代科幻的圣地,而我认为你的,可以成为所有科幻迷的圣经!”
一番话说得刘慈欣这个内向到有些拘谨木讷的理工男都暗中热血沸腾,不过他仍旧保持表面上的冷静与克制,压着嗓子道:“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我可以把《三体》给你!”
张潮笑道:“我要的不仅是《三体》,我还要你的人!”
看刘慈欣吓了一跳,眼中露出惊恐之色,张潮连忙解释道:“我的‘午夜潮汐’做的不只是作品代理,更重要的业务是作家经纪。
您可以看下我们的标准协议。‘文学经纪’在国内还比较少见,但是在欧美都比较成熟了。J·K·罗琳、乔治·马丁都有自己的文学经纪公司。
毕竟作家更专注于写作,对怎么开发自己作品的商业价值,往往力有不逮。据我所知,您之前作品的版权很分散?其实这对商业IP的开发不利……”
刘慈欣微不可见地舒了一口气,开始看张潮递给他的标准协议。看完以后叹了口气道:“都是作家,你怎么就能想到这些……”
张潮没有回答,而是道:“鉴于您在国内科幻界的地位,所以这份协议肯定还要调整,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来商量一下……”
事关自己的经济利益,刘慈欣立刻严肃认真起来,开始就自己关心的条款内容,逐条和张潮沟通。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得益于“刘工”的工作性质特殊,他们俩在办公室里聊了一下午,都没有人来打扰。
等到外面天都见黑了,张潮和刘慈欣才敲定了最后的细节。
张潮收起笔记本,对刘慈欣道:“我晚上就会把这些发给公司的同事,法务方面再审核一下,没问题我们就能签约了。”
刘慈欣已经对张潮完全放下戒心,并且开心得不得了。只觉着眼前这小伙子眉清目秀,越看越顺眼——关键又懂文学、又懂科幻,说话又好听,给的钱又多,总结起来就一句: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眼看天都黑了,刘慈欣一把扶住张潮的肩膀道:“一下午连水都没让你喝上一口——今晚务必一起吃个饭!”随即眉头一皱,有些遗憾地道:
“就是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我虽然是山西人,但是我不护短——山西菜不入流,上不得台面。阳泉是个土地方,没有好馆子。你在燕京怕是吃惯了好席面,看不上……”
张潮连忙道:“没事没事,我特别喜欢吃刀削面,尤其是炒刀削。在燕京的时候,每次没空做饭,我就找个面馆来一碗。这次都来了,自然要尝尝正宗的山西刀削面……”
刘慈欣眼睛一亮,道:“真的?那成,我知道有家面馆,不仅刀削面做得好,过油肉也地道!”
半个多小时后,距离娘子关发电厂不远的一个小面馆里,胡噜一碗面、又吃了半盘过油肉的张潮,脸色终于又红润起来。
今天他一早就从燕京飞来山西,没吃午饭就开车直奔娘子关,接着又和大刘谈了一下午事,直到现在才吃上一顿正经饭,所以也是饿坏了,顾不上吃相。
刘慈欣笑呵呵看张潮大快朵颐,自己慢条斯理地挑一口面,喝一口小酒,别提多惬意了。
今天和张潮一番对谈,刘慈欣简直觉得之前七八年作家都白当了。原来一本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来,作家的收入渠道原来不止稿酬和版税。
像什么“改编权”之类,对他来说,那就是个名词!从来没想过会和自己发生什么联系。
哪怕在最甜美的梦境里,他都没有见过上万台行星发动机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的电影画面……
看张潮停下筷子,刘慈欣才开口问道:“你那封邮件是怎么想的?‘不要投稿!不要投稿!不要投稿!’——真把我吓住了。本来我正打算把《三体》前面几章发给《科幻世界》,让编辑给我过过稿呢……”
张潮灌了一口本地的维尔康汽水,又打了个长长的气嗝以后,才道:“说实话,找你约稿是临时起意。打电话给你,我们又不认识;找关系,一时半会来不及;直接邮件说约稿,估计你一眼pass。
所以只好想个歪招,至少先引起你的注意再说。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奏效的。”
刘慈欣笑道:“三个感叹号确实挺扎眼的——不过真正让我犹豫的,是它给了我一些启示。《三体》这本书其实我五六年前就开始构思了,整部书的腹稿基本都打好了,就是一些细节还没有想清楚。
比如《三体》后面有个情节,一个高等文明的‘巡逻者’,收到了人类发出的信号。他如何回复,其实是这部的关键节点之一。他的回复,既要明确、简洁,又要有一种强大的紧迫感,还必须隐含着巨大的悲怆感……
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好。你这三句‘不要投稿!’,一下把我思路点亮了……你不介意我到时候把这个句式用到里吧?”
张潮:“……”愣了一会连忙道:“不介意,不介意,完全不介意!使劲儿用!”
刘慈欣道:“那就好。其实我对这部还有一些想法……”
张潮连忙打断道:“千万别剧透!这样我在看你的来稿的时候,才会有久旱逢甘霖的满足感……”
刘慈欣没想到张潮是这个反应,不过显然他对此很满意,所以闻言也不再往下说,而是转移了话题,开始聊其他的。
张潮之所以不想和刘慈欣聊《三体》,就是不想影响他的思路。写了2年多的他最清楚,对作家来说,一点点思路上的波动,最终成型的作品,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一会儿聊着聊着,又把《三体》聊没了,或者聊成别的什么形状了,可怎么办?
要不是一心要从《科幻世界》手里抢下这部书,张潮甚至都不愿意这么早就给大刘这么优厚的条件。
毕竟“文章憎命达”——鬼知道大刘拿上千字500的连载稿酬以后,心态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到《三体》的创作。
要知道自从他的银行存款余额比取款密码还长了以后,别说长篇了,写出来的中、短篇也一只手数的过来。
吃饱聊完,张潮开车送刘慈欣回了家,自己则找了家酒店,让疲惫的身心好好休憩一下。
要拿下大刘这样内心还兼具文青、愤青双重气质,又执着、内向的中年闷骚男,只会聊文学聊写作的马伯慵不行,只会聊钱的黄杰夫更不行,还是得自己出马。
无论《三体》还是《流浪地球》,虽然这两年的文化市场和影视技术水平,还不能支撑它们迅速变现几亿、几十亿票房的电影,但随着科幻市场的繁荣,和大刘在几年后坐火箭一样上升的知名度,最终会变成一个挖不完的金矿。
就在张潮满心欢喜地沉沉睡去时,百度“阳泉吧”,一个名为【中国科幻第一大师就是阳泉人,有谁看过他的作品】贴子下,一个ID为“shipship”的吧友,回了这么一条帖子:
【他现在是全中国稿费最高的科幻作家了!厉害!(笑脸)(笑脸)】
不一会儿,“shipship”又出现在“娘子关电厂吧”。吧里有一个名为【请问刘慈欣现在是电厂的什么职务啊?】的帖子,其中有一条跟贴是这样的——
【一个相当封闭,只能在想入非非的意境中讨生活的人,他不敢牛比,不会适应生活环境而已。大家别议论了,不要打扰人家的清静了,人家不想妨碍你,你也不须嘴上寡淡】
“shipship”在这条跟贴下回复:【很快他一年挣的钱你连零头都比不上了!】
……
夜色深沉,刘慈欣也终于熬不住困意,打着哈欠,关掉电脑,悄悄溜回卧室睡觉了。
(今晚两更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