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朱标走夫人路线,在东宫宴请朱棡一家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纵横小秦王字数:2313更新时间:25/04/26 01:22:07
    朱元璋神色凝重,端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之上。

    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从他那深邃如渊的思索中缓缓抽丝而出,尽显其谋虑深远、深思熟虑之态。

    朱元璋的每一项决策,恰似精心布局的棋局。

    既精准地把握着当下局势的每一处脉络,又蕴含着对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

    此时朱标神色恭敬,身躯微微前倾,恭立在下方。

    待父皇话语落定,他已经领会其中意图。

    于是朱标赶忙躬身,声音沉稳而有力。

    “父皇圣明,儿臣定当即刻着手安排。”

    稍微顿了顿,朱标又言辞恳切且条理清晰地说道:“至于海禁一事,儿臣思索良久。

    如今倭寇肆虐,犹如恶狼横行,搅得海疆动荡不宁。

    可海外贸易却也如那维系国计民生的脉络,不可或缺。

    依儿臣之见,不妨在部份沿海港口设立官方管控的互市点,此乃一箭数雕之良策。

    如此一来,既能满足海外贸易之需,让国库充盈,税收如潺潺溪流汇聚成河。

    又能借官方威严,严密监管。

    杜绝倭寇混入,保沿海百姓一方安宁。

    同时还可借此培育一批熟悉海外贸易与海事管理的人才,为日后大明全面开放之宏伟蓝图添砖加瓦。”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如星般的赞许之光,微微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你这番见解,恰似黑暗中点亮的明灯,颇有见地。

    你可细细筹划,而后呈予咱看。

    但你务必铭记,一切决策皆应以大明江山的稳固为根本。

    如同大树之根基,不可动摇。

    任何时候,都切不可因小利而失大局,明白了吗?”

    朱标神色庄重,赶忙再次躬身,语气坚定道:“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所望。

    我大明基业,乃先辈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所创,来之不易。

    儿臣定当事事以江山社稷为重,如守护珍宝般,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标退出御书房,脚步沉稳却又隐含着一丝急切,那神态仿佛有千钧重担压于肩头。

    他双眉紧蹙,宛如聚拢的阴云。

    只见朱标在回廊中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似踏在自己的心弦之上。

    海外藩属国军备扩充的种种迹象,如不祥的阴影,在他心头盘旋。

    三弟朱棡一直坚持的《海外买马计划》,恰似一把双刃剑,利弊交织。

    而父皇对海外事务的谨慎态度,又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让朱标深感责任之重。

    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但会如利刃般割裂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更可能如蝴蝶效应般,对大明的未来局势掀起惊涛骇浪。

    但朱标身为太子,自幼便被灌输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

    犹如肩负使命的舵手,需在维护父皇权威、保障国家稳定的同时,巧妙地平衡各方利益。

    走着走着,朱标突然停下脚步,眼神瞬间坚定起来,犹如划破乌云的闪电。

    他想到朱棡对海外局势见解独到,或许两人携手能如合力劈开荆棘的利刃,找出一个两全之策。

    只是直接召见,难免如投石入水,激起无端猜测,父皇那边也可能心生疑虑。

    思索片刻,朱标嘴角微微上扬。

    露出一丝温和而睿智的笑容,恰似春日暖阳。

    他唤来太子妃常清韵,轻声说道:“清韵,为夫想借你之手,邀三弟一家来东宫赴宴。

    三弟一直钟情于你做的素馅饺子,此次家宴,你精心准备一番。

    但行事需谨慎,莫要让旁人瞧出这其中另有深意。”

    常清韵微微点头,脸上露出理解的笑容,宛如盛开的花朵。

    “殿下放心,臣妾明白。

    只是此次家宴,除了三弟一家,可要再邀些旁人?”

    朱标略作思考说道:“不必了,人多反而容易节外生枝。

    就咱自家兄弟,也好畅所欲言。”

    与此同时,正在王府中与幕僚赵轩商议海外贸易拓展细节的朱棡,忽然听到管家来报:“殿下,太子内官李恒求见。”

    朱棡心中一动,手中正翻阅的书卷如受惊的鸟儿,轻轻滑落于桌案。

    他赶忙起身说道:“快请。”

    李恒进入厅中,恭敬行礼后,笑着说道:“晋王殿下,太子妃娘娘亲手做了您最喜欢吃的素馅饺子,特邀请您和王妃晚上到东宫共进晚膳。”

    朱棡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狐疑,恰似夜空中划过的流星。

    他心中暗自思忖:常清韵行事向来稳重得体,宛如稳坐中军帐的将领。

    若非有重要之事,怎会无缘无故发出这样的邀请?

    况且自己近日因买马之事与父皇意见相左,一直滞留京城,恰似风中摇曳的孤舟。

    联想到这些,朱棡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他不动声色地笑着问道:“李公公,今日这晚宴,可还有其他客人?”

    李恒赔笑道:“回殿下,老奴并未听闻还有其他客人。

    应是太子妃娘娘想着您许久未尝她手艺,特请您一家过去聚聚。”

    朱棡点点头,心中却更加笃定自己的猜测。

    看来买马的事情,恐怕已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波涛暗涌,大哥这是要借家宴与自己商议对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夜幕如一块黑色的绸缎,缓缓笼罩了整个上元县。

    华灯初上,点点灯光如同繁星洒落人间。

    穿戴整齐的朱棡和谢钰儿,带着晋王府的仪仗,一路招摇过市进入了东宫。

    仪仗队伍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壮观。

    “三弟,这只是一次家宴而已,没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吧?”

    朱标看着眉头微皱,眼中却带着关切。

    朱棡先是咧嘴一笑,眼中满是亲切,那笑容恰似冬日里的炉火。

    他上前一步,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说道:“大哥,我这不是想着,难得来东宫与大哥一家相聚,可不得郑重些嘛。

    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怎能不拿出十足的诚意?

    再说了我在京城滞留这么长时间,想必父皇肯定已经知晓。

    倘若晋王微服进入东宫的事情,被别有用心之人如添油加醋般大肆渲染。

    恐怕会如引燃的火药桶,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倒不如索性亮明身份公开见面,这样反而可以如清风拂云般,消除父皇心中的顾虑。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光明正大地来见大哥你,和大哥好好唠唠。

    就像小时候一样,无话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