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国本之争,秦王大婚!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雨落未敢愁字数:4851更新时间:25/04/28 02:36:05
    当黄门侍郎宣读完册封诏书,殿内响起的山呼万岁声还未消散,尚书令费祎便突然越众而出。

    “陛下!”费祎的朝笏重重击在青砖地上,发出清脆的回响,惊得梁间栖息的夜枭发出一声怪叫。

    这位东宫的臣子官服微微颤动,露出腰间因常年佩戴玉玺而磨出的凹陷。

    他的胡须因激动而剧烈抖动,眼中闪烁着忧虑的光芒。

    “太子已立,国本既定。今封秦王百里之地、许其开府,恐生朝野议论!”

    这话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深潭,顿时在朝堂上激起千层浪。

    武将们交头接耳,甲胄相撞发出细碎声响;文臣们窃窃私语,手中竹简沙沙作响。

    骠骑将军姜维握紧腰间剑柄,目光在费祎与刘璿之间游移;丞相之子诸葛瞻则微微皱眉,轻摇羽扇,似在思索其中利害。

    费祎向前半步,袍角扫过冰凉的地砖:“昔年高祖白马之盟,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七国之乱、王莽篡汉,哪一场祸事不是因分封过重而起?如今秦王掌西域三郡,麾下精兵数万,若再许其开府建牙……”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惊得殿前的青铜仙鹤灯摇晃起来,烛火在群臣脸上投下明灭不定的阴影。

    龙椅上的刘禅却仿佛置身事外,他缓缓端起案上的青铜酒樽。樽身雕刻的四神纹在烛光下流转,琥珀色的酒液随着动作轻轻摇晃,倒映出殿外渐暗的天色。

    当费祎的谏言告一段落,他忽然轻笑出声,笑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苍凉,几分霸气。

    “费卿可知西域有多远?”刘禅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重锤。

    他转动着酒樽,看着酒液在樽中打着旋儿。

    “从长安到龟兹,快马加鞭要走四十余日。那里黄沙漫天,滴水贵如油,我的儿子,”他的声音突然一顿,手指紧紧攥住酒樽。

    “带着三万人马,在虎狼环伺中杀出一条血路!”

    殿内鸦雀无声,惟有漏壶滴水的声音清晰可闻。刘璿身着玄底赤纹王袍跪在汉白玉阶前,腰间螭纹玉佩随着呼吸微微晃动。

    他望着父亲冕旒下露出的镇定面容,想起在西域的无数个日夜——那些与曹彰、苏则商讨军机的深夜,那些骑着战马穿越流沙的清晨,此刻都化作父亲眼中跳动的火焰。

    “七国之乱?王莽篡汉?”刘禅突然将酒樽重重砸在案上,酒液飞溅在竹简上,晕开大片暗红。

    “朕的儿子,能打到哪里,朕便封到哪里!他日若能踏平朕所言之非洲,莫说秦王,便是‘世界之王’又如何!”

    他的声音在殿内轰鸣,震得屋檐下的铜铃叮当作响。帝王骤然起身,冕旒剧烈晃动,露出眼底燃烧的狂热。

    群臣大惊失色,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有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费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张了张嘴,却再找不出反驳的话语。

    而刘璿在拜谢时,与父亲对视一眼——那双与自己如出一辙的丹凤眼中,燃烧着同样炽热的野心。

    那目光仿佛穿透了朝堂的喧嚣,看到了更辽阔的天地,看到了大汉的版图在他们手中不断扩张。

    暮色彻底笼罩了太极殿,殿外的宫灯次第亮起,将整个皇宫映照得金碧辉煌。当册封仪式结束,群臣退去,刘璿却留了下来。

    他缓步走到父亲身边,看到龙案上未干的酒渍,突然想起儿时在父皇膝头听《高祖本纪》的时光。那时的父亲,总说要完成先帝遗志,兴复汉室。

    “西域只是开始。”刘禅望着殿外的夜空,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

    “你肩上的担子,比这三郡之地重得多。”他伸手拍了拍刘璿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王袍传来。

    “去做你想做的事,朕在后方为你坐镇。”

    刘璿单膝跪地,郑重叩首:“儿臣定不负父皇期望!”

    起身时,他望着父亲的背影,忽然发现那个曾经高大威严的帝王,他长大之后,依然看不懂。

    那眼中的光芒,那胸中的壮志,却从未熄灭。

    而与此同时,皇帝赐婚之下,国公府很是热闹。

    洛阳城南。

    国公府朱漆大门紧闭,门环上的铜狮吞口泛着冷光,却掩不住府内此起彼伏的机杼声与绣绷穿梭的窸窣响动。

    张婉容的绣阁位于府中最幽静的角落,此刻却成了整个国公府最热闹的所在。

    十二名绣娘跪坐在猩红毡毯上,手中银针如飞。她们的指尖缠着各色丝线,在蜀地进贡的云锦上来回穿梭,绣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嫁衣的主体采用了最上等的云锦,色泽鲜艳,质地柔软,在烛光的映照下泛着微微的光泽。

    金线绣就的百鸟朝凤图栩栩如生,每一只鸟儿都仿佛要从衣料上飞出来一般。更令人惊叹的是,每片羽毛都缀着南海珍珠,小如米粒,圆润饱满,随着绣娘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碎而悦耳的声响。

    “姑娘,这袖口的珍珠该怎么排?”为首的绣娘举着嫁衣袖口,小心翼翼地问道。烛光映在她布满老茧的手上,银针在指间灵活转动。

    张婉容放下手中的《女诫》,起身走到绣架前。她身着一袭淡青色襦裙,外披白色的貂绒小袄,发间只别着一支简单的玉簪,却难掩清丽脱俗的气质。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嫁衣上的图案,触感细腻而光滑,珍珠在指尖滚动,凉丝丝的。

    “按孔雀开屏的样式排。”

    她思索片刻后说道,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凤为百鸟之王,周围的鸟儿自然要以最美的姿态相衬。”

    绣娘领命而去,绣阁内再次响起细密的针线声。

    张婉容走到铜镜前,镜中倒映出她略显苍白的面容。

    三日前,皇帝赐婚的旨意如惊雷般炸响,整个国公府都陷入了忙碌之中。

    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命运会与那位威震西域的秦王紧密相连。

    “姑娘,该试戴凤冠了。”贴身丫鬟春桃捧着朱漆木匣走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

    木匣打开的瞬间,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绣阁。

    九只金雀栩栩如生,口衔三串东珠垂落额前,尾羽上镶嵌的砗磲片泛着珍珠母贝特有的光晕,随着空气的流动轻轻晃动。

    张婉容深吸一口气,任由春桃将凤冠戴在头上。

    凤冠有些沉重,压得她微微弯肩,但她依然挺直了脊背,展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

    东珠垂落在眼前,模糊了铜镜中的景象,却映得她脸颊绯红,宛如天边的晚霞。

    “听说秦王殿下在西域杀过三十个匈奴勇士”春桃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敬畏。

    “姑娘可要小心,别被殿下的威风吓着。”她一边说着,一边仔细地为张婉容整理着凤冠上的流苏。

    张婉容的睫毛微微颤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关于秦王刘璿的传闻。

    那个在西域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据说他身披玄甲,手持长剑,带领汉军将士冲锋陷阵,杀得匈奴人闻风丧胆。

    想到这里,她的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脸颊也愈发滚烫。

    “休得胡说。”她轻声斥责道,声音却没有多少威慑力。

    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裙摆,丝绸的触感柔软而冰凉。

    她想起母亲得知赐婚消息时的神情,眼中既有欣慰,又有担忧。

    “婉容啊。”母亲那天拉着她的手说道。

    “秦王是陛下看重的皇子,你嫁过去,要恪守本分,也要好好辅佐他。”

    绣阁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张婉容和春桃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紧张。

    门帘被掀开,张婉容母亲走了进来。

    看到女儿戴着凤冠的模样,这位母亲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好看。”她走到女儿身边,声音低沉而温暖。

    “像极了你娘当年出嫁时的样子。”

    她的手指轻轻拂过凤冠上的金雀,仿佛在回忆着往昔的岁月。

    张婉容望着母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母亲虽然不善言辞,但对她的爱却深沉而厚重。“母亲,女儿有些害怕。”

    她轻声说道,将头靠在母亲的肩膀上。

    “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秦王殿下,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好秦王妃。”

    张母轻轻拍着女儿的背,安慰道:“别怕,秦王是个有担当的人,他不会让你受委屈的。你只要做你自己,善良、坚强,就够了。”

    他的话语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张婉容原本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夜色渐深,绣阁内的烛光依旧明亮。张婉容取下凤冠,放在梳妆台上。

    她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明月,思绪万千。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未知,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勇敢地面对。

    因为她不仅是张苞的女儿,更是即将成为秦王妃的女子,她肩负着家族的荣耀,也肩负着自己的命运。

    而那顶璀璨的凤冠,不仅是她身份的象征,更是她走向新人生的见证。

    很快,便到了成婚之日。

    破晓时分的洛阳城还笼罩在薄雾之中,便被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唤醒。自皇宫至秦王府的朱雀大街,槐树皆披红挂彩,枝桠间垂落的绸缎在风中翻卷,如同燃烧的火焰。

    沿街商铺早早卸下门板,掌柜们踮脚将写满吉祥话的红绸系在门楣,孩童们攥着麦芽糖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甜香混着松柏枝燃烧的青烟,在空气中酿成醉人的气息。

    卯时三刻,九声礼炮轰然炸响,惊起城头栖息的白鸽。

    刘璿身着玄色织金喜袍,腰间白玉剑穗随着胯下赤兔马的步伐翻飞,如同一道流动的银河。

    他望着前方张府高耸的飞檐,想起三日前在西域接到赐婚旨意时,关兴拍着他肩膀大笑:“殿下这回可得收起铁戟,改握红绸了!“

    此刻,二皇子掌心却微微沁出汗珠,打湿了缰绳上的金线缠穗。

    张府门前,三十六名铁甲军持戟而立,红缨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刘璿翻身下马,靴底踏碎满地喜钱,发出清脆的声响。朱漆大门缓缓洞开,管家躬身相迎:“秦王殿下,吉时已到。“穿过九曲回廊,忽有一阵幽香袭来,他抬眼望去,堂前湘妃竹屏风后,一抹茜色裙摆轻轻晃动。

    “那是小姐在偷看呢!“贴身丫鬟春桃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带着促狭的笑意。

    张婉容半揭红盖头的动作戛然而止,露出一双秋水般的眼睛,眼尾微微上挑,含着盈盈笑意。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她脸上,将颊边的胭脂映得格外明艳,发间金雀衔着的东珠轻轻颤动,在她眉心投下细碎的光斑。

    刘璿望着那双眼睛,恍惚间想起西域战场上某个月夜。

    那时他站在玉门关城头,望着漫天星斗,心中暗想不知谁家女子会与自己共度余生。

    此刻眼前人眼波流转,竟比星辰更动人。

    他定了定神,按礼制向张母行三拜九叩大礼,起身时瞥见岳母眼中闪烁的泪光,此刻正悄悄用袖口擦拭眼角。

    婚礼在张府后园的青庐中举行。青铜编钟奏响《关雎》,三十六名乐师身着玄色绣金礼服,衣摆绣着金线勾勒的云雷纹,整齐列阵。

    刘璿与张婉容并肩跪在铺着锦绣的蒲团上,面前摆放着青铜匜与盘。当清水从匜中倾倒而下,两人的手在盘中交叠,涟漪荡开的瞬间,倒映出交缠的影子。

    张婉容的指尖微凉,却在触到刘璿掌心的老茧时微微一颤——那是常年握剑留下的痕迹。

    “同牢礼——“司仪的喊声响起。案上摆放着象征天地的黍米与象征阴阳的豚肉,刘璿执起铜匕,将肉切作两半。

    米粒沾在张婉容嘴角时,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伸手擦拭,指尖触到她温热的肌肤,触感细腻如绸缎。

    满堂宾客顿时爆发出哄笑,春桃在旁捂嘴轻笑:“小姐的脸比嫁衣还红啦!“

    张婉容慌忙低头,凤冠上的东珠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合卺礼将气氛推向高潮。两只匏瓜以红绳相连,内盛的苦酒混着蜂蜜。

    刘璿与张婉容交臂而饮,酒液入口微涩回甘。张婉容被呛得轻咳,雪白的脖颈泛起淡淡红晕。

    刘璿忙放下匏瓜,轻轻拍她后背,动作自然而关切。这一幕落在宾客眼中,又是一阵善意的笑声。

    董允捋着胡须笑道:“秦王战场上威风八面,不想竟是个疼人的。“

    夜色渐深,婚宴上的觥筹交错声愈发热闹。

    张婉容换上一袭月白襦裙,腰间系着金丝绣的合欢带,在烛火下盈盈而立。

    刘璿牵着她的手向宾客敬酒,掌心的温度透过层层衣料传来,让她的心安定下来。

    当走到母亲那一席时,张母举起酒杯,声音有些哽咽:“婉容就托付给殿下了。“

    刘璿郑重道:“岳母放心,我定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

    子时的梆子声响起,宾客们渐渐散去。

    秦王府内,红烛将新房映得暖意融融。

    刘璿轻轻揭开张婉容的红盖头,烛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盛着银河。

    “在西域时,我以为自己这辈子都要与刀枪为伴。“他忽然说道,伸手轻抚她鬓边发丝。

    “直到看见你半揭红盖头的样子。“

    张婉容的脸颊绯红,低头望见他腰间的玉佩——正是她绣在嫁衣内衬上的那枚同心佩。

    窗外忽然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惊起一阵秋虫的鸣叫。

    她轻声道:“殿下在战场上威风凛凛,可方才擦我嘴角时,倒像个.“话未说完,便被刘璿的笑声打断。

    “像个什么?“他凑近,温热的呼吸拂过她耳畔。

    “像个.“张婉容抬头,眼中笑意盈盈。

    “像个怕娘子饿着的郎君。“

    红烛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映在屏风上。

    秦王府外,洛阳城的灯火依旧璀璨,仿佛要将这份喜庆燃至天明。

    而这场始于圣意的婚姻,却在汉家古礼的见证下,悄然绽放出别样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