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全新的核心支柱产业:智能机器人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雨天下雨字数:5378更新时间:25/04/22 01:49:10
    整个六月份里,徐申学是比较忙碌的,短时间里跑了不少地方进行视察。

    一方面是视察一些供应链企业的生产基地,如智能手机的生产基地,查看S18的备货量产以及智能机器人生产情况,同时也看了海蓝汽车的产能扩充情况。

    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电动车,这三大领域是徐申学最为关注的核心业务,这三大业务的背后,每一个都关注着一个庞大无比的产业链。

    其中的智能机器人的产业链是徐申学最为重视的,连续看了好多家智能机器人的生产基地,甚至是供应链企业。

    智能终端以及智能电动车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就不说了,而智能机器人这种全新的产品,其背后的产业链也是非常庞大的。

    智云集团如今一年出货几百亿美元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依靠这种全新的产品而吃饭的供应链企业也非常多。

    因为智云集团所生产的智能机器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顶级工业产品,光是看其的子系统就能够看出来有多复杂。

    首先是机体平台,包括机体框架,肢体关节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动力系统。

    其中的动力系统需要高性能的顶级电机,滚柱丝杠、传感器、轴承,减速器等各种零部件,每一种零部件都是当代的顶级水准,技术要求非常苛刻的。

    其中不少都是采用了新型,甚至是专门研发的材料制造的。

    如此才能够达到智云机器人动力系统的严苛要求,满足机器人在日常行走、奔跑等各种机动动作,乃至紧急动力模式下的高功率动力输出。

    整个机体平台,包括动力系统在内,不仅仅要求性能高,还要求控制尺寸、重量。

    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每一种零部件都可以说是当代顶级材料、精密加工等领域的综合成果。

    智云集团为了能够获得这些零部件,可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详细的摸排,最后在每个领域里挑选出来了若干企业,然后提出自己的要求让对方去做这些零部件,部分零部件找不到现成的,还需要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扶持,协助他们进行开发。

    而以上这个机体平台,其实还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一个子系统而已。

    技术含量更高的还有传感器系统!

    智云机器人里内置了大量的传感器,包括常规意义上的高性能摄像头、深度相机、力矩传感器、陀螺仪、加速度计、红外或超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这些传统的传感器,同时还有至关重要,能够为机器人建立3D模型的高性能激光雷达。

    其中提供机器人手部以及脚部精密传感数据的‘压力传感器阵列’更是黑科技技术,智云集团的工程师里研发了多种微型的传感器,在小小的四肢末端里集成了数千个微型传感器,形成了一个精密压力传感器阵列,为机器人提供类似人类一样的精密肢体操控。

    智云机器人的手以及脚,看着简单,但实际上内部构造极为复杂。

    然后还有比较常规的机体控制系统,这里头包括一大堆的各种微控制器、专门研发的特定用于的控制芯片,每一种的技术含量都是非常高的。

    再过来则是能源系统,其核心采用的是海蓝汽车旗下的‘海蓝电池’供应的顶级半固态电池,再结合智云集团自己研发的机器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全机电源管理系统。

    然后还有一个比较成熟,唯一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通讯模块,这个主要就是WIFI协议模块以及3G/4G通讯模块还有蓝牙通讯模块,主要是为内部其中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互联网数据服务。

    而上述这些,其实都只是比较普通,常规机器人的一些硬件配置……其他厂商做机器人话,其实也这么做,只是他们的技术达不到智云机器人这么顶级。

    智云机器人最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也就是整个机器人的大脑!

    整个‘智能控制系统’,由核心的EYQ通用终端算力芯片、专用的ZY34数据处理算力芯片、ZY35运动协处理芯片一共三种算力芯片组成,为整个系统提供充沛而高效的算力资源。

    这样组成的智能控制系统,才能够运行专门为智能机器人而开发的底层核心算法,形成一个常规意义上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看这个智云机器人的各项子系统,每一个系统的背后都是顶级的各种零配件。

    这背后意味着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化学材料,机械,精密加工等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整个智能机器人供应链体系里,有超过一千家企业直接为智云机器人提供各种各样的零部件,这都还没有算上间接供应商呢。

    这是一个比智能终端,甚至比智能电动车都更加复杂,更庞大的供应链体系。

    徐申学搞出来的这个智能机器人,现在还只是几百亿美元的市场级别,但是等未来发展到几千亿美元甚至上万亿美元市场规模的时候,其带动的产业链规模将会是极其庞大的。

    要知道,被誉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其营收规模大概在万亿美元这个级别而已,同时因为国内的汽车产业链几乎都是百分百国产化,因此所带动的国内汽车产业链是非常庞大的。

    这也是汽车产业为什么能够占据国内经济比重百分之十左右的核心因素:产业链国产化!

    同样的,被誉为最近十年来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因素,也就是智能终端领域,其实营收规模也就万亿美元这个级别。

    但是……有着智云集团这个BUG存在,国内的智能终端产业链也是高度国产化,背后的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屏幕、电池等核心零配件都是清一色的国产货。

    这导致了智能终端产业链,其带动的产业链规模是极为庞大的,这导致智能终端产业链所影响的国内经济比重,也许能够达到百分之十以上。

    上述这两个产业,就是目前国内最为核心的产业,其经济比重略逊于房地产……房地产市场过热的这几年里,导致房地产所占据的经济比重非常大,达到百分之十几。

    房地产也不仅仅是只是个房子,背后是建筑、钢铁、水泥、玻璃、家具等一系列依托于房子的产业链,规模很大的。

    不过智云集团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制造业,还带动了整个电子消费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半导体以及屏幕领域等发展,又推动了家电等其他电子消费品领域的发展……如果把这些都算上去,那么其经济影响会更夸张。

    从这也就能够看的出来,核心支柱产业的国产化有多重要……汽车以及智能终端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如果智能终端产业链没有完成国产化,核心零配件都需要进口的话,那么也就只能赚点皮毛而已,是不可能带动如此庞大的经济增长的。

    热知识,一台手机里的SOC(包括通讯基带),储存芯片,屏幕这三大件,就占据手机硬件成本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

    如果这些核心零配件都依赖进口,哪怕其他的零配件都做,也包括代工组装以及测试等领域,也只能吃点残羹剩饭……大头都让外国给赚走了。

    这就是徐申学玩命一样,非要自己搞半导体以及核心零配件的核心原因……这才是核心肥肉。

    能够吃下去,那么智能终端产业就是经济核心支柱产业……

    吃不下去,无非又是一个来料加工厂而已。

    这两者的差距,就和智云集团和威酷电子集团之间的差距一样大!

    拥有核心产业链的智云集团,是世界顶级跨国企业,随便什么动作就会引来剧烈的经济波动。

    而只是组装设计厂商的威酷电子,说实话,除了股民外,没多少普通人关注它的经营好不好,甚至都不太关心它会不会破产。

    因为智云集团要是破产,毕竟智云不仅仅是卖手机的,人家是玩半导体,屏幕等核心产业链的。

    它要是完蛋了,整个国内电子消费、半导体等相关联产业链都得一片哀嚎,国内经济都会遭到重创。

    而威酷电子要是来个原地破产,倒也不能说屁事没有……但是影响很有限,只要智云集团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国产供应链在,威酷电子前脚破产,后脚智云、华威、大米以及OV等厂商就能笑眯眯的接过威酷电子的全部市场份额。

    无非就是很多消费者使用的手机,从小蓝手机变成了智云手机、大米手机,OV手机以及华威手机而已……

    对于核心产业链的影响,有限!

    这是掌控核心技术以及零配件的重要性!

    ——————

    而最近一年多来,徐申学大力推动的智能机器人,其产业链是高度国产化的,从最核心的算力芯片,再到机体,电机,传感器等所有核心零配件,清一色的国产化。

    就算是其中部分零配件是国外企业供应,嗯,主要是部分日企以及德国企业,不得不说他们在轴承等部分机械领域里还是很厉害的,不过这些海外企业的供应商,也在徐申学的要求下在国内设厂生产。

    如果智能机器人未来几年能够顺利达到千万级别的销量,创造几千亿美元市场的话,依靠其强悍的产业链带动能力,整个产业链在国内经济的比重,将会迅速达到七八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这意味着,国内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核心支柱产业,而且是汽车、智能终端、房地产这种级别的核心支柱产业。

    其经济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而这些过于宏观的东西,先不去说,且说对于智云集团自身而言,智能机器人业务也是承载了智云集团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业务!

    智能终端业务几乎已经做到了天花板的情况下,智云集团迫切的需要一个全新,能够带动集团营收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新核心业务。

    而智能机器人,就是这样的核心业务!

    ————————

    而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新战略,也获得了上头的大力支持……尽管这种支持,并没有和智能电动车那样直接体现在大规模的补贴上,但是其他各种明里暗里的支持力度其实很大。

    之所以没有直接发放补贴,这是因为目前的智能机器人市场上,只有智云集团一家,直接给补贴的话容易惹来非议。

    不像是智能电动车市场,除了海蓝汽车外,还有比亚迪,北汽,广汽,上汽等一大堆国内汽车厂商,发放补贴大家都有,彰显公平之余……其实这种补贴对于其他汽车厂商而言更有优势。

    因为海蓝汽车的车型都贵,买得起几十万海蓝汽车的消费者,都不差那几万块补贴。

    但是其他国内汽车厂商的新能源车型,售价普遍在十几万左右,这几万块补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如二十万的车补贴后十四万可以买到手,十二万的车,补贴后八万块到手,这对于这些中低端汽车的销售而言,刺激力度是非常明显的。

    而智能机器人市场,只有智云集团一家在玩,直接发放补贴的话,也没办法刺激良性竞争。

    所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扶持,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工厂建设优惠等领域。

    威酷实业在川城设立,专门为智云集团代工生产智能机器人的工厂就是典型例子,建设工厂用的地皮当地近乎是免费送,只要了象征性的价格,还给免费三通一平。

    建造工厂,采购设备的资金当地多家银行联合提供的低息贷款,就算是这利息,也是通过了后续的税收优惠给减免了。

    当地可以说是倒贴钱帮助威酷实业在当地建造智能机器人工厂!

    当然,威酷实业有得赚,但是当地也不亏……一家庞大的智能机器人工厂,光是直接雇佣的员工就得好几万人,并且会带着一大票供应链企业跑过来,围绕着这家智能机器人工厂形成一整个工业园。

    然后围绕着这个工业园,会带动庞大的各种服务行业等等。

    如此庞大的工业园,意味着庞大的就业和税收!

    所以这种事啊,看似是当地倒贴钱帮威酷实业建工厂,但是就这种倒贴钱的机会,其他地方打破头都会来抢。

    威酷实业那边每逢要进行扩产规划,选择地方建造大规模生产基地的时候,都会引来全国各地的地方代表,各种拉关系拼人脉,有时候电话都能打到徐申学这边来。

    因为只要能够引进威酷实业的一个大型生产基地,就足以让一个普通的地方经济直接腾飞。

    当然,威酷实业选择生产基地也不是瞎来,自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方式。

    最近两年开始,威酷实业的生产基地出于控制成本等考虑,偏向于人力成本低,交通良好,营商环境好的内陆地区。

    甚至当地没有相关产业链也无所谓……反正威酷实业都会带着一大票供应链企业过去,供应链企业又会带着他们自己的供应链企业跑过去,一去就是一大串!

    当地现在没有产业链,等威酷实业过去了自然也就有相应的产业链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智云集团以及威酷电子、海蓝汽车这些徐申学旗下的核心产业,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成本持续上涨,也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产业链转移……但是和其他企业考虑向海外,尤其是东南亚的越南,印尼,马来等地区转移不同。

    徐申学选择的是向国内的内陆地区转移。

    六月二十九日,徐申学结束了一系列的外部视察行程后返回了深城。

    不过刚回来,还没休息两天呢,就接到了电话,说是柳河投资旗下的一家无人机子公司,即将迎来上头的考察甚至订单。

    仔细看了报告后才发现,这家昔日从小僵无人机里拆分出来,从事国防领域的AI无人机研发的子公司,一直在搞的蜂群无人机系统有了极大的技术进步,这也引来了上头的注意,准备亲自来看看,如果东西真的做的不错,他们是准备采购一批。

    徐申学对蜂群无人机还是一直比较有兴趣的,当年做出来了有前景的AI小型无人机后,他就把这个项目拆分出来,然后单独成立了这家AI无人机子公司继续后续研发。

    这几年过去了,看样子是出了成果了。

    对此,徐申学很有兴趣,而对方来考察的时候自己也没啥事,也就跑过去陪同视察,顺便和对方聊一聊其他几个AI地面移动终端项目的后续情况。

    这么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些地面终端项目也搞了好些年了,但是一些地面终端的项目的进展比较缓慢。

    徐申学得催催对方,该给钱了……不然研发进度没办法保障了。

    看看隔壁天上飞的,给钱多痛快啊,几百亿哗啦啦的给,现在X项目已经敲定下来,都快进入小规模量产,密集试飞的状态了,而你这几十亿的小钱也抠抠搜搜的。

    结果当天去了见到人,人家和徐申学一上来就各种倒苦水,隔壁的狗大户连X项目都飞了,但是我今年发新鞋子的钱都不够,老哥我的日子过的苦啊……硬生生把徐申学准备开口要钱的话给憋了回去!

    这倒完苦水,又来一句,你这个蜂群无人机的价格是不是太贵了,这就小玩意看上去似乎也不用多高的造价啊,要不这价格再商量商量?

    直接把徐申学给干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