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后宫佳丽意分歧,接待使团争主张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纵横小秦王字数:2340更新时间:25/04/26 01:22:07
    郭惠妃独自在宫中,对着镜子细细整理着自己的钗环。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透着一抹自信与期待。

    只听郭惠妃轻声自语道:“我平日里待人亲和,最擅长与人打交道。

    这接待使团的事儿,若是由我出面去安排那些个迎来送往。

    定能让使团感受到大明的热情好客,也好让陛下看到我的本事呀。”

    待到众人聚在一起商议此事时,郭惠妃率先笑着对马皇后说道:“皇后娘娘,这接待使团可是关乎咱大明体面的大事。

    臣妾平日里与各宫姐妹相处融洽,最懂如何让人舒心。

    恰似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由臣妾来主持,定能让使团满意。臣妾必定会用心操办,绝不让娘娘和陛下失望。”

    永贵妃在一旁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轻轻皱眉,冷声道:“哼,接待使团可不光是让人舒心就行,那得方方面面都合乎规矩。

    稍有差池,便是失了我大明的威严。

    犹如那巍峨高山,不容有丝毫撼动。

    臣妾做事干练,能够把接待的规矩立得很好,这事儿自然该由臣妾负责才是。

    若是只讲舒心,不讲规矩。

    那使团还以为我大明后宫没个章程呢,这可万万使不得呀。”

    成穆贵妃也柔声道:“皇后娘娘,接待使团既要让人如沐春风,又得不失体统。

    臣妾虽能力有限,但也愿尽一份心力,协助操办。

    臣妾平日里也打理着些宫务,多少积累了些经验,还望皇后娘娘能给臣妾这个机会。

    虽力量微薄,但臣妾也愿出一份力,为这接待之事添砖加瓦呀。”

    真穆贵妃微微皱眉,接口说道:“依臣妾看,礼仪之事最为重要。

    使团来访诸多环节皆需依礼而行,臣妾对礼仪规矩钻研颇深,这些年没少在这上头下功夫。

    这接待之事可不能出了差错,臣妾觉得自己担此部份职责最为合适。

    若是礼仪上出了岔子,那可是让人笑话咱们大明后宫不懂礼数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不相让。

    后宫里的气氛越发紧张起来,仿佛能听见那看不见的硝烟,在空气中弥漫的滋滋声。

    马皇后微微皱眉,轻轻叹了口气道:“诸位妹妹,都莫要再争了。

    这接待使团之事,关乎重大,须得慎重考虑。”

    朱元璋坐在一旁,看着这几位各有特点却又陷入纷争的贵妃,心中又是一阵长叹。

    那叹息声似那秋风扫落叶,满是无奈与萧瑟。

    他轻轻看向马皇后,眼中满是无奈与不舍。

    恰似那即将远行的游子,望着家中的慈母满是眷恋。

    “妹子,你这一提,倒是让咱为难了。

    她们几位各有长短,这一时之间,咱还真不好抉择呀。”

    马皇后微微颔首道:“重八,我也知这事儿不易。

    可眼瞅着日子一天天近了,咱得早做打算才是。

    你且慢慢思量,只是莫要因我这病体耽误了后宫诸事,影响了朝廷的安稳呐。

    犹如那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只,切不可因一处漏洞,而让整船人陷入险境呀。”

    朱元璋握紧马皇后的手,“妹子,你放心,咱心里有数。

    只是这事儿关乎重大,咱需慎重考虑。

    既要顾全后宫和睦,又得让朝廷上下觉得合适。

    还得是能在那些重要场合,撑得起场面的,着实得费些心思。

    恰似那精心雕琢美玉的工匠,需细细揣摩,方可成器呀。”

    从那日之后,朱元璋时常会在处理完朝政后,坐在御书房中对着烛火沉思良久,反复权衡几位贵妃的利弊。

    那烛火跳跃闪烁,仿佛也在为这棘手的抉择而纠结不安。

    映照着朱元璋那凝重的面容,恰似那画中的剪影,透着深沉与忧虑。

    而后宫之中,气氛愈发紧张。

    犹如那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众人都在等待着朱元璋最终的抉择,那紧张的氛围仿佛能让人窒息。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又暗自期待着局势能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恰似那暗夜中等待曙光的行者,怀揣着希望,却又满心忐忑。

    就在这关键时候,突然不知从哪儿传出了一些关于后宫贵妃的不利传言。

    说有的贵妃暗中结党,有的贵妃苛待宫人。

    这些传言如那肆虐的野火,在后宫中迅速蔓延开来。

    也传进了朱元璋的耳中,让他陷入了沉思。

    原本就复杂的后宫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充满变数。

    恰似那风云变幻的棋局,让人捉摸不透下一步的走向。

    在准备接待使团的过程中,也状况频出。

    恰似那多事之秋,麻烦不断。

    先是负责准备宴会歌舞的宫人,不小心扭伤了脚。

    原本排练好的节目,眼看要乱了套。

    郭惠妃忙着安抚众人,重新安排。

    她一边指挥着宫人,一边说道:“大家莫慌,莫慌。

    这只是个小意外,咱们重新调整一下节目顺序便是。”

    可永贵妃却觉得郭惠妃这是越俎代庖,她走上前冷冷道:“郭惠妃,你这是做甚?

    这歌舞之事,自有专人负责。

    你这般插手,到底是何用意?”

    郭惠妃闻言心中不悦,反驳道:“永贵妃,我这也是为了使团的接待能顺利进行,你莫要误会。”

    两人因此又起了一番争执,接着在布置使团住所时,真穆贵妃和成穆贵妃对于屋内的装饰布置意见出现了不合。

    真穆贵妃强调礼仪规制,指着屋内的一处摆件道:“此处当摆放庄重之物,以显我大明威严。”

    成穆贵妃则注重温馨舒适,摇头道:“使团远来,当让他们有宾至如归之感,此处摆放些花草更为合适。”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差点误了工期。

    这一系列的意外和冲突,让几位贵妃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众人都在这风云变幻中,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不知更换后宫主事之人这一抉择,又将会给后宫带来怎样的变化?

    是否能真的如马皇后所愿,稳住后宫局面,让朝廷内外都能安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到洪武十四年为止,朱元璋已经有了十个儿子。

    随着距离新春佳节日期的不断临近,他们纷纷聚集到朱标所在的太子东宫。

    朱标看着诸位弟弟,微笑着说道:“新春佳节将至,又有使团来访。

    咱们可得好好准备一番,莫要失了我大明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