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隔山隔海,两宫怎么知道我们的忠心?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请你吃大面字数:3564更新时间:25/04/22 21:44:57
    “九郎这家伙,在齐州好是大出风头啦。”

    李佑愤愤不平。

    在他看来,齐州案就该是他来主导的。

    他当年是齐王,也是齐州都督,如今也是有齐王的封号。

    虽说,自己没了齐州封地,只有王号,没有齐王的实权。

    但齐州是他老根据地啊。

    怎么说也该让他这个地头蛇,去收拾那些大族的。

    结果倒好,让李治这个弟弟,在他当年的封地上兴风作浪。

    本来东北大都督府距离齐州,就是隔海相望。

    齐州的消息,传到东北大都督府比长安还要快。

    每次听到李治又如何如何。

    李佑总是免不了要发一阵牢骚。

    拿自己跟李治比,自己会在齐州做的又会怎样。

    一句话,肯定会比李治办的好,办的漂亮。

    “齐州的家族,也是一群不中用的东西。”

    “早就该完蛋了。”

    李佑骂骂咧咧。

    韩瑗老神在在,入定一般,全然没有反应。

    他都习惯了。

    齐王就是个闲不住,爱出风头的主。

    东北这边太安静了,齐州出了这等天下大案,就想着去掺和,然后照着他的方式来,狠狠的给天下表演一下,什么叫齐王查案。

    可惜,事与愿违。

    被晋王给抢了。

    “殿下。”

    “齐州案也快一年了,应该差不多是在收尾。”

    韩瑗说道:“现在念叨也无济于事。”

    “还是给裴行俭下令,让他调动军队,靠拢幽州吧。”

    这是朝廷发来的命令,要辽北行省调兵到与交界的幽州。

    此举的含义,不言而喻。

    肯定是有大动作的。

    “朝廷下这个命令是想要干什么?”

    李佑很是好奇的问道。

    他不太想费脑筋,去想背后的事情,问韩瑗就成。

    韩瑗微微摇头道:“还真不清楚。”

    “你平时不是惯会分析解读的嘛,怎么这次就迷糊,找不到北了?”

    李佑不屑的说道。

    “殿下,你这话说的,臣平时就是随口说说,朝中大事,岂能是我敢置喙的。”韩瑗有些尴尬。

    齐王说话就是这么不留情面,很是直白。

    “行吧。”

    “那给裴行俭下令。”

    李佑道:“你写调令,我盖印。”

    “是!”

    韩瑗正在书写,上官仪来了。

    “殿下。”

    上官仪很是高兴,走路都带风,神色眉飞色舞的,遇到大喜事一样。

    “上官仪,你怎么来了?”

    李佑很是惊讶。

    “殿下,臣是来道喜的。”

    “喜从何来?”

    李佑问道:“难道说东瀛岛上有什么喜事?”

    “殿下怎么知道的?”上官仪惊讶道。

    韩瑗一边写命令,一边听着。

    你辽东行省的,与东瀛联系最是密切,不是与东瀛有关还能是什么?

    这也未免太小觑齐王了吧?

    “你说的什么话,本王难道不该知道?”

    “快说,到底什么事情?”

    上官仪道:“臣亲自押解东瀛财物到平壤城,财物总计有四百万两白银,五十万两黄金,其他若干……。”

    “多少?”

    李佑大惊,难以置信。

    韩瑗写命令的手,都差点划了。

    “四百万两白银,五十万两黄金。”上官仪重复道。

    “怎么会这么多?”韩瑗喃喃自语。

    “你还跟我说个屁。”

    李佑起身就朝着外面走去,“头前带路。”

    “快点。”

    李佑着急忙慌出去,韩瑗看到齐王走了,左右为难,这命令还没写完啊。

    殿下等等我。

    很快。

    李佑就见到上官仪押解的钱财。

    打开一个箱子,入眼一阵炫目。

    “到底是怎么回事,预估没有这么多的啊?”

    李佑兴奋之余问道。

    自从前往东瀛的探勘队伍,在东瀛岛上发现银矿山后,东北大都督府就对银矿进行开采。

    人用的是东瀛的。

    但监督却是由李德彪与狄仁珪负责。

    按照先前的估算来看,大概一年最多只有两百万到顶。

    结果,这一下子翻倍了。

    “是苏我氏那些家族。”

    上官仪解释道:“最开始臣也很震惊,后来才知道。”

    “他们为了讨好大唐,到处抓青壮,将人扔到银山金山区采矿。”

    “产量一下子就提了上来。”

    他顿了顿,道:“根据李德彪与狄仁珪的汇报。”

    “每天开采的工时,将近八个时辰。”

    “累死打死不少,坑洞坍塌……。”

    李佑直接摆手,道:“本王不想听这些。”

    “东瀛的人会办事,告诉李德彪他们,本王会向朝廷为他们请功的。”

    死人。

    又不是死的唐人。

    死不足惜。

    与他李佑何干。

    再说了,是东瀛大家族势力所为。

    死的再多,李佑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是。”

    上官仪点头,也不再多言,他也不在乎。

    “他们这么积极的,不惜付出这些代价,也要讨好大唐。”

    李佑拿着一块银砖,翻看观察,问道:“怎么?”

    “难道是他们打的太激烈,没钱买武器装备了?”

    对东瀛的计划,是互相敌对,互相争斗。

    大唐在背后扮演的角色,是那边弱了,就扶持那边。

    要的就是东瀛不太平安宁。

    那些银山金山,所有权与开采权,都是被他们低价贱卖给了大唐。

    这个低价,是用武器来折算的。

    可以说,没有花什么真金白银。

    当然,在跟兵部那边算的时候,是要按照交易的价格来算。

    也就是说,兵部占了一定的份子。

    开采,大唐是交给东瀛家族负责的,只是支付他们人力费用。

    产出翻倍,自然人头数也翻倍了。

    “殿下,你应该知道的。”

    上官仪说道:“他们争夺地盘,需要耗费的钱力可不少。”

    “送出来的那些东瀛女赚的钱,并不能填补他们的势力所需。”

    “所以,只能是在金银山的开采人数上,希望能够拿到更多。”

    大唐对东瀛输出的不单单的武器,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所需,各种高消费的奢侈品。

    有一方面值得一提。

    冯智戴这个长安的水果大王,把荔枝生意都做到东瀛岛上去了。

    海陆并进。

    在东瀛岛上狠狠是收刮了一波。

    各方面共同攫取下,东瀛是只见出,不见进。

    不说把人家给掏空了,至少手里的钱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多。

    所以,就诞生了送东瀛女,到大唐来做歌伎,舞伎等事。

    得益于东瀛女王在太极殿为圣天子跳舞。

    大唐刮起了一股喜欢东瀛歌伎的风潮,很有市场。

    此外,还有青壮的输出,在东北三大行省为大唐的基建添砖加瓦的出力。

    可这些都弥补不了,双方之间的贸易差距。

    反而是越来越穷。

    “原来如此啊。”

    李佑丢下手头的银块,道:“本王不在乎他们怎么搞钱,只要产出提高就成。”

    “白银两百万,黄金二十万。”

    “其他的全部造册入库,给长安送去。”

    闻言,上官仪大惊,“殿下,这可不行。”

    “擅自截留,我不敢做主。”

    李佑骂道:“本王要你做主了嘛?”

    “本王还是大都督,轮得到你来?”

    “你听命便是。”

    上官仪苦笑。

    他不知道怎么办了。

    只能目送李佑离开,韩瑗姗姗来迟,见到齐王走了。

    他问道:“怎么了?”

    “大都督要截留两百万两白银,二十万两黄金。”

    “我不敢,大都督自行做主了。”

    韩瑗撇了上官仪一眼,有点无语的说道:“你以前是门下典仪?”

    “是啊。”

    “亏你是跟过陛下的,这点道理都不懂。”

    “啊?”

    上官仪还是有点懵,韩瑗无奈的说道:“这是要入朝廷国库与兵部账的。”

    “所以……。”

    “陛下内库要不要?太子殿下要不要?”

    韩瑗道:“你动脑筋想想。”

    “我们在东北这边,隔山隔海,怎么让两宫知道我们的忠心耿耿,尽忠职守,为大唐谋利呢?”

    他朝大都督府走去,上官仪跟在身后。

    “朝廷的钱,是天下的钱。”

    “内库的钱,是两宫的。”

    “这点你都分不清楚?”

    上官仪一顿,恍然大悟,道:“是下官糊涂了。”

    “我这就去办。”

    朝廷的钱,两宫可支使,但内库的钱,那是属于两宫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性质完全不一样。

    “快去吧。”

    韩瑗念叨着:“怪不得齐王倍受宠幸与信赖。”

    “就这讨好两宫的手段,就不是他人能及的。”

    “你啊,要感谢大都督。”

    “大都督虽然蛮横霸道,骄狂任性,但他真的会办事。”

    上官仪连连称是,他也明白了,齐王要是把一半截留送到圣天子那里去。

    东北大都督府的官员,谁不受恩泽啊。

    “只是,大都督有点太狠了,一下子就截留了一半。”

    韩瑗摇头,到时候朝廷跟兵部,怕是要打官司哦。

    上官仪道:“倒是不用担心,反正目前来说,朝廷也不太清楚是几百万……。”

    ……

    “什么毛病,这上官仪是当官当傻了嘛?”

    “还敢跟本王咋呼。”

    李佑骂道:“本王是真不想带他玩。”

    “就这觉悟,趁早滚回长安去。”

    韩瑗赔笑,道:“大都督,上官仪知道自己错了,臣已经点醒他了。”

    “他也不是顽固不化之辈。”

    李佑伸了个懒腰,道:“那就好。”

    “你们平时也是吃饱喝足,本王这次就不给你们发钱了。”

    “一个子儿不留的,全部送回长安。”

    “调令拿来,本王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