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齐国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雪山藏狐字数:3144更新时间:25/04/26 09:26:38
    齐国,

    齐王建正跪在自己母亲身边,哀叹对方的生命,即将迎来终结。

    执政多年的君王后心中,对此也充满了遗憾。

    她看着面前已经三十来岁,但一点也不懂事的儿子,眼中充满了担忧。

    齐王建拉着母亲的手,泣不成声。

    君王后想要对他说些什么,让儿子不要太伤心,但她的力气不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这个孩子,

    是她和先王所生的长子。

    因为父母十分恩爱,而且记事之时,齐国也已经收复,所以齐王建的成长过程,非常顺利。

    等到父亲去世,母亲执政,又替齐王建稳住了齐国。

    这让齐王建觉得,自己做太子、做君王,都没什么烦恼。

    面对母亲的衰老,

    他只有全然的悲伤。

    但正因如此,君王后才始终放不下。

    她的两个儿子,都没有什么才能。

    不然的话,

    她也不至于执政这么多年,顶着秦国的压力,交好其他诸侯,还要时常担心秦国攻打过来。

    “……我走之后,你该怎么办呢?齐国该怎么办呢?”

    在艰难喘息了一会儿后,君王后迎来了回光返照的时候。

    她忽然生出了很多力气,对着面前长不大的孩子,发出最后的嘱托。

    “如果秦国攻打过来,你就跟自己的兄弟,乘船渡海,去找田单父亲建立的国家吧!”

    前些年的时候,

    齐国的海边,忽然靠岸了一艘船只。

    他们自称是从东边瀛洲岛过来的,是当初跟随齐国公族田仲舟出海之人的后代。

    对此,

    齐国人将信将疑,因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不曾听说过这件事,也不知道“田仲舟”的名号。

    毕竟,

    这样的人和事,

    距离这个时代已经有几十年了。

    在此期间,齐国还经历过几乎灭国的苦难,又凭什么将多年以前,一个商人出海的事记录下来呢?

    执政的君王后还在考虑,会不会是楚国派人假装过来,探听齐国之事的。

    只有何博听说了这个消息,高高兴兴的过去。

    他打扮成商人的模样,找到那些在齐国临淄落脚的“东瀛人”,并向他们询问田仲舟的故事。

    东瀛人很高兴。

    因为他们这趟回来,是怀抱着祖先的遗命,来寻找自己根本的。

    结果齐国人对他们,却不是很热情,还怀疑起了他们的身份。

    这让辛辛苦苦漂洋过海而来东瀛人感觉有些失落。

    现在有个君子过来谈论他们的故事,自然让东瀛人得到了一些安慰。

    他们告诉何博,“先生带着我们的祖先一路向东,最后到了一个大岛上。”

    “那个岛上的蛮夷长的非常矮小,土地也并不是很肥沃宽广,还时常有飓风吹过来。”

    “我们祖先那一辈,本来是尝试着修建船只,返回诸夏的,但建造的船多被风浪吹坏了,岛上的蛮夷还时常偷袭,所以拖延到了现在!”

    于是何博知道:

    嘻!

    田仲舟的确是到“东瀛”了!

    他询问对方:“田仲舟又怎么样了呢?”

    是像公子朝一样,被埋葬在那片土地上,传下了自己的血脉吗?

    “没有。”

    那个讲述的人唏嘘着说,“建立了城邑之后,先生说更东边还有更大的岛,所以他还要继续出发。”

    “他带上几十个愿意跟随他的人,然后造船又出海了。”

    何博听了,也感慨起来,“这么执着啊……”

    不过即便田仲舟没有再出海,何博也是没办法看到他的。

    一来是他去不了海外。

    二来是田单都快老死了,田仲舟这个父亲难道还能活得比他更长久吗?

    要是这老头还活着,

    现在已经要变成一百岁的人瑞喽!

    “你们的人口有多少呢?”何博又问他。

    “只有几千。”

    对方仍旧唏嘘着说,“风土不足,那里的蛮夷也着实丑陋,让祖先们繁衍起来,很是为难。”

    “这次我们过来,是希望可以获得一些物资,带去开拓的。”

    何博想起“东瀛”的情况,赞同的点了点头。

    最后,

    对方也回问他,“你对东瀛这么好奇,是希望跟我们一起去那里吗?”

    何博笑道,“怎么可能呢!”

    “我只是好奇朋友的情况罢了!”

    对方更加不解了,“我们是第一次返回祖地,你看上去又这样年轻,我们之中,谁能算得上是你的朋友呢?”

    何博哈哈大笑,并不回答。

    他只是说,“我挂念的事情,你们已经替我解答了。”

    “我听说你们希望求见齐王,获得他的支持,好发展东瀛的据点,我可以指点一二,作为回报。”

    “安平君田单,是田仲舟的子嗣,你们可以求见他,得到他的帮助。”

    对方很高兴,“先生在齐国,原来留下过血脉吗?”

    “我们还以为他一直是孤身呢!”

    说完,

    对方便向何博表达了感激,很快就派人去求见了田单。

    田单想起当初自己力守即墨时,悄悄准备的退路,于是也感慨着说,“原来父亲真的在海外找到了大岛!”

    “这下齐国的退路,真的可以多出一条了!”

    然后,

    他就求见了君王后。

    君王后因此不再怀疑这群东瀛人的来意,接见了他们,还赐予了许多东西,好让他们带回东瀛,更好的教化蛮夷。

    而她心里的想法,跟田单十分相近。

    君王后执政之时,一直在诸侯之中小心权衡,知道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是难以阻挡的。

    但她的儿子建,却是个没有能力和主见的君主,很容易就会被人误导,听从错误的建议,从而毁坏国家。

    田齐的基业,极有可能就要在齐王建手中结束了!

    君王后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幕。

    她是一个十分特立独行的女子,想法比这个时代的同辈们还要放的开——

    当年齐襄王田法章为求生路,隐姓埋名跑到她家里做仆人,君王后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俊秀的少年郎,随后与之相好。

    但是她这样的行为,违背了礼法,会被称之为“私通”。

    而她的父亲太史敫,正好是一个很守礼法的人。

    于是他因此大怒,同时也为女儿的大胆选择感到惶恐。

    他说,“你难道没有读过《氓》吗?”

    “一时的甜言蜜语,就蒙蔽了你的耳目,让你愿意跟一个奴仆在一起吗?”

    君王后很肯定的说,“我认为他不是那样的人!”

    随后,

    愤怒的太史敫跟君王后断绝了关系,即便后来田法章成为了齐王,太史敫也没有再和这个“无礼”的女儿见面。

    但君王后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她在选择未来这件事上,

    永远都有强大的自信。

    所以,

    在察觉自己老迈,无法再替无能的儿子遮风挡雨的时候,君王后又替齐王建,做出了最后的安排。

    她对儿子说,“这几年,我派人往来了东瀛几次,已经探明了航路。”

    “你以后要在即墨那边多造船,一旦秦国攻打过来,抵抗不住,就出海逃亡吧!”

    齐王建哽咽着说,“可是海上有很大的风浪,我害怕……”

    君王后看他一副“不是很想”的样子,也只能叹了一口气。

    “那你就听话,任用适当的官员,让他们替你做好一切吧!”

    “什么人是可以用的?”

    “我的兄弟后胜绝对是不行的!”

    君王后想起自己那个贪图钱财,为人油滑的堂弟,一再叮嘱齐王建。

    “至于可用之人,我知道几个……”

    齐王建听到母亲这样说,当即就起身,想要去拿纸笔。

    他对母亲道,“我担心忘了,还是请母亲把名字写下来吧!”

    君王后见状,心里更加沉闷了。

    连人名都无法用心记下啊……

    她觉得嘴里顿时充满了苦涩,眼前的景物也朦胧起来。

    回光返照的时间,

    结束了。

    在弥留之际,

    君王后觉得自己看到了多年前便去世的良人。

    齐襄王田法章慢慢的走向她,对她说出当年登基之后,回到太史敫家中,正式求娶爱人的那句话:

    “我说过我会来接你的!”

    君王后一下子委屈起来。

    她想:

    你的儿子,

    怎能这么愚蠢!

    君王后颤抖着伸出手,随后沉沉落下。

    背身而去的齐王建只当母亲还有足够的力气,自顾自的去拿了纸笔,想要她给自己写好名单。

    但是,

    等他回来的时候,

    君王后已经去世了。

    齐王建心痛的放声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