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姜维祠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化石采集字数:2240更新时间:25/04/22 23:18:34
离开昭烈殿的时候,刘禅悄悄拽了拽甄德的衣袖。
甄德一回头瞧见刘禅暗示的眼神,瞬间会意,当即借口上厕所,跟刘禅走到了一边。
“刘老师怎么了?”
“甄导,我看诸葛思老师状态有些不对劲。应该是进入武侯祠时联想到了什么在意的事,等下进入武侯殿有劳甄导好好开导开导了”
诸葛思就是诸葛瞻在现代的名字。
甄德细细一回想,还真别说,诸葛瞻是有些不对劲。
至于联想到了什么事
都不用猜,光从刘禅的表情,甄德就知道多半是绵竹之战了。
甄德带着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了想,穿越未来,偶然得知自己七万兵力被二千兵力击破,顿觉天旋地转。
结果事情竟有所转机!
好消息,不是七万打两千,而是两万对两万!
坏消息,交战过程中自己不听劝,渣操频频,结果葬送两万大军。
虽然没有七万大败于两千那么无能,但也算是庸才一枚。
而后又前去父亲的祠堂,心里又怎么不胡思乱想?
“行吧,我会帮忙的。”甄德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回到队伍后,甄德面色如常,只是冲着众人笑道:“再往前就是祭拜武侯的祠堂。”
此话一出,诸葛瞻诸葛尚刘谌精神一振,纷纷加快了脚步。
只是人实在是太多了,多得放眼望去到处脑袋,仿若黑色的潮水。
众人只能随着潮水缓缓向前,总算是来到了诸葛亮的塑像前。
看着诸葛亮的塑像,诸葛瞻诸葛尚刘谌良感万千,君臣相合,君臣一体,便是过了千年还在被传唱啊。
随大流在诸葛亮塑像前拜了拜,再抬头诸葛瞻瞧见了两旁的塑像。
一边的塑像是诸葛尚。
诸葛瞻点了点头,脸上浮现了笑意,不错,尚儿的塑像理应在此。
他又走到另一边,当他看到诸葛瞻三个字的时候,眼皮狠狠一跳。
不是,诸葛瞻这个罪臣怎么也在这里?
“诸葛老师在看什么呢?”甄德的话音在诸葛瞻身后响起。
鉴于甄德的身份,诸葛瞻不敢怠慢,也不想欺瞒。
“甄导,我有些想不通诸葛瞻,这个罪臣怎么能在这里呢?”
甄德想了想道:“凡事都要对比出来的,没有对比又怎么知道好坏呢?诸葛瞻能出现在这里,固然有诸葛亮之子的因素,但也有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诸葛瞻皱了皱眉,在他看来诸葛瞻啥啥都不行,唯一突出就剩下忠了,“因为诸葛瞻是忠臣?”
“对。”甄德接着说道:“以前有个伟人说过,诸葛亮祖孙三代都好。还有人说,父死忠,子死孝,不愧为武侯子孙。就连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都说,苍天有意绝炎刘,汉室江山至此休。诸葛子孙皆效死,成都卿相尽添愁。”
“诸葛瞻固然有错,他的能力不足以匡扶汉室,还有着性格缺陷。但他死战不降,以死殉国,忠诚与气节值得肯定。反观司马懿三代,篡权的篡权,谋害的谋害,甚至当街弄死了皇帝。司马师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吧,司马师为司马懿养了死士三千,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后更是接下了司马懿的衣钵,一门心思扑在谋权篡位上。能力是没得说,可是有人像夸诸葛亮祖孙三代那样夸他们吗?”
“再者说,诸葛瞻的塑像如今还在武侯祠,不就说明千年以来百姓的态度了吗?”
是啊。
诸葛瞻心头一颤,如果百姓真的厌恶诸葛瞻早就移出去了,想来人们对于诸葛瞻多是一种惋惜的态度吧。要是诸葛瞻能支棱起来,要是
如今再想这些都已经没有用了,历史毕竟是历史,已经成过去了。
但.
诸葛瞻看着诸葛瞻的塑像,心里下定了决心,但我还正值壮年,我要吸取你的过失,我日后要让我的塑像堂堂正正的立在武侯祠里。
随后诸葛瞻向甄德投去了感激的目光,发自肺腑地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甄德笑了笑,没说什么。
后面的路程顺利多了,众人参拜完刘备墓后,便准备打道回府。
刘谌不知道从哪里听来“姜维祠”,这无疑是引起了季汉众的兴致。
甄德道:“有首诗作得好,潇潇风雨剑门秋,伯约祠堂亘古留。生尚设谋诛邓艾,死当为吏杀谯周。中原有土都归魏,左袒无人复为刘。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
刘禅满脸好奇地问道:“甄导,诗里的伯约祠堂指的就是我们口中的姜维祠?”
“对,伯约祠堂也好,姜维祠也罢。都是指的是剑阁剑门关里的平襄侯祠。”
“平襄侯祠.剑阁”姜维喃喃自语。
季汉众颇为意动,武侯祠去过了,姜维祠又怎么能错过呢?
甄德看了一眼季汉众,都不用他们出声,通过他们的表情,他都能看出众人的心思。
甄德二话不说,掏出手机,麻利地订下车票。
翌日
天空弥漫着一层灰色,举目望天,总觉得有些雾蒙蒙的。好在风不大,也没有下雨。
甄德和季汉众来到剑阁剑门关景区,穿过仿古的剑阁城门,再往前便来到了祠堂前的广场。
广场上人影稀疏,远没有武侯祠那么热闹。
清净有清净的好,一路上也没有什么人缠着季汉众要签名要合照。
同时季汉众一眼就看到了广场上立着的石像,石像呈赤红色,雕刻的是位身披征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将军目光炯炯有神,犀利似箭,高举手臂,仿佛正面对着三军将士,鼓舞军心,激励士气。
走进一看,就见石碑上写着,‘姜维点将台’五个大字。
“伯约.”抬眼望着意气风发的姜维,刘禅心里不是滋味,是我没有管理好朝堂啊。
他又看了看身旁的姜维,瞧了瞧面前的甄德,顿时心安了一些。
刘禅暗暗庆幸,好在阿父来到了仙乡,如果此事再度发生,便是肠子悔青了都没用啊。
就在这时,身后响起了陌生的声音,“樊老师,前面是姜维点将台,再往前就是姜维祠堂了。”
樊老师?
甄德下意识扭头一瞥,是两个男人,一个年纪轻轻,另一个鬓边泛白,显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当他看清老人面容的那一刻,突然觉得有些眼熟。
奇了怪了,我怎么不记得自己见过这位老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