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寻寻觅觅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洞庭赊月字数:2736更新时间:25/04/25 00:05:07
    和宋光明被母亲忽悠到羊角镇半信半疑地寻找孟福泉不同,陈瑾是诚心诚意前来拜访学习。

    由于没有熟人介绍和指点,在出发前,陈瑾做足了准备工作。她将古医学堂公众号最近一年发表的文章都看完了,在字里行间流露的信息中,陈瑾知道了孟福泉的家在大塘村,也知道他的弟子们经常活动的场所,还记住了长期留在他身边的几个弟子的名字……

    所以陈瑾在最后一次留言中说,她将于某月某日下午大约几点前往拜访。

    但,人算不如天算,陈瑾并不知道孟福泉以及古医学堂据点知足堂已经搬到了镇上,以为都还在大塘村里。

    陈瑾按照手机电子地图导航的指示,两点多的时候,还没到羊角镇,就在距离大塘村最近的公交站点下了车。

    接着陈瑾就向路人以及当地居民打听大塘村怎么走。

    幸好当地的方言和陈瑾家乡的方言差不多,陈瑾能听懂,在交流上省去了不少麻烦。

    大塘村的风景很不错,虽然村道和很多蜿蜒的小路都铺上了水泥,但道旁可谓绿树成荫。

    虽已入秋,但南方气候与北方迥然不同,除去松柏等众所周知的长青树木,依然有很多其他树木在秋冬季节保持枝繁叶茂。

    乡村也不像城市那样统一规划绿化带,某片区域种植什么树种都是固定的,而且有人定期修剪。村里的树木多是村民按个人喜好种植,多不修剪,任其自由生长,因此乡村风景都更多自然美。

    由于离目的地越来越近,陈瑾心情愉快而略有些激动,眼里所见景物,无论是道旁叫不出名字的大小树木,还是水塘旁边成片的凤尾竹,都觉得秀丽怡人,连路边丛生的野草野花和小溪的潺潺流水都生趣盎然。

    其实陈瑾的家乡也和大塘村一样风景秀丽,只是之前在家的时候,先是专注于给父亲调理身体,后来又忙于应付前来求医的村民,难得有闲暇,又要看书充电,根本没有时间出去散步闲逛。

    如今离开家乡如释重负,加上对古医学堂充满期待,便不愿辜负沿途风景了。

    花了半个多小时,陈瑾边打听边游览风光,拖着行李箱到了孟氏祠堂附近,在祠堂前遇到一位骑电动车准备出村的大哥。

    陈瑾向他打听孟福泉,他正好是孟福泉的粉丝,对孟福泉讲学、带徒、义诊以及经营公众号等事情有一定了解,很热心地给陈瑾指明了通往孟福泉老家的道路,并且告诉陈瑾孟老师的父亲在镇上开了一个文昌文具店,在那里说不定也能找到线索。

    陈瑾沿着这位大哥指明的道路往前走了几分钟,遇到一位正在道旁的庄稼地里除草的大婶,看着就像当地居民,又向她打听孟福泉的具体住处。

    谁知大婶告诉陈瑾,孟福泉家的老屋子确实在前面,但他们一家早就不在老屋住了,搬到哪里了她也不清楚。

    陈瑾虽有一瞬间小小的失望,但并不至于沮丧,她很快便觉得这样也挺有意思的,自古好事多磨,事情太顺利了,反而觉得无趣。

    她折返回孟氏祠堂附近,改道往镇上走。再向路人打听,遇到几个人,并没有得到更多有用信息,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孟福泉是谁。

    陈瑾不免有些疑惑,孟老师医术精湛,连续多年在家乡和邻村义诊,诞生了无数精彩医案,广受好评和欢迎,他本村的人怎么还有那么多不认识他的?

    容不得多想,陈瑾决定先到镇上找到孟福泉父亲的文具店。

    又步行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来到羊角镇,通过导航陈瑾没多久就找到了文昌文具店。

    已是下午四点了,晴朗的初秋还是挺热的,陈瑾已经顶着烈日徒步走了一个多小时,微微出了层薄汗,身上已有些疲乏,但内心却依旧是愉快的。她觉得以前的任何一次独自出行,都比不上这次寻师问道的过程有意义,有意思。

    陈瑾成功找到了孟福泉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伯,身材和容貌都和在古医学堂公众号一些图片上的孟福泉有几分相似,只是明显多了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

    确定他的身份后,陈瑾称呼他阿伯,之后说明来意,希望他能够指点迷津。

    同在文具店里的还有一个长得圆圆胖胖的二十多岁的男子,和孟父说了几句话后就走了。陈瑾虽然不认得他,但在那里见到他,直觉告诉陈瑾,他就是孟福泉的文章中常提到的金虎。

    能够找到孟父,又能见到金虎,陈瑾相信距离见到孟福泉老师已经不远了。

    经过再三请求,孟父终于松口,告诉陈瑾古医学堂(知足堂)的位置,并用一张白纸画出简单的路线图。

    陈瑾拿到路线图之后再三感谢,之后告别,前去寻找学堂的位置。

    可惜的是,第一次根据路线图寻找时,陈瑾并没有找到学堂在哪里,也没见到孟福泉的学生们。(后来才知道,下午四五点钟,知足堂是不开门的,大家要么在整理文案,要么在农场习劳。)

    陈瑾没找到学堂,很不甘心,又拖着行李,买了些水果,返回孟父的文具店,想要在文具店守株待兔。

    孟父告诉陈瑾,孟福泉平时是不会来文具店的。他让陈瑾多向旁边的人打听,不要找不到就那么快放弃,多问几个人就能问到。

    那时已经五点多了。中午就没吃饭的陈瑾已经又饿又累。等不等得到孟福泉来文具店无所谓,主要是有个地方安心地坐着休息。

    对于一个身体单薄瘦弱的女子来说,从早晨出发一直到傍晚,频繁转车加上负重徒步,中途几乎没有休息和进食,能撑下来不过是因为心中那种寻师的快乐,和一定要找到孟福泉的强烈信念。

    陈瑾对孟父说:“我就在这里坐一会儿,让我在这里休息片刻,就当我请您吃水果,您能给我一杯茶吗?”

    孟父没有赶她走,给了她一杯茶。只是他既没有收下陈瑾的水果,陈瑾也没有喝一口茶水。

    孟父说:“随你在这儿坐多久,只是在这里是等不到他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陈瑾觉得有些失望,身上也越来越疲倦。

    孟父的几个同龄朋友过来找他聊天,陈瑾见凳子不够坐,留下水果,起身拉着行李走了。

    天快黑了,她要先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住宿。她来到一家看起来挺正规挺的旅馆,这里门面比较大气,应该是连锁的比较有名的旅馆,安全是没问题的。而且就在镇政府大楼附近,又离孟父指示的古医学堂(知足堂)位置不太远,是个不错的选择。

    陈瑾办完入住手续,放下行李,想着先吃饭吧,但是又没什么胃口,早就已经饿过头了。

    她心想,要不再出去找找吧,哪怕碰一碰运气也好,找不到她又怎能甘心?

    今日找不到,就明日再找,明日若还找不到,又该怎么办呢?

    出发前,陈瑾对父母说要出去找一个很厉害的老师学习一两个月,而且为了避免父母担心,竟对他们说已经联系好了,一切没问题。

    如果回去,她怎么跟父母交代?说没找到老师?还是说老师不收她?或是说她因为担心父亲的身体而无法安心学习……

    陈瑾没怎么休息,便出了旅馆。

    这时天已经有些黑了,陈瑾相信孟父不会骗她,她又来到了原先找到的那个位置。

    房子依旧是大门紧闭的。

    陈瑾在附近徘徊了一会儿,突然看到房子旁边的巷子里有几辆自行车。她立刻想到孟福泉在公众号文章中也偶尔提到自行车,文章配图照片也出现过自行车。

    而且一般的家庭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了,就算还使用,一辆足矣,怎会有好几辆这么多?

    陈瑾那原本已经有点失落的心瞬间激动起来,走到大门前,定了定神,“咚咚咚”敲了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