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瓜分奥斯曼帝国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忧郁笑笑生字数:4821更新时间:25/04/22 21:30:02
    演练场硝烟弥漫,枪炮齐鸣。

    李郁放下千里镜,指着远处一群身穿吴军军服却呆若木鸡的家伙。

    皱眉问道:

    “那些是什么人?”

    “回陛下,是南洋第 4军团推荐过来的仆从军优秀军官,在士官学校进行短暂培训。”

    李郁欲言又止。

    第 4军团眼里的优秀,是哪一种意义是优秀?敛财能力?还是挡枪子?

    “召来,寡人见一见。”

    没一会,一群惶恐不安的安南人、扶桑人、暹罗人过来了,下跪。

    高呼:

    “万岁。”

    ……

    李郁通过翻译随便问了几句这些人曾参加过什么战斗,就心里有数了。

    索然无味~

    一群“全地形人工智能载重骡子”。

    当下,

    南洋各国大体太平,但底下并不太平。

    民间小股匪徒活动猖獗,部落蛮兵四处出没。

    不是南洋君主对上国不忠诚,而是他们对底下的掌控能力确实很有限。

    好在还有第 4军团武力镇压,中南半岛四大江嚣张了几百年的水贼如今是销声匿迹了。但在深不见人的树林里、草丛里依旧蹲着无数土著老六。

    ……

    例如,

    根据在场的某军官讲述:

    2年前~

    在暹罗王国和清迈王国的边境,有一凶悍部落突然出草,杀死附近吴国移民数十人,伏击了进剿的暹罗兵。

    驻大城的第 4军团见实在躲不过去了,毅然出兵,匡扶正义。

    联合暹罗官府,旱季出兵。

    深入陆境,火力为王。

    这名安南优秀军官就是当时的“全地形人工智能骡群”之一,为天兵扛抬枪,扛弹药,扛链弹,负重 70斤翻山越岭。

    第 4军团离不开火力,就好像鱼儿离不开水。

    情报署又顺手配合收买了附近的几个部落。

    在金钱和火药的双重打击下,造反之部落男女老幼 2000多颗新鲜的头颅插满了湄南河畔。

    方圆 200里所有的部落首领被邀请前来观礼。

    ……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李郁。

    一支庞大的仆从军团的建设,现在要提上日程了。

    “传旨。”

    “原南洋仆从军团不变。”

    “令德川家治、李祘、黎维祁、郑信配合我们组建出境作战的当地军队,军服武器军饷一概由寡人解决。所有的保护国都要出人。”

    “通知陆军部训练署调拨人员赶赴各国,就地实训。练兵一批,就开拔一批。”

    侍卫并拢军靴。

    敬礼:

    “遵命。”

    ……

    一旦帝国正式介入黑海战争,那整个世界格局都会产生变化。

    以现有兵力显然是不足的,新一轮扩军迫在眉睫。

    回到皇宫后,李郁手书一封。

    “半年之内,征召 50个独立步兵团,在福建广东沿海,征召熟练水手 5000.”

    “解散帝国的 2个派遣军团,若有愿意继续从军者,安置到仆从军团担任连排一级军官,不想从军者遵循其个人意愿,拿一笔遣散费去殖民地或者保护国定居。”

    如此一来。

    帝国陆军将拥有 100个独立步兵团和 12个野战军团,总兵力 50万人。

    帝国海军将拥有 10万名水兵, 500吨以上战舰 300艘。

    ……

    有钱就有兵。

    军官是现成的。

    早在 5年前~

    帝国就在西安、昆明、广州、武昌、安庆、燕京各地开设了陆军士官学校分校,又在广州、金兰湾、巴达维亚开设了海军士官学校分校。

    陆、海军士官生来源迥然不同。

    陆军士官生多来自于普通农家子弟,海军士官生多来自于富裕家庭。

    如此布局,不仅是考虑军种差异。

    也有一些制衡因素在内。

    不同出身背景的人即使成为了同事,也很难尿到一个壶里,天然有隔阂。

    ……

    一番安排完毕。

    李郁感慨:若是世界上没有战争,那该省下多少钱?

    但显然是不可能的。

    就像自己希望帝国的臣子人人忠诚且正直,那也是不可能的。

    这 2年里~

    原先的“反对推行工业化、反对海外殖民”的声音逐渐微弱。

    答案就藏在殖民地。

    文武百官都从中获利了,而且获利匪浅。

    帝国境内需注意影响。

    在外面就没吃相难看点,也无所谓,反正皇帝也看不见。

    如果说:

    南洋财富共 10两。

    那,帝国分 3两,移民分 1两,帝国官商分 1两,各国君主分 1两,地方豪族分 2两,其余人共分 2两。

    ……

    李郁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大体猜得到这帮人在外面干了什么。

    他预判,在各种因素的迭加下,南洋地区土著的集体武装抗争早晚会爆发。

    无所谓。

    提醒情报署密切关注就是了。

    届时,帝国驻军只需扼守关键枢纽、关键航道,收拢保护移民,其他无需多管,甚至可以向地方豪族兜售一批军火。

    南洋的人口密度疑似太高了。

    打一打。

    也许是好事。

    该来的总会来的。

    记得马尔萨斯大爷曾经说过:陷井和战争,你总得选一个~

    ……

    而随着帝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后膛炮,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

    原先的上万门前膛炮怎么办?

    融了太浪费。

    不如卖掉~

    当然,一般势力买不起大炮,这玩意不但贵,而且需要技术兵种。

    文盲可以用火枪。

    文盲肯定用不来火炮。

    目标是现成的,卖给奥斯曼。

    ……

    但更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

    运力不够,海船不够。

    在南洋,帝国旗下的大大小小几十家造船厂开足马力,拿着工业部发下的技术图纸疯狂造船。

    量南洋之木材,造帝国之船队。

    三桅风帆海船、单桅快速帆船、蒸汽明轮,中西合璧,各种动力,一起下水。

    甚至还有单桅蒸汽明轮,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铁肋木壳, 1500吨,最高航速 4节,货运专用。

    吴廷拼命造船,撒克逊人都看在眼里。

    伦敦的报纸灵魂发问:

    “一个古老悠久的陆权帝国,基因里居然藏着航海基因?”

    ……

    实际上,这是基于双方文化差异的误解。

    吴国压根没有什么航海基因,只有“出人头地”的基因、“闯出一条活路”的基因,或者叫“实用主义基因”。

    阐述一下,就是:

    我们并不是热爱什么,我们只是想活的更好一些。

    有撒克逊人传授的千吨以下海船技术,有南洋的优质木材,有这十年的技术积累,有无数勤奋好学的匠人,有几千年的文明底子。

    还有英明伟大的吴皇指引。

    批量造船算什么?

    ……

    一般来说,海军实力基于 4点:

    造舰实力、水手素质、实战经验、码头后勤。

    第一点,基本解决了。造不出一二级大舰,但三级舰以下都不是问题。

    第二点,招募福建广东浙南渔民,还有民间商船水手。

    第三点,频繁的南洋剿匪!海上围剿海盗船,陆地捣毁海盗巢。

    第四点,帝国军港遍布南洋(金兰湾、富国岛、仰光、大城、巴达维亚、坤甸)

    最后,还有很关键的一点。

    帝国正处于上升期,海军从上到下功业之心十分炙热。

    尤其是那帮从士官学校毕业后担任各舰技术军官的富家公子,他们的内心充斥着开战的狂热和尽快跻身贵族的渴望。

    ……

    尼德兰,阿姆斯特丹。

    一场规格不高但是机密级很高的外交会议正在召开中。

    屋内,

    来自 7国的外交使节,喝着茶抽着烟。

    沉闷的气氛里充满了试探~

    从早到晚,反复讨论。

    议题有二。

    一,如何在对欧洲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对付吴廷的茶叶倾销。

    二,如何瓜分奥斯曼。

    伦敦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搅 S棍性格一如既往。

    ……

    斯当东子爵是这次会议的组织者,不急不慢的在喝茶。

    一旁的法兰克使节问道:

    “子爵阁下,为何我们都喝红茶,你却喝绿茶?”

    “喝绿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对手。”

    一旁默默给自己加糖的普鲁士使节翻了个白眼,呸,一堆破烂树叶罢了,还喝出优越感了?你装什么大尾巴狼。

    斯当东放下茶碗,笑道:

    “先生们,东方有句话叫: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

    “如果我们继续斗下去,世界霸王的王冠会没有一丝悬念的重新回到吴国脑门上。我们欧洲人 300多年的航海探险、殖民历程,最终都为别人做了嫁衣。”

    ……

    罗刹使节赶紧用法语说道:

    “是的。”

    “我们应当自己种植茶叶,自己烧制瓷器,不能让这个钱被野蛮人赚走。”

    斯当东望了这家伙一眼。

    心想,你倒是一语惊人。

    伦敦在阿萨姆邦偷偷种植茶叶的计划正在实施中,属于一级绝密,整个伦敦知情人不超过 10个。

    法兰克使节噗嗤笑场了。

    他的笑点是“野蛮人”。

    一个野蛮人口中说出“野蛮人”,总是有点滑稽的。

    他不怀好意地赞赏道:

    “阁下的法语很地道。”

    罗刹使节老脸一红,不为所动。

    我们罗刹贵人哪怕是在圣彼得堡也是说法语、吃法餐的。

    巴黎流行什么,圣彼得堡就流行什么。如果不是巴黎人疯狂追捧吴国商品,我们也不会跟进~

    ……

    罗刹使节站起身,指着地图:

    “先生们,从军事的角度,吴国已经对我们构成了巨大威胁。”

    法兰克使节讥笑:

    “纠正一下,是对你们罗刹构成了巨大威胁。”

    “唇亡齿寒!吴军已经控制了秋明、新西伯利亚,他们的手已经伸到乌拉尔山以西,他们还把大批武器售卖到了奥斯曼。若是我军战败了,你们拿什么保证吴国不会继续西进?你们拿什么保证吴国不会把武器卖到你们的殖民地?”

    众人沉闷。

    屋内烟雾缭绕。

    ……

    斯当东子爵抓住时机,再次点明重点:

    “好了,诸位。让我们想想如何用合法合理的手段狙击他们的茶叶吧?我们会损失一部分关税,但想来是可以接受的。”

    “阁下的意思是,尽量在框架范围内博弈?”

    “目前是的。三大条约目前还有维护的意义,我们不希望南洋殖民地遭到吴国进攻。”

    众人瞬间心拔凉。

    南洋远离本土,驻军稀少。

    再牛哔的人也不认为一旦和吴军开战会有什么胜算。

    吴国是传统陆权强国,且有一只存在海军,他们随时可以出动数十万的陆军进驻南洋。

    ……

    众人一时间摇头、叹气。

    斯当东总结了一下:

    “对吴国的商业博弈,我们应尽量置于框架之内。”

    “对奥斯曼,无需客气,武力灭之,分其领土。”

    斯当东起身,抓起一支红色铅笔开始地图作业。

    “诸位请看~”

    “鄙国对奥斯曼领土瓜分安排如下,克里米亚半岛归圣彼得堡,黑海以东区域归柏林,黑海以西马其顿地区归维也纳,小亚细亚地区归伦敦,地中海以南区域归马德里,巴尔干地区归巴黎。我们 6国从战利品中各拿出等同于 50万英镑的财物,补偿给阿姆斯特丹。”

    法兰克使节指着地图中间的空白位置:

    “君士坦丁堡那一块呢?”

    “留给苏丹,圈地自萌。先生们,我们应当做个文明人,不要赶尽杀绝。”

    哈哈哈哈~

    屋内第一次响起敞亮的大笑。

    ……

    斯当东放下铅笔,手按桌子,微笑着问道:

    “好了,诸位先生,谁赞同谁反对?”

    迟疑片刻后,屋里举起 6只手。

    斯当东率先鼓掌,啪、啪,众人跟上鼓掌,为合作鼓掌。

    半个时辰后,《阿姆斯特丹条约》诞生了。

    众人郑重地在上面签字。

    这份条约可以简单诠释为战争与和平,对奥斯曼发动战争攻势,对吴国发起和平攻势。

    斯当东如释重负,计划酝酿了一年,今日终于成功了。

    凭借这份功劳,将来他有望组阁跻身顶级贵族。

    ……

    之所以一改以往的策略,对奥斯曼下如此狠手,是基于 2点。

    一,原先罗刹扩张迅猛,需要扶持奥斯曼牵制罗刹。现在罗刹被吴军拦着腰眼打断,失去了西伯利亚的控制权,就连乌拉尔山以西区域的秩序也受到了挑战。

    二,奥斯曼和吴国走的太近。吴皇有通过奥斯曼作跳板介入欧洲事务的可能,威胁极大。

    三,各国因狙击吴国茶叶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弥补。瓜分奥斯曼,获得其财富,可以支持对吴的长期策略。

    四,伦敦判断,长久来看和吴国的战争无可避免。尽量多拉盟友,多拉垫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