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姜维祠(二)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化石采集字数:2192更新时间:25/04/22 23:18:34
甄德拧起了眉头,绞尽脑汁试图从记忆里寻找到关于这位的蛛丝马迹。
樊老师冲着甄德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在年轻人的陪同下,走到姜维的雕像前,刻满褶皱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缅怀之色,一声感叹仿佛穿梭了几十年的时光。
“姜维大将军”
这一声令甄德精神一振,记忆里的那张脸跟刚才那位老师的容貌渐渐重合。
“甄导,您怎么了?”随着刘禅的询问,季汉众的目光统统汇聚到了甄德身上。
甄德深吸一口气,话音里是抑制不住地兴奋,“各位老师,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那位老师是谁了。你们有没有发现那位老师看起来十分眼熟?”
季汉众面面相觑,还真别说,确实眼熟得很,似乎在哪里看过。
甄德也不卖关子,直接揭开了谜底,“是饰演老三国老姜维的樊老师,能在姜维祠堂遇见老一辈演员,实在是太过幸运了。”
老三国姜维.
季汉众不约而同联想到了老三国的最后几集,天子投降,大势已去。不管怎么看,本本分分投降才是最好的选择。凭借大将军的身份,在曹魏渡过富贵的后半生不算什么难事。
但是对于某些人而言,有些东西比富贵和生命更重要。
为了那个东西,不惜将自己都算计在内,为的就是那一线微乎其微的希望。
就算最后功亏一篑,那也令人动容。
至于那个东西
年轻人和樊老师的交谈趁着风飘进众人的耳朵里,年轻人笑着问道:“樊老师,你知道这座姜维祠的主题吗?”
“主题?”樊老师呵呵一笑,自然而然地答道:“我猜是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不愧是樊老师,轻松猜到了我猜不到的事情!”
“哎呀,你可不要吹捧我了,说得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只是做了些提前准备.继续往前走吧,走过石梯是不是就到了姜维祠?”
“对的对的,前面就是姜维祠了,您看见那几个字没,平襄侯祠!”
甄德补充道:“刚才的那两句话出自孙盛的《杂记》,原文是: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相传姜维被诸葛亮智收归蜀后,曹魏将其母作为人质,并令其劝降姜维。姜母便致信姜维,叫他寄一副中药当归来,姜维接信后寄去一副中药远志,并在信上说,蜀地只有远志,没有当归。”
“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好好好,说得好啊。”季汉众纷纷赞不绝口。
姜维听着这番话,不禁有些恍惚。恍惚间眼前的石像好似活了过来,变成了一意气风发的青年,青年立下远大的志向,一回头却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里信外都是喊着他回去的声声呼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不能侍奉在母亲身旁,怎么不叫人心中悲痛?
但青年仍然抬起颤颤巍巍的手臂握住笔,用发抖的笔写下了坚决的志向。
姜维心道:难怪.难怪主公在世时十分看好我,这样的人谁不动容啊。
刘禅心中全是敬佩,敬佩之余又对历史上的自己有些恨铁不成钢,刘公嗣啊刘公嗣,伯约让你布防你怎么能不听呢?可惜,可惜,不过我是不会再犯像你一样的错了。
“各位老师,继续向前吧,再慢一会儿,可就追不上樊老师了。”
甄德的话音将众人的思绪拉回了当下,季汉众定了定神,踩着石梯,跟上樊老师等人的脚步,不断朝平襄侯祠进发。
途中年轻人跟樊老师的交谈再度传来,“樊老师听过潇潇风雨剑门秋吗?”
“听过,潇潇风雨剑门秋,伯约祠堂亘古留是吧,说的就是眼前这座姜维祠堂?”
“是的,不过老师您如今看到的平襄侯祠并非是过去的平襄侯祠了。”
“哦,这话怎么说?”
“您现在看到的祠堂是在09年重建的。”
“重建?”
“对,重建。保有原有的建筑风貌上重修重建。”
“嚯,差点没吓我一跳。重修重建那还行,几百上千年的古建筑了,不重新修缮感觉撑不了多久。再者说,重修重建对于姜维大将军而言,也算是搬进了新装修的房子里,指不定姜维大将军住得要放心安心多了。”
“您说得对,樊老师,平襄侯祠到了。”
年轻人的声音令甄德和季汉众的视线落在了篆刻着平襄侯祠的牌匾上,甄德叫醒了看得出神的季汉众,“走吧。”
跨过祠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平襄侯祠前院正殿,正殿上方高悬一块匾额,匾额上篆刻着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
姜维喃喃念出了声,“志继洪轨。”
进入正殿,众人瞬间被位于正殿正中央的五尊铜像赚去了目光。
其中一尊铜像正坐中央,他身披坚甲,外罩征袍,头戴帅盔,腰悬宝剑,足登武靴。左右都是身着戎装的将士,配合着悬挂的帷幕,恍若大军军帐。
年轻人的声音恰好响起,“樊老师,坐在中间的就是姜维姜大将军了,四周的武将则是张嶷、廖化、张翼、董厥。”
季汉众不约而同冲着人群中的廖化投去的目光,脸上同时浮出了感慨之色,老将军您还真是活化石啊,演义跟历史是有些出入。您的年纪不像演义里算的那样是九十岁高龄,现如今怎么算也超过了八十岁,八十岁还能上战场.厉害,是真的厉害。
廖化咧嘴笑了笑,我没别的本事就是能活,我都没能想到我能陪伯约啊,好事,好事啊。
年轻人和樊老师回头看了季汉众一眼,面露疑惑和不解的神色。
这些游客的规模远比一般的游客要大,大得很多。
不过樊老师和年轻人都乐意见到有人来拜谒姜维,因此在樊老师的默认下,年轻人加大了嗓音顺便讲给这些年轻人听听。
只不过.
我们夸姜维、张嶷、廖化、张翼、董厥,你们这么高兴干嘛?就好像在夸你们一样.
真是奇了怪了。
樊老师低声说道:“小卢,你发现一个问题没?”
“什么问题?”
“这些人看起来年轻,却给人十分沉稳的感觉。完全不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我二十多岁的时候,那可真是年少轻狂,他们就像是经过了很多人生大事。而且我瞅他们怎么觉得有些眼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