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幻觉,一定是幻觉!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长夜风过字数:2642更新时间:25/04/27 01:01:15
    我叫王崇楷,来自台岛,现在正在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

    我学生时代开始就是台岛最强的文学新生代,拿下过台北文学大奖、全台学生作文大奖。

    我30岁就出版了自己的短篇集,并且拿到了“吴浊流文学奖”。

    我被誉为台岛十年来最有想象力的青年作家,评论界评价我“将现实与虚构交织,拾取并擦亮了台岛最美丽的历史碎片。”

    我被聂华苓女士钦点为2005年参加IWP的台岛青年作家,而且是有史以来受邀的最年轻的台岛作家。

    我被台岛媒体称为“华人文学之光”,甚至有媒体预测我以后可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我来到爱荷华大学的时候,野心很大,我要让全世界的作家们都看到台岛文学独有的魅力。

    万万没想到,IWP的副主任卡尔森给我安排了一个大陆作家做室友。他叫张潮。他比我年轻10几岁。

    我听说他的名字,但没有看过他的作品;我知道他是对岸最炙手可热的作家,但肯定只是人造卫星而已。

    但是为什么卡尔森会亲自送他到宿舍来,他还说他是坐头等舱来的,回去的时候也要IWP给他订头等舱——幻觉,一定是幻觉。

    聂华苓女士邀请的第一个华人作家,为什么是张潮,而不是和她同来自台岛的我——幻觉,一定是幻觉。

    张潮的第一场演讲我去看了,他讲的确实不错,但是还不至于让《纽约书评》的专栏作家采访他吧?——幻觉,一定是幻觉。

    卡尔森又来宿舍了,邀请他去参加爱荷华的“艺术之夜”沙龙,还给报销服装费用——这个幻觉太可怕了!

    这段时间,从早到晚,都有人在敲这间宿舍的门,全是来找张潮的,就连IWP的主任、爱荷华大学的校长梅里尔教授都来和他聊了一会儿——为什么这个幻觉还没有消散。

    昨天晚上,我坐在客厅,他房间里打电话,声音不小,一会儿是“首印不能少于50万册”“版税从15%往上谈”“单集剧本不少于20万”;

    一会儿又是“亲爱的你拍到第几场了”“剧组收工了记得和我说”——果然是幻觉,他才20岁,怎么可能,我一定是写写多了,真把现实和虚构交织了。

    刚刚他经过我面前,我叹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他为什么会说出那句那么奇怪的话——他也陷入幻觉不能自拔了吗?

    ……

    张潮没空了解室友此刻复杂的心理状态。原本他以为自己和王崇楷之间会发生点什么摩擦。但是自从命运的齿轮开始旋转以后,自己几乎忘了有这么一个室友。

    就比如今天,张潮马上要出门,去IWP的办公室那边和卡尔森带来的出版社编辑谈一下新书合同的事。

    要出门的时候,他好像听到王崇楷咕哝了一句什么“鱼”“生”,于是就谢绝道:“不好意思,不太习惯吃岛国料理,你自己去吧,谢了。”

    然后就匆匆走了。

    张潮刚进卡尔森的办公室,就看到一个将金色的马尾辫扎得极紧、极高,表情严肃的中年白人女性坐在沙发上。

    看到张潮进来,卡尔森连忙介绍道:“张潮,这位是‘兰登书屋’的资深编辑麦德琳·墨菲;麦德林,这是张潮。”

    两人简单见礼过后,麦德琳·墨菲非常直白地道:“虽然我们和……IWP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的质量不好,即使签了协议,我们也可以拒绝出版。”

    张潮道:“非常合理。作为一名作家,我也不会容忍自己写出糟糕的作品,并且流通于市。但同样的,如果我写出了满意的作品,我也不会容忍任何人阻挠它的出版。”

    麦德琳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道:“其实我很早就听说过你。温德华先生对你的评价很高。”

    张潮想了半天才记起来温德华是谁,讶道:“他不是呗塔司曼中国区的总裁吗?”

    麦德琳点点头道:“我们‘兰登书屋’现在隶属于德国的呗塔司曼出版集团。去年底的集团全球会议上,温德华专门提到了和你的合作,你的读者黏度很高,直接拉高了集团中华区会员续费比例。”

    张潮笑道:“中国作家写美国故事,你有信心吗?”

    麦德琳道:“卡尔森介绍得太笼统了。我想再听你说一遍故事的梗概,希望能这次的信息能更丰富一些。”

    张潮看了眼卡尔森,卡尔森问道:“不方便我听吗?”

    张潮道:“没关系,听一听无妨。的主人公是一对外人眼中的‘完美夫妻’,丈夫是个专栏作家,还是社区大学的写作老师……”

    麦德琳笑了一下,道:“看来这灵感是最近才有的。”

    张潮点头道:“是啊,没来爱荷华这个‘文学之都’,以及参加IWP活动,是想不到这样的身份设置的——妻子则是常春藤大学毕业,父母也是知名作家,曾经写作过以她为主角的童书,畅销一时。”

    “但是很不幸,他们遇到变故——丈夫的专栏被报纸关闭,大学也不再续聘他当老师;妻子很快也失业了。他们不得不匆忙搬离纽约,回到爱荷华的乡下照顾年迈的母亲。”

    卡尔森露出了一点骄傲的笑容道:“看来从纽约到爱荷华的这段旅程,也给你带来了不少灵感。”

    张潮没有否认,继续道:“这时夫妻之间的间隙出现了,妻子留恋纽约大都会的生活,埋怨丈夫逼自己搬到这里;丈夫则认为妻子看不清家庭糟糕的经济情况,呆在纽约只会让两人的积蓄很快见底。”

    麦德琳道:“经典的夫妻矛盾。”

    张潮继续道:“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丈夫出轨了。而妻子发现这一切以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在某天突然失踪了。”

    “妻子的失踪让丈夫成为了警方眼里的头号嫌疑犯……”

    “其实妻子也没有跑远,就在另外一个城市躲藏,但是很不幸,她被人抢光了钱财。迫不得已,她向自己高中时期的前男友、一个富豪之子寻求帮助……”

    听到这里,卡尔森露出了暧昧的笑容。

    “就在丈夫快要被警方认定为杀人凶手逮捕的时候,他在电视上发表了一段声泪俱下的演讲,感动了很多人。”

    “妻子在前男友的湖滨大别墅里看到了丈夫的忏悔,深受感动,她决定回到丈夫身边。经过努力,她终于摆脱了富豪前男友的纠缠,回归了家庭。”

    “于是真相大白,两人又重归于好,妻子也怀上了丈夫的孩子,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再次成为每个人眼里羡慕的‘完美家庭’。”

    张潮看了看两人道:“故事的梗概就是这样,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关键的人物、情节,我这里不能全部透露。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如何?”

    作家自然不可能把把自己的写作秘密和盘托出,美国作家对创意的保护意识更是固执到变态,能把讲到像张潮这样,已经是非常出格的事了。

    麦德琳想了想,给出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价道:“新意方面一般,但不是没有亮点。如果细节处理得好,有可能卖得不错。尤其是你现在很受关注,这本书越快出版,销量越好。”

    卡尔森道:“中国的年轻人可能都以为我们美国的婚姻关系很随便,其实我们也很重视家庭、重视爱情。我觉得这本的切入点不错。”

    张潮见两人都没有别的异议了,就道:“那我们就签协议吧。我预计能在11月IWP结束前,把这本写出来并翻译好。”

    麦德琳闻言,就从包里拿出了一份合同,里面的条件给得不错,起印2万册,版税从13%~15%浮动,视的最终质量而定。

    张潮表示先要把合同给律师看看,没问题的话就会签下来。

    麦德琳最后问了一个问题:“的名字,你想好了吗?”

    张潮顿了顿道:“就叫‘消失的爱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