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回京

类别:网游竞技 作者:冰霜恋舞曲字数:4409更新时间:25/04/24 09:06:35
    刑部尚书是赵兴的人,御史中丞罗会又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即便还有大理寺参与,太上皇也不担心会出现什么猫腻。

    “你退下吧。”

    殷汉章见太上皇态度坚决,也不敢多说,闻言行礼退了出去。

    太上皇命人召刑部尚书严宽,和御史中丞罗会,还有大理寺卿过来,把事情和三人说了一遍。

    “三位爱卿共同彻查此事,无论牵扯到谁,都无需顾忌。朕倒是要看看,朝中有多少人和叛军有联系!”太上皇冷声道。

    “是!”三人应道。

    …………

    “见过黎相公!”俞伟行礼道。

    “俞少卿多礼了。”黎相公招呼俞伟落座,微笑道:“俞少卿来见老夫,不知有何事?”

    俞伟看了看厅内侍立的下人,笑道:“学生有些日子没来拜访恩座了,这次路过,特来讨杯茶水喝。”

    黎相公当年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曾主持过一次科举。

    而俞伟便是那次中的举,他能够一路升迁,成为大理寺少卿,黎相公也出力不少。

    因此他一直称黎相公为恩座,以学生自称。

    黎相公会意,把下人打发了下去。

    等下人退下,不等黎相公询问,俞伟便神色严肃道:“恩座,出大事了。唐侍郎被抓了,具体原因不明,不过太上皇命三司会审,而且还是暗审,学生也是从秦寺卿那边得知了这个消息。”

    “什么?”

    黎相公闻言一惊,急道:“他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吧?”

    “这个学生就不知道了,秦寺卿无意透露,学生也不敢多问。”

    俞伟急道:“恩座,该不会是太上皇知道什么了吧?”

    “慌什么?”

    黎相公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沉吟了一会道:“秦寺卿应该不是无意透漏的,而是故意告诉你的。既然他没有说,唐方明应该还没有招。”

    “恩座,即便唐侍郎如今没有招供,可谁知道他能扛多久?一旦他招供了,我们可都完了!”俞伟急道。

    “不会的!”

    黎相公摇头道:“唐方明只要不傻,就该知道即便他招供,也是死罪。所以他肯定会咬死不承认的,即便证据充足,也不会供出我等。”

    “他供出我等,也免不了一死。虽说和反贼勾结,乃是死罪,可太上皇性子宽仁,应该会饶他家人一命。他不招供我等,我们还可以照付他家人。”

    俞伟闻言却没有那么乐观,黎伟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可太上皇毕竟已经退位,如今是在监国。

    以官家的性子,一旦得知这个消息,怎么可能放过唐方明的家人。

    唐方明要是真的不蠢,在证据充足无法抵赖的时候,怕是会以此为筹码,来保住家里人。

    至于黎相公他们会不会照顾他家人,别说唐方明了,就连俞伟都不信。

    反正他是不会。

    毕竟唐方明可是勾结反贼,帮衬他家人,官家岂能不怀疑?

    黎相公看出俞伟并没有因为他的安抚而冷静下来,淡淡道:“急可解决不了问题,别唐方明那边没有招,你这边却露出了马脚。”

    “多谢恩座提醒。”

    俞伟深吸了一口气道:“可如今中原叛乱,官家那边说不定快回来了。若是在官家回来前,没有个结果,届时处理这件事的就是官家了。官家可不会心慈手软,唐侍郎家人怕是也难活命。唐侍郎知道了,可未必还会隐瞒。”

    “你说的对。”

    黎相公点了点头,低声道:“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俞伟闻言一惊,虽然他觉得黎相公这么做有些狠辣,不过这样对他也有好处,自然不会反对。

    “恩座,唐侍郎在刑部大牢关着,想要动手怕是很难。”

    “这件事你不用操心,老夫有办法。”黎相公说道。

    …………

    赵兴安排好北方的防务,就带着二十多万大军班师回朝。

    他本想和来的时候一样,留步卒慢行,自己带着骑兵先走。

    可曾公亮等人都不同意,中原可是发生着叛乱,一旦被叛军得知消息,赵兴可就危险了。

    曾公亮等人关心他的安危,赵兴也不好不听,只能随大军慢慢走了。

    行进几日,就有好消息传来。

    曹安率领两万禁军回来平叛,并没有去汴京,而是一路隐藏踪迹,在叛军攻城的时候发动偷袭。

    这次偷袭就剿灭了十数万叛军。

    可惜的是,乱军之中让巫师教的人逃走了,并没有抓到巫师教的重要人物。

    接下来曹安领着兵马四处清理叛军。

    叛军虽然抢了几个州城的武库,可只有寻常的武器盔甲,连弓弩都不多。

    加上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根本无法应对精锐骑兵。

    曹安虽然只有两万人,可这两万人都是殿前司禁军。

    殿前司禁军本身就是大宋最精锐的兵马。

    赵兴继位后,还要求严格训练。

    这两万人还是骑兵,对付这些叛军,宛如狼群入了羊群。

    羊再多,面对群狼只能仓惶逃窜,怎么可能是对手。

    巫师教察觉到情况不对,已经销声匿迹躲藏了起来。

    此时叛乱已经基本平息了,不过叛军四处逃乱,也会为祸一方,是个不小的麻烦。

    赵兴对此并不意外,他退兵并不是担心叛乱不能快速平定。

    叛乱并非最大的麻烦,最大的麻烦而是叛乱时造成的破坏。

    中原本是产粮重地,如今还未到秋收之时,因为叛乱导致大半个中原满目苍痍,许多田地的庄稼都受到了破坏。

    接下来安置百姓,恢复地方秩序民生,都需要钱粮。

    赵兴退兵,是省下来粮食,救济百姓。

    等距离汴京还有几日路程的时候,赵兴收到兵部侍郎唐方明勾结巫师教,为巫师教提供消息,三司会审时自尽于牢中。

    关于唐方明勾结巫师教的消息,赵兴之前就已经收到了殷汉章的奏报。

    只是他人在外地,父皇的决定他也不好改变。

    殷汉章在奏报中说,朝中还有一些人参与其中,可惜唐方明才是出面联络的,其他人都藏的太深了。

    唐方明一死,线索也就断了。

    不过唐方明这一死,也说明朝中肯定还有人参与其中,而且身份比唐方明还高。

    不管唐方明之死是为了掩盖什么,还是被人灭口害死的,都能说明这一点。

    赵兴心里很愤怒,此时他多少有些理解老朱了。

    他继位后杀的官员虽然不算多,可相比较大宋历代的皇帝,也算是多的了。

    可这些人总是不知死活,来挑战他的耐心。

    是因为他御驾亲征,连下数十城池,担心他收复燕云十六州,威势大增。

    还是因为他这次没有保留原来的传统,以文官钳制武将,而是用英国公为主帅?

    赵兴不愿意去深想,不管什么原因,他都会严查此事,不会放过参与的人。

    既然之前杀了那么多,还不足以震慑,那就继续杀下去。

    …………

    “这次陛下御驾亲征,夺回数十城,就连幽州城都被夺回,此乃太宗之后最大的胜利。”

    汴京城北十里外,大相公韩章率领文武百官,迎接赵兴。

    太上皇自然不可能亲自来迎接,这个事就落在了韩章身上。

    按说太宗皇帝当年开始也是连战连捷,夺回燕云十六州中的数州。可最终折戟于幽州城外,在辽国反攻之下,不仅打下的地盘全丢失了,还丢了不少原本的地盘。

    赵兴这次可是夺回了当年丢失的地盘,还夺回了燕云十六州中的数州,包括太宗未能攻破的幽州城。

    单论功劳来说,比太宗当初北伐可功劳大多了。

    然而太宗毕竟是他们这一脉的老祖宗,功不盖祖,这也算是传统了。

    李世民功劳大吧,可他功劳再大,也只能称宗,不敢称祖。

    这可不仅仅是因为懒李渊乃是开国之君。

    太宗虽然北伐失利,可太宗在位时却灭掉了北汉,有灭国之功绩在。

    “虽然夺回数十城可喜,然而未能夺下西京,不能以西京和幽州城构建防线,无法久守,反倒是需要派大量兵力防守,也非好事。”

    之前说话的是武将,当即有文官进行反驳。

    因为赵兴御驾亲征,名义上他才是主帅,这个文官倒是不敢说什么不该北伐什么的。

    他是从战略意义上来说。

    这一点倒也并非不对,大宋夺下来的城池中,只有幽州城这一座坚城,其他的城池都不算是坚城。

    而又没有险关可守,只有幽州城这一座坚城,辽国反攻之时,完全可以放着幽州城不管,攻大其他城池。

    要是夺下西京,西京和幽州城就能成为犄角之势,再为攻打下两座城池中之一前,辽国就不敢轻易越过这两座城池打别的城池。

    由此可见,此人还是懂些军事的。

    人群中,这样的争论有很多,不过前方的韩章等人却没有参与这些。

    “大相公。”

    黎相公小声道:“顾廷烨未经请示,出兵突袭西夏国都,抓回西夏皇后。两国之间可是有盟约在的。此举不仅破坏了盟约,西夏怕是也不会罢休。”

    “陛下北伐,消耗钱粮无数,如今中原叛乱虽然平定,可无数百姓等待朝廷救济,实在不宜交恶西夏。”

    “我听说西夏已经谴使过来了,目的应该就是西夏皇后。陛下未必会同意交人,到时候还得大相公出面劝劝陛下。”

    顾廷烨将梁皇后带回大宋,因为担心西夏会因此犯边,顾廷烨不敢离开西北边境。

    只能派人将梁皇后送回了汴京。

    当顾廷烨突袭西夏国都,劫回西夏皇后的消息传到汴京。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虽然顾廷烨奏报中说了,这么做是出于让西夏混乱的目的。

    可满朝文武的大臣,大多都认为顾廷烨此举很不妥。

    不管西夏内部再怎么争斗,梁皇后都是西夏皇后,皇后被大宋掳走,西夏颜面何存?

    西夏不可能忍下这件事,哪怕只是为了颜面,西夏都会出兵。

    太上皇虽然也认为不妥,不过他并没有处置这件事,而是说等赵兴回来,让赵兴来处理。

    韩章闻言看了黎相公一眼,说道:“顾都指挥奏报中说了,他出兵前请示过陛下。”

    “这件事究竟如何,大相公心里清楚。不过这并不重要,西夏皇后该如何处置才是重中之重。一个不好西北可能又会发生战事,大相公当年亲自布置西北防御,对于军事方面比我更了解。”

    “辽国和西夏之前各怀鬼胎,可如今不同,辽国吃了大亏,西夏丢了皇后。两国很可能真正联合,解释大宋可就很难抵挡了。”黎相公一脸忧虑道。

    韩章闻言正想说什么,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队骑兵一边奔驰而来,一边喊着陛下御驾已经在数里外了。

    “陛下到了,黎相公有什么话,还是见了陛下再说吧。”

    得知御驾已经到了数里外,原本有些混乱的文武百官,连忙各自归位,整理仪容。

    距离汴京还有数十里的时候,赵兴便和大军分开了。

    大军要归营,自然不会和他一起进汴京。

    赵兴在一万禁军的护卫下,往汴京城而去。

    “臣等恭迎陛,贺陛下大胜而归!陛下万年!大宋万年!”

    当赵兴的御驾来到百官迎接队列数十步外停下,百官齐呼道。

    三水掀开车帘,赵兴探出身来,说道:“平身!朕御驾亲征,朝中之事多亏诸爱卿了。”

    寒暄了几句,赵兴便回了马车,文武百官则纷纷上了马车,跟在赵兴马车后面。

    进城后,万民夹道迎接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皇帝车驾走的都是御道,御道两旁不准居住的人家,门窗都不能开在对着御道的方向。

    御道两侧有道路供百姓通行,可皇帝通过的时候,都是禁止百姓通行的。

    这么做一方面是显示皇帝威严,一方面也是防备刺杀。

    来到宫门前,赵兴下了马车,文武百官也下了马车,跟随赵兴入宫。

    进宫后并没有去大殿,而是直接去往了太庙。

    皇帝御驾亲征,还取得了胜利,回来自然要祭祖,告诉祖宗。

    赵兴抵达太庙外,太上皇已经在太庙门口等着了。

    “儿臣拜见父皇!”赵兴躬身行礼道。

    “皇儿御驾亲征,收复数十城,辛苦了。”太上皇一脸欣慰道。

    他虽然性子宽仁,可也不是不愿意打仗。

    否则当年也不会在西夏自立的时候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