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研究猴子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长夜天高字数:4813更新时间:25/04/24 01:57:52
    大汉转型的第一时间,并没有太多人感觉出来。

    只是,一件大事瞬间传遍了全国。

    刘彻要登泰山封禅。

    如今已经是元封三年了。

    虽然好像和历史上那个元封元年之间隔了好几年,但是该来的还是来了。

    而刘彻要封禅的政治意味非常浓郁,所以,从封禅带来的附带的一些东西,没人敢站出来反对。

    具体为,刘彻要修建洛阳往东,直通齐鲁的火车。

    刘彻要宣布,解放天下所有奴隶。

    刘彻要宣布,要在接下来的十年,免掉农户的田租。

    刘彻要宣布,从长安到泰山一路上的城市商税减免百分之五十,三年。

    刘彻要宣布,大封一到十八等爵,赐封对象为‘为封禅立下功劳的普通人’。

    这五条,被叫做一路四策。

    不是朝堂的人,根本看不清这些是什么意思。

    但是敏感一些,又懂朝堂规律的人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首先就是,刘彻吃到了从长安到洛阳这条铁路的好处,要继续加强这条经济动脉。

    整个十字铁路架构,往北往西更重要的是稳定疆域,而往南往东是经济发展。

    目前往成都修路太难了,所以先往东通完车准没错。

    但接下来几条就意味深长了。

    首先借着封禅解放奴隶,肯定是为了解放劳动力,这说明大汉目前这个阶段,出现了用人荒了。

    以大汉的人口,人手居然不够用了。

    这说明,工人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同时蒸汽机的建造已经跟不上社会工业的发展速度了。

    当然了,到时候公布的不可能是解放奴隶,而是绕绕弯子,什么祭天什么改易什么今非古,所以要解放奴隶。

    或者还会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描述。

    但都掩盖不了这就是用工荒的事实。

    第二就是免田租。

    从某种角度讲,霍海和刘彻手里手握的天下田土,分给天下普通农民种田,一人分一亩,是绝对够分的了。

    一旦他们免费种上田,那其他贵族和富商,买再多的田,都没人种了。

    奴隶被解放了,农民又种上免费田了,谁会去给他们种田?

    如果他们还批不上农业地转化商业地的条子,那买的地就砸在手里了。

    资本社会,没有人能忍受自己的投资大头十年时间没有产出并且还年年倒亏。

    所以,这一条必然逼的所有买了地的人往外吐。

    这也是配合霍海的城市化计划的一条。

    连续两条,贵族们都被针对,他们可以接受,但不可能心中没怨气。

    除非有好处。

    第三条就是。

    长安到泰山这一条刘彻要去封禅要走的路,准确的说就是千安铁路沿线,减免商税一半,持续三年。

    这能赚多少钱,很多人都不敢想。

    但是,这一条路上却没有任何能捡便宜的贵族。

    这条线路上,该有的侯、王,全都要搬走,谁不搬走,就是刘彻政策的敌人。

    但这批人,也是第一批即将往外封王的大汉宗室。

    他们会给后来人做表率。

    而这一条,还表明,刘彻要加强商业版图中的比重。

    因为刘彻发现,海权强则强矣,但也容易出现一些情况。

    比如走私,漏税。

    所以,加强从长安到千乘这一条路上的商业,也唯独不带上千乘,就是要把海上的利益往这条路上吸收。

    而这条路,就是大汉的经济动脉。

    也是大汉的人口核心区域之一。

    而且,这一切,千乘新崛起的商人们还没法说什么。

    皇帝要封禅去的是泰山,又不是千乘,大家有什么好抱怨的。

    第四条,让所有贵族都疯狂了。

    刘彻要给商人封爵了!

    为封禅立下功劳的普通人,还能是什么人?

    要么是劳动者,是铁路煤矿等地方涌现出来的各种工业代表,是研究所搞出各种研究成果的研究员,是发展商业这一批商人。

    其中,拿大头的肯定是研究院的人,工业代表应该是爵位拿的高但是人数少。

    而商人们,则是从未有过的即将得到实质性荣誉。

    当然,这四条可不是同一时间公布出去的。

    而是从几个不同的地方公布出去的。

    比如,第四条,就是借霍光之口公布的。

    刘彻现在对于霍光有成为商人领袖,议会领袖,是支持态度的。

    本来这一条就是提前定好的,但是从霍光这儿提出,霍光据理力争后,似乎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是在给霍光抬咖位。

    而有关沿途减免商税的消息,就是从项绪那儿传出去的。

    项绪为人说一不二,他传出来的话,已经吸引了大量商人的注意。

    虽然现在八字还没一撇,但……不少人已经在往这条铁路的沿线投资了。

    这叫一个手快有手慢无。

    这一条条的消息,在几个月时间里,慢慢的往外传。

    加上,项绪开始修建千安铁路的后半段,从洛阳到千乘的这一段,一下就把一切都给做实了。

    以大汉修养了几年的劳动力的富裕程度,最多只需要不到一年,就能修成功这条路。

    刘彻封禅已经箭在弦上了。

    准确的说,天下所有人,都希望刘彻早点封禅。

    把一切都坐实,把一切都敲定,不要再有变化。

    ……

    霍海最近正在做六年义务制教育的最后攻关。

    九年义务制教育现在指定是没戏。

    至少需要十年时间,真正的进入成熟的电力时代,才有可能。

    准确的说,是让蒸汽工业达到巅峰状态,同时发展出完备的电力网络,达成初级电网分布。

    这样的状态后,才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学,才需要九年制义务教育。

    目前这个阶段如果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话,会成什么样?到了极高深的程度,人人都只能学机械。

    大汉全体变成机械师?有啥用?

    过犹不及。

    要知道这后三年的教育成本是最高的,所以得省省。

    六年义务制教育,需要打通很多环节。

    比如既然确定了六年义务制教育,那就要确定中学和大学的地位,以及中学和大学需要的批准文件,各种标准化执行的流程。

    全都要制定出来。

    如今霍海全盘接下了文翁带来的这个时代的教育体系,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来缔造这个六年制义务教育。

    本来以为很简单,结果搞下来之后,弄得霍海头皮发麻。

    教育就是未来的概念,大家不是不知道,大家只是不说。

    所以,在六年制义务教育,特别是教材的事情上暗中较劲的,比任何事情都多。

    霍海一直在梳理清楚里面的各种疙瘩。

    大司农这样的工作强度还是上来了。

    让霍海失去了少年时代的闲适。

    刚刚看完一份文件,蒋不疑小声:“大司农,公主殿下来了。”

    霍海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知道了。”

    卫长公主进来后并没有开口。

    蒋不疑知道自己该走了,于是就转身离开了。

    等他走了,卫长公主才开口:“今天母亲跟我说,父皇封禅,想要带炎儿上山。”

    霍海愣了一下。

    历史上汉武帝封禅,带的是大哥的儿子霍嬗。

    如今一切发生了变化,大哥好好地活着,所以霍嬗并没有得到那么好的待遇了。

    但,命运就是要让一位霍家孩子和武帝一起封禅。

    所以,变成了霍炎。

    卫长公主:“拒绝掉吗?”

    霍海:“为什么拒绝?答应吧。”

    这几年来,卫长公主已经发现霍海和刘彻没有当初那么亲密无间了。

    以前刘彻和霍海经常在四下无人的时候谈论天下,谈论未来。

    如今,刘彻和霍海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层次。

    不需要说,只需要霍海一个眼神,刘彻就知道霍海的意见是什么了。

    只需要刘彻撵一下胡须,霍海就能明白刘彻的看法是什么。

    但,就是不会一起多说什么了。

    虽然看起来,君臣之间配合的更好了。

    但,只有身边人知道,越发紧密的合作,代表着越发稳定的等级关系,代表着越来越少的真诚交流。

    如今默契的是两个伟大的成功者之间的默契。

    并不是刘彻和霍海的默契。

    卫长公主很聪明,聪明到发现红毛猩猩和人的相似之处之后,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进化论给写了出来。

    所以,卫长公主也很明显的感觉到了霍海和刘彻的间隙。

    这种间隙不是那种不对付。

    恰恰就是两人之间没有了任何不对付,才让人觉得奇怪。

    明明以前霍海经常拒绝刘彻,刘彻也要仔细思考后才答应霍海的要求。

    如今却是霍海不再拒绝刘彻提出的一切,刘彻也是秒答应霍海的要求。

    这不是说明默契升级了。

    这是说明,刘彻在提出什么时,已经权衡利弊思考好了霍海会不会答应,不答应的一律不提,当然剩下的霍海全都会答应。

    这说明,霍海提出要求时,也已经思考过了站在刘彻的角度上会不会批准,如果不会批准,那压根不会提出来。

    这才是真相。

    卫长公主现在确定霍炎跟刘彻登上泰山封禅,意义格外深远。

    似乎有点什么问题。

    但又想不出哪儿不太对。

    所以,卫长公主想要拒绝。

    霍海:“让炎儿去吧,陛下是炎儿的外公,封禅带着炎儿有什么问题?”

    卫长公主突然感觉,在霍海的话里面,就有这次封禅不太对劲的缘由。

    但是,卫长公主想了半天,没想出来为什么。

    霍海放下文件,起身,搂着卫长公主的腰:“最近还有时间研究吗?”

    卫长公主愣了一下。

    自从根据美洲那边的发现,还有在各地印证的各种生物证据上提出了《进化论》之后卫长公主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研究了。

    霍海:“听说显微镜的倍数有了新的突破,是时候对于细胞层面进行研究了。”

    “还有,之前你做基因遗传实验的时候,不是研究过豌豆杂交吗?你应该把论文写出来,公布出去。”

    卫长公主:“论文?有这个必要吗?”

    霍海点头:“我感觉豌豆杂交的迹象太清楚了,太容易复现了,所以需要公布出去,带领更多的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因为杂交后,也许某些遗传变化,会让植物的产量变大。”

    卫长公主反应了过来:“虽然其他植物杂交后效果没有豌豆那么明显,但如果能找到某些规律,或者某些常用的杂交方法,也许会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提升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产量?”

    “可是,地的肥力支撑得住吗?”

    霍海:“你在研究,别人也在研究。研究院正在研究为什么渥肥能让土地肥力增加,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人直接合成人工肥料,给土地增加肥力。”

    卫长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后,重视了起来:“我明白了。”

    霍海:“还有,植物的生命力似乎和人是不一样的。”

    “我之前看报道,有个地方的老农上报了一件事情,他们把苹果枝条给切下来,插在削开皮的梨树上,结果苹果枝条结果了。”

    卫长公主瞪大了眼睛。

    就算她是这个时代最知名的生物学家,也从没有听说过这种事情。

    主要是,大家都是爱护粮食的,水果更是比粮食更高级几个级别的东西。

    怎么能随随便便浪费?

    所以,很少有人干这个事儿。

    干这个事儿的人怎么想的?

    但听说这个消息后,就有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霍炎现在能跑能跳了,意味着开始蒙学了,所以卫长公主有的是时间去做研究。

    ……

    未央宫的大殿里。

    刘彻命人灭掉了熏人眼睛的油灯,点燃了一些蜡烛。

    烛火在流动的风的吹拂下,有些闪烁。

    刘彻就这么坐在大殿上,不知道在想什么。

    卫子夫挺着个大肚子,走向了大殿。

    卫子夫最近是幸福的,自从刘彻带上近视眼镜后,自己就再次受宠了起来。

    这对卫子夫来说简直是非常重要的。

    卫子夫并没有发现刘彻在想事情,还以为刘彻只是在放空。

    毕竟刘彻是一个经常自己坐着畅想的人,经常出神,所以卫子夫都习惯了。

    来到这里,卫子夫摸着肚子:“快看,你父皇有一根白头发了。”

    听到这句话,刘彻手指颤抖了一下。

    抬起头,看向了卫子夫。

    卫子夫摸了摸肚子:“你要乖乖的听话哟,你父皇为你哥哥姐姐们操碎了心。”

    刘彻:“现在也是好起来了,他们都不再是孩子了,有了自己的追求。”

    卫子夫抬头。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谁都能搞研究,但是太子不适合搞研究,太子应该学习刘彻当皇帝的技术,在未来好接班。

    而卫长公主应该多给霍海生俩儿子,尽量把霍海的脑子给继承下来。

    现在看来,刘彻却很满意他们姐弟俩?

    卫子夫笑了:“是吗?他们都在追求什么?太子在研究车子,而青珂好像在研究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