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唐使又被杀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请你吃大面字数:3612更新时间:25/04/22 21:44:57
    八月。

    科举乡试如期举行。

    参考的学子,总计有二十万之多。

    这个数字很夸张,一次性就有二十多万的学子参加。

    这是创造了大唐科举之最。

    当然,想到多年来的适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子很多,似乎又变得合理起来。

    只不过,能够脱颖而出的,却不知道能有多少人。

    适龄教育,又不是高级教育,跑来试试运气的人,可不少。

    万一高中了呢?

    三场考试,九天时间。

    等到考试完毕,不少人都是垂头丧气的。

    毕竟适龄教育,教给他们的不多。

    ……

    朝中对科举的重视程度很高,派出御史在各地巡查,为的是防止出现舞弊的行为出现。

    好在没有大事发生,一切都顺利结束。

    只需要等着各地统计出来,乡试高中的学子便可。

    当下,朝廷还有一件最为紧要的事务。

    那就是统计贞观二十年到贞观二十四年之间,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今年年末大朝议,就是对过去的五年,进行成果收获的总汇报。

    李承乾也很忙碌。

    李世民也在忙。

    整个朝堂都在为这一件大事,忙得脚不沾地,连休沐时间都在做事。

    就这样,时间来到十月初。

    各地科举乡试结果,陆续汇报上来。

    有三百学子高中,成为举人。

    “这么低?”

    李治震惊的看着放榜的结果。

    二十万中三百人。

    这比例是不是太低了。

    “我记得试题也不难啊。”

    “怎么会这样。”

    李治嘟囔道:“不应该的啊。”

    李承乾倒是心中有数,“适龄教育,只是一个阶段而已。”

    “乡试对他们来说,就算试题简单,对他们来说也太难了。”

    “能中三百人,我已经很高兴了。”

    他很清楚背后的缘故。

    只不过,不可能为了录取比例,就随便给人过。

    这种时候,宁缺毋滥。

    真把那些天子门生给揠苗助长的拔起来,反倒是的会带来危害。

    “去告知魏师,不要有压力。”

    “尽快让各地高中的举人,赶来长安吧。”

    李承乾不由调侃道:“李举人。”

    “你这次倒是没让我失望,不错不错。”

    “去好生准备,皆是会试吧。”

    李治有点羞涩,道:“哥哥,你这打趣我。”

    “我可没有。”

    “你这是凭实力中举的,怎么能说是打趣呢。”

    这么一说,李治倒是有点自豪起来。

    他凭自己的才华,成为二十万人中的三百人之一。

    骄傲一点,不是应该的吗?

    李承乾还要去一趟太极宫,跟李世民说一下。

    “这么低啊。”

    李世民有点难受,“我的天子门生,就这么不行吗?”

    “陛下,适龄教育,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

    李承乾提醒道:“科举取士,是为朝廷选才纳贤的,门槛高是应该的。”

    李世民点头,算是接受这样的说法。

    “要是那些士子都参加的话,会不会好看点?”

    李承乾摇头,道:“这次他们没参加,倒是再好不过。”

    “他们要是参加,反而是让高中的这些人,没有太大的机会。”

    怎么说呢。

    他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世家子弟参加的话,档次肯定会很高。

    但以他们的学识与才华,参加科举真的是碾压局。

    怕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在这群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

    这也是李承乾对不参加科举的家族,没有感到不满的缘故。

    他可以在矮子中拔高个,但不能在一群高个中拔矮子。

    毕竟,一群自己人跟几个自己人,那是两个概念。

    “没想到李氏出了好几个举人啊。”

    “对了,青雀跟稚奴,排在第几名?”

    李世民脸上出现了骄傲之色。

    “稚奴就不说了,青雀是第二。”

    “我李家大圣人第二?”

    李世民眼睛一瞪,道:“第一是谁?”

    “狄仁杰!”李承乾道。

    闻言。

    李世民有点无奈的看了他一眼,道:“你该让狄仁杰去外地乡试的。”

    “这样的话,青雀在长安就能是第一了。”

    李承乾诧异的抬起眼眸,审视着李世民。

    你为了李家大圣人,竟然想出这样的法子来。

    你李世民不是一般的护犊子啊。

    要不是狄仁杰是我的人。

    你是不是还想抓他的问题,把人家的第一给免了啊。

    “青雀是第二,不正好说明这次科举公正吗?”

    李承乾严肃的说道:“大家凭的是真才实学。”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李世民恹恹的说道:“但那是我李家大圣人啊。”

    说来说去,他还是在乎名,在乎第一。

    但李承乾很清楚,李泰能在乡试中排第二,但在会试中,可能就没有这么高了。

    会试题目的难度,会提升不少个档次。

    “都是走一个过场,没必要这么在意的。”

    李承乾随口说道:“本来就是让他们为这次科举考试,增添份量的。”

    “真要和那些学子抢啊?”

    “那不是占名额嘛。”

    这么一安慰,李世民倒好受了许多。

    也不在意了。

    “太子,那后面的会试,你看着办就成。”

    “殿试,我亲自来出题。”

    “好。”

    两人说着话,兵部尚书李孝恭来了。

    “殿下在正好。”

    李孝恭行礼后,道:“六诏生乱,杀我唐使,侵犯剑南,辱掠我唐民。”

    闻言。

    李世民与李承乾面色同时冷峻下来。

    杀我唐使,辱掠唐民。

    “我是多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字眼了。”

    李世民语气幽幽的说道:“还记得,高句丽杀我唐使,还是六年前吧。”

    “六诏,是想挑战我大唐,自取灭亡啊。”

    李孝恭愤怒的说道:“陛下,必须讨伐六诏。”

    “这等蛮夷,胆大包天。”

    “去年不来贺寿就算了,这次竟敢变本加厉,无视我大唐威严。”

    “必须诛灭!”

    李承乾知道这个六诏。

    六诏是六个部落的统称,偏安在洱海一代,它是南诏国的前身。

    以前是跟吐蕃眉来眼去的,跟大唐作对的,后来吐蕃被大唐给拿下后,就表现出来安分守己的姿态来。

    大唐见他们老实,也就没有对他有什么行动。

    去年。

    李世民五十圣辰,遥远的邻国外邦,都来到长安贺寿的。

    六诏也是事前通知的,但他们却没有来。

    这已经让朝廷上的文武很是不满,李世民也很不爽。

    几个小小的部落,敢不听招呼,已有取死之道。

    但六诏那地方,山高林密,瘴气遍布,杳无人烟的。

    兴兵讨伐的话,代价可能有点高。

    权衡利弊后,决定先派了使者去问罪,要他们来长安认错。

    如果不遵的话,届时再论。

    谁知道,现在等来的结果,是唐使被杀了。

    还犯边辱掠唐民。

    “事已至此,无需多言。”

    “杀我唐使,就是开战。”

    李承乾道:“陛下,当命剑南立即调兵平叛。”

    “哼!”

    李世民冷声说道:“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人敢对我大唐有任何冒犯。”

    “小小的几个蛮夷,不知所谓,妄图对我李世民发起挑战。”

    “真是可笑至极!”

    他走了两步,道:“太子说的不错,既然他们想死,我就成全他们。”

    “兄长,兵部拟定战事计划。”

    “两天后呈上来。”

    “此外,传朕我诏令,剑南调动大军,立即平息边境的战况。”

    李世民当然不会因为六诏,就失去冷静让剑南自行平叛。

    剑南能做到的话,早就把六诏给收拾了。

    先让剑南把边境安定下来,再是考虑重拳出击的时候。

    ……

    两天后,两仪殿商议。

    在场的人都知道六诏的事情。

    我大唐按照规划发育五年,没有对周围动手动脚,都应该感恩戴德的。

    却不想,临近最后时间,有人要跳出来找死。

    简直是给大家伙的脸上,狠狠的抽了一记耳光。

    “灭掉六诏看似简单,实则还是有点困难。”

    长孙无忌道:“我不是长他人志气,是考虑当地的地形环境。”

    “他们见我天军压近,肯定会躲进深山老林的。”

    “到时候,敌人在暗,我们在明,情势不利,怕是会徒增不少伤亡。”

    “大家参考一下岭南。”

    岭南以前之所以没能真的掌控,就是因为地理气候的缘故。

    打下来,你需要人去开发的。

    不开发的话,打完就走,人家又会死灰复燃,继续给你制造麻烦。

    六诏也是一样。

    那种地区,六诏也是以各自的部落为主,人家世代生活在那里。

    天军打过去后捣毁,然后大军一走,人家又继续回去发展。

    为什么说那些地方,瘴气遍布。

    就是人太少了,没有开发。

    没有人气,瘴气肯定就多了。

    “难道说不打了?”李道宗道。

    “当然不可能。”长孙无忌道:“只不过,要想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

    “免得打是打了,最后得不偿失。”

    “我大唐将士的命,可比那些地方的东西,金贵得多。”

    李世民皱着眉头,看兵部呈上来的计划,他很想立马下诏。

    长孙无忌又说到他的心头上了。

    仗要打,但打了之后呢?

    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太子,你觉得呢?”

    李世民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暂时不急,剑南平定边境后,只要防范好,我们有的是时间讨论。”

    “我的建议是,既然要打,诛灭六诏的话,那就不要再让他们有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怎么做,大家集思广益,商讨出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