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这不是他们想要的‘全球化’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雨天下雨字数:8149更新时间:25/04/22 01:49:10
徐申学推动旗下企业在国内上市,理由是众多的,除了凑集资金用于先进产业,尤其是半导体,智能制造,电动车等核心领域的投资发展,进一步捆绑产业链、资本市场形成利益共同体等常规商业考虑外。
还有一重大原因就是出于宏观经济上的考虑。
徐申学希望通过旗下部分企业的上市,从股市上吸纳足够多的资金,作为资金储备,以应对未来更加剧烈的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危机。
进入今年后,外部环境迎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老美那边开始频繁对徐申学旗下的企业进行压制。
威酷电子已经步了智云集团的后尘,被迫退出了老美那边的市场,不过威酷电子旗下的产品在老美市场本来销量就不大,所以实际影响并不算太大。
还有智能电动车,这个更早,去年的时候老美就已经直接针对海蓝汽车采取了百分百进口关税的措施,作为反制国内进口美国的汽车产品也被直接拉到了百分百的关税。
而现在,老美那边则是试图进一步遏制智云集团为核心的,徐申学旗下各企业的高速发展。
这本质上,是一场利益之争……而且还是高科技领域,高端产业链里的利益之争。
他们可以容忍,甚至很乐意看见早期的智云科技的纯组装模式,即核心零配件都是清一色进口货,然后再由威酷实业这样的代工厂生产……这个过程里智云和威酷可以分润一些利润,但是大头对方会拿走,并且还能通过核心零配件来进行深度的控制。
不听话,直接给智云断供核心零配件!
这就是他们眼中最美的‘全球化’了:既能获得大量廉价的工业商品,又能获得一个人口庞大,消费能力还不错的倾销市场。
但是看见徐申学搞各种高科技,玩半导体,玩智能制造,在智能终端领域里摆脱了他们的限制不说,而且还搞智能电动车,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最恶心的是,徐申学竟然还搞得有声有色,甚至在很多领域都超过他们。
如此,他们就坐不住了。
如果这些高附加值的高科技领域如果都被徐申学手底下的各种企业以及合作企业给吃下了,老美那边的财团吃什么?
这样的全球化,可不是他们想要的!
————————
这也是今年,外部环境,尤其是老美那边进一步收紧了针对徐申学旗下各企业的制裁以及限制的重要原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面财团发起的针对徐申学旗下各企业的各种限制里,并不包括半导体产品……
因为半导体里智云集团是非常强势的,拥有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不说,而且算力芯片领域里独步天下,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在算力芯片领域里,并不是智云集团求着要把产品卖给他们,而是他们求着智云集团把产品卖给他们!
实际上,自从今年三四月份开始,对面进一步收紧对智云集团的限制,甚至都把好几家智云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纳入了限制清单以来。
国内有不少的声音希望智云集团对老美那边进行全面的半导体产品禁售……尤其是APO显卡这种人工智能领域里的核心硬件产品。
不过智云集团并没有搭理这些外界的声音……很多人对当下的算力芯片领域市场的一些基本逻辑还是不太清楚,甚至是欠缺考虑的。
这个基本逻辑就是:智云集团旗下的APO显卡固然强悍,但是在硬件领域里其实并没有领先太多,AMD公司其实也能够设计出来类似的算力显卡,顶多就是性能差一些而已,而代工方面也有台积电可以进行代工。
APO显卡的真正优势是GPU开发以及应用生态……
而智云集团在GPU领域的生态优势固然强悍,但是特殊情况下,比如智云集团不卖APO显卡的时候,老美那边也不是没有代替选择的。
毕竟人家买不到APO显卡的情况下,没办法啊,只能用他们自己的落后生态啊……总不能因为买不到APO显卡,就不搞人工智能了吧?
谁都知道人工智能很重要,是能够影响未来几十年的核心技术,如今智云集团走在了前头,而谷狗,微软,脸书,水果等老美财团下的企业也想要赶上来啊,最不济也不要被拉开太大的差距啊!
所以,他们一定会搞人工智能。
如果能够买到APO显卡,那么他们就会使用成熟的APO显卡,如果买不到APO显卡,AMD的那个半吊子GPU算力显卡,他们也会硬着头皮用。
这种情况,其实和早几年半导体设备领域里有点类似,那个时候徐申学手底下的海湾科技也搞出来了DUV浸润式的光刻机,虽然性能差了点,生产效率不太行,但是好歹有了啊……所以对面就不好禁售ASML的DUV浸润式光刻机了。
因为禁售也没太大影响,还不如常开了出口捞最后一笔,顺带打击打击海蓝科技的订单呢。
当然,他们也没有想到,徐申学是个开挂的……本以为海湾科技那边要很多年才能完成持续的技术突破,还能把DUV浸润式光刻机当成谈判筹码,要多几年的好处,结果没有想到的是,海湾科技不用几年功夫,就做出来了HDUV-600光刻机这种顶级的光刻机。
如今,更是连EUV光刻机的试用机型都已经搞出来了,目前正在智云微电子里进行各种测试呢。
相对的,在人工智能以及相关联的服务器GPU算力芯片领域里,也是存在类似的情况。
但是,对面财团手底下的企业可没外挂……
哪怕智云集团继续卖给他们APO显卡,甚至连APO4600这种顶级显卡都常开了卖给他们,他们也几乎不可能在人工智能领域里追上来,更别说赶超了!
因为,智云集团卖给他们APO4600显卡的同时,智云集团还在用同样基于十二纳米工艺,但是性能更好的AI5500……
这两者,同样都是十二纳米工艺制造,但是AI5500显卡其实才是完整版,APO4600则是阉割版,两者在人工智能训练领域里的性能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此外,随着等效七纳米工艺进入正式量产阶段后,六月份开始,全新一代的AI6000显卡将会正式量产交付使用。
这款AI6000显卡,其性能对比AI5500强悍了数倍不止,而如今市面上公开出售的APO4600更是给它提鞋都不配!
还有更重要,外界目前依旧不知道的是:智云集团在服务器GPU领域里,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超导量子计算机来取代传统的服务器GPU,来进行人工智能的训练。
AI系列显卡,是智云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现在’。
而超导量子计算机,则是智云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未来’。
智云集团预计在年底将会建成人类历史上的首个超导量子计算机阵列,该超级计算机阵列会由一百台YCL-51型超导量子计算机组成。
该超导量子计算机阵列,将会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训练效率,看似只有一百多台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但是项目组内部预测,后续搭配内部开发的适配开发软件后,在进行人工智能训的时候,其效能已经超过了十万张AI6000显卡的超级计算机阵列。
而十万张AI6000显卡的算力,这已经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智云集团自用的GPU服务器阵列里,虽然AI系列显卡总数很多,但是很多都是老一代的AI系列显卡。
这些老旧AI系列显卡,其总算力换算成为AI6000显卡的话,估计也就三十万张左右……而这是智云集团过去多年来的积累。
而这些算力,如果用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来代替的话,只需要三百台……当然,三百台YCL-51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其价格比三十万张AI6000显卡可贵多了!
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现在是属于非常昂贵,处于人类历史顶级技术水准的设备,每一台都是天价,单价得三亿多呢。
三百多台YCL-51,光是内部采购价都得一千亿。
而AI6000显卡的内部采购价是十万左右一张,三十万张也只需要三百多亿而已。
同时,目前人工智能也无法完全用超导量子计算机来进行训练以及运行……依旧需要搭配电子计算机体系里的服务器GPU来进行相互配合。
并不是说有了超导量子计算机后,就可以直接拿来训练人工智能以及运行人工智能了……量子计算机的量子特性就导致了,在部分领域里计算很有优势,但是在传统的一些计算任务里效率就很一般。
因此目前智云集团里针对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以及应用,前期阶段是采取和量子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相互配合使用的。
想要用量子计算机完全取代电子计算机,哪怕只是在超级计算机领域里进行取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尤其是需要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等到做出来五十万量子比特,甚至一百万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出来,适配的开发软件也进一步完善之后,才有完全取代的可能性。
现在还早着呢。
但是有一点确实可以肯定的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哪怕是搭配电子计算机一起应用,以及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智云集团在人工智能后续训练效率,同时降低超大型人工智能,比如Yun AI这种超大模型的运营成本。
不过智云集团朝着量子计算机转移的消息,目前还是属于国家机密……嗯,不仅仅是企业的商业机密,还是属于国家机密。
只有项目组相关的技术人员以及智云集团的部分高层,还有国内部分相关高层知道这一消息。
外界对此依旧一无所知!
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以及常压超导材料,即MMK34材料的重大技术突破,已经被高层视为主导未来二十,乃至五十年的战略技术突破,为此进行了严格的消息保密。
在国内完成技术准备以及产业链准备之前,这两大领域的技术突破的消息是不可能对外公布的。
所以,外人也不知道,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领域,都已经朝着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转迈进了。
基于AI6000这种先进自用显卡,以及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前期应用,也就导致了外人眼里很重要的APO显卡,其实没那么重要……
要不然,智云集团也不会把这东西敞开了全球到处卖啊!
—————
当然,智云集团的APO显卡之所以卖的这么好,也和他们的完善成熟的生态有极大的关系!
智云集团当年收购了英伟达,最大的收获就是提前把核心竞争对手给废掉了。
其次的收获就是获得了CUDA生态……至于之前英伟达在GPU设计等领域的技术或者游戏显卡市场之类的东西,智云集团其实并不在乎……
后续智云集团把英伟达的CUDA生态整合融入了自家的‘YUDA’生态,即‘智云统一开发构架’。
YUDA开发构架,覆盖智云集团旗下所有的GPU产品的开发生态,包括移动智能设备GPU应用开发,PC端GPU应用开发,服务器GPU应用开发,中大型终端设备GPU应用开发。
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个人使用的智能终端设备里的游戏开发、视频制作、专业设计以及制图等领域;PX通用算力平台为代表的智能电动车以及其他中大型智能设备;AI眼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智能终端产品。
最后更为核心的是以APO显卡为核心的服务器GPU应用开发……这直接导向人工智能开发。
第三方分析机构显示,智云集团旗下的YUDA开发生态,覆盖了全球百分之七十的各类智能终端市场,百分之八十的通用算力应用平台,百分之九十九的服务器GPU市场!
在全球内有数百万使用YUDA生态开发应用的工程师……不仅仅是在国内,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在海外,包括谷狗,微软,脸书,水果,高通,AMD,英特尔等美国里的大型高科技企业……没错,哪怕是作为竞争对手的高通以及AMD以及英特尔等企业,他们玩算力的时候其实都在用这个YUDA生态!
他们之前都陆续部署了基于GTAI2模型的人工智能模型,而这就是非常典型的YUDA生态应用……不用YUDA生态,连GTAI2都无法部署!
因为GTAI2是基于APO显卡所运行的,根本就不支持其他算力芯片,而要使用APO
显卡,也就必须搭配使用YUDA的一系列开发软件。
GTAI2以及APO显卡,再加上YUDA生态,这三位一体就形成了智云集团在服务器GPU市场领域里近乎绝对的垄断!
这种情况下,如果智云集团要继续维持自己的垄断强势地位,继续获得丰厚的利润,持续打压AMD以及英特尔,高通等半导体厂商在高性能算力芯片领域里的挑战!
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对他们禁售APO显卡,而是反而要敞开了进行倾销……让AMD以及高通,英特尔等厂商的算力芯片无法获得市场进而夭折。
最好的打压不是禁售,而是倾销!
要不然的话,智云集团今天禁售了APO显卡,都不用等到明天,几个小时后AMD就会对外宣布,重新启动旗下的服务器GPU显卡计划,并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以及开发相应的生态。
在买不到智云集团的APO显卡的情况下,谷狗、微软等老美的企业哪怕心里不愿意,内心里各种嫌弃AMD的算力显卡,也只能咬着牙强行使用AMD的显卡……你总不能指望他们放弃人工智能,放弃未来啊!
甚至还有其他企业,比如特斯拉,水果等企业也有可能参与其中。
一旦被迫参与的厂商足够多,AMD的GPU开发生态自然而然就能够推广起来,进而对APO显卡进行代替!
而这是智云集团不愿意看见的。
所以很早开始,智云集团方面就决定了,只要外部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比如战争、贸易彻底中断等情况,那么APO显卡就不会禁售,顶多就是选择性的限制一些先进产品的销售,或者是限量销售。
比如印度那边,为了配合国内智能终端继续进入该地的市场,智云集团就对印度采取了限量销售APO显卡的措施。
每年限额五万片,而且只卖APO4500显卡,不卖APO4600显卡,并威胁进一步缩减供应量,迫使对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说彻底对印度市场禁售APO显卡……总不能让美国那边的半导体企业捡便宜啊,哪怕印度那边的算力芯片市场市场不算大,但是智云集团也不打算让给美国的半导体企业!
————
这也就导致很奇怪的现象,老美那边一边高喊反倾销,反补贴,全面加税,一边又出了个所谓的豁免清单……智云集团旗下的各类算力芯片就在其中!
不过其他产品则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比智云集团旗下的智能机器人,虽然美国那边的渠道商采用了企业采购,然后租赁给消费者的方式绕过了法律针对智云集团部分产品的影响。
但是该加的关税还是会加的……只是智云集团不在乎而已,反正对面加多少关税也就加多少售价。
对智云集团旗下产品加关税的也不仅仅老美那边,这世界上有关税的国家多了去,但是智云集团从来不调整价格体系:都是在离岸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上各种关税,当地各种税收以及经营成本后加价销售!
所以才会出现,智云S17标准版手机在部分国家里售价五千多,在有的国家就是六七千,甚至上万。
智云集团自身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是间接业务影响还是有的……毕竟智云集团除了是个智能终端产品外,也是个半导体供应商以及智能终端核心零配件供应商。
很多半导体产品以零配件都会通过其他厂商组装成产品的方式,最后进入美国市场。
而这些影响也不小,有可能导致徐申学旗下的不少企业营收会受到影响。
对此,徐申学旗下的经济分析部门也向他提交了诸多的分析报,以及可以采用的一些应对措施。
其中通过企业在国内股票市场的大规模上市融资,吸纳足够多的资金最为弹药,然后用于技术研发,产能扩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柳河投资旗下的战略经济分析部门的报告显示,如果采用这一策略,三年内陆续上市多家企业,向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大概两万亿,可以充分缓解旗下各企业未来几年有可能遭到的一些利润降低,现金流减少的情况。
顺带还可以通过杠杆资本的效应,刺激经济内循环等情况下,将会推动一定的国内消费市场增长,还可以卖出去更多产品,并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
以智云集团为核心的一系列徐申学旗下各企业,对海外市场都有或多或少的依赖。
智云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智云集团里百分之四十五的直接营收来自于各个海外市场。
同时还有百分之十五的间接营收来自于海外市场,即智云集团旗下的各半导体或屏幕等核心零配件以及软件以及互联网服务,虽然是卖给国内市场上的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会把这些从智云集团里采购的零部件,在国内组装成为各种终端消费品后用于出口……因此这一部分营收,其实也是属于间接的海外市场营收。
两者相加,也导致了智云集团里一年五千多亿美元的营收里,有大概两千八百亿美元左右是属于海外直接以及间接营收,对海外依赖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如何扩大国内市场,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这一直都是智云集团高级管理层想要做到的。
但是说实话,这并不容易!
智云集团可不是什么小体量的企业,这可是一家年营收超过五千亿美元,市值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仅仅是依靠目前的国内市场的体量,说实话,养不起它……
智云集团每年都在尝试提升国内市场营收占比,但是效果不明显!
这并不是说国内市场的营收不增长,实际上一直都在增长,而且增长幅度很大,从数年前的一千多亿美元,已经增长到了目前的两千三百多亿美元。
但是海外市场贡献的直接以及间接营收也在同步增长啊……而且增长幅度一点也不比国内市场小。
到了最后,智云集团的营收比例里,海外直接以及间接营收的占比,依旧维持在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这是个让人很尴尬的事实!
而这仅仅是智云集团一家!
边上还有一个海蓝汽车,其海外营收也占其总营收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益海科技的海外营收,也占据了其总营收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然后还有一大堆和柳河投资、仙女山控股相关联的诸多企业,尤其是国内的诸多智能终端厂商对海外市场都有一定的依赖程度。
没办法,徐申学旗下的这些企业,面向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更是全球市场,海外营收占比大本身就是属于很正常的事。
只是奈何现在外部环境逐步变化,徐申学也必须慎重考虑海外市场的安全性,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的营收总额,缩减对海外市场的依赖。
同时也需要积累更多的现金流,以应对未来的冲击!
如此,上市就成为了选择之一!
————————————
六月中旬,徐申学前往益海科技总部大楼进行了视察,视察之余,也是和益海科技的管理层商讨上市准备问题。
既然要搞国内大规模的上市吸纳资金进行再投资,那么益海科技这个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自然也是计划里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是益海科技的潜力已经体现出来了,旗下的跳动视频以及跨国电商业务已经完成了基本布局,潜力体现出来后,市值也就能体现出来了。
同时益海科技后续需要大手笔投入,逐步完善全球的跨国电商市场,带着国内数以百万计的小商家杀向海外各国市场,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开发新市场嘛,投入大也是很正常的。
因此上市融资也就成为了硬需求。
在徐申学安排的一系列未来几年上市计划里,先是威酷实业,然后是益海科技,再过来是海蓝汽车,然后明年看情况拆分智云微电子上市。
同时还有搞屏幕的华星科技、X86芯片的子公司威智科技,这些都属于后续的可上市子公司。
然后还有动力电池的宁代电池等一些柳河投资旗下的控股企业。
总之,该上市的旗下企业,都会陆续安排上市!
不过也不会过于密集,徐申学手底下的这些企业,可全都是规模庞大,估值极为高昂的大企业!
其上市融资的话,动不动就是融资上千亿甚至几千亿的。
考虑到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大量企业扎堆上市的话,很容易把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全都给抽空……这显然也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徐申学后续会根据市场上的资金量,逐步安排旗下企业,间隔上市,避免出现意外。
在益海科技集团总部大楼的战略会议里,当公司里的高层管理,得知徐申学终于决定让公司准备上市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激动又兴奋!
他们知道益海科技总归是要上市的,但是这等了一年又一年迟迟不上市,他们自己也着急啊……这手里期权股票很难进行高额变现啊!
他们已经期盼了很久公司上市了,但是之前益海科技一直都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不缺乏资金,所以迟迟没能上市。
如今,益海科技开启全球短视频加跨国电商以及广告战略,有了融资的需求,同时徐申学也想要推动益海科技上市以形成新一轮的利益捆绑,顺带刺激刺激国内的资本市场。
如此,益海科技也就有了上市的基础!
对此,益海科技的高层管理人员极为兴奋。
仅仅三天后,就向徐申学递交了上市准备的初步计划……这些人,已经迫不及待的看到益海科技上市后,自己变成亿万富豪的场面了!
在益海科技这边初步敲定了上市规划后,徐申学随后又前往杭城,到了华星科技的总部。
主要是为了去当地参加了华星科技旗下的大型OLED屏幕生产基地的投产仪式,这个新的生产基地拥有最先进,最顶级的OLED屏幕生产线,后续可以为智云集团提供顶级的第四代OLED屏幕。
而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会见华星科技的其他几个主要股东,商讨华星科技上市的计划。
在华星科技那边开了几个会后,徐申学乘坐专机返回了深城。
三天后,在深圳的智云集团总部园区里,徐申学面见了智云集团的十多个股东代表,商谈智云集团在港股上市之余,同时在国内股市也发行一部分股票,进行两地同时上市的可能性。
徐申学连续在旗下多家企业里召开高层会议,并且都谈及了上市这个话题,这个消息也成为了小道八卦消息开始在圈内流传,甚至还出现在互联网上。
引来了不少人的猜测。
人们都知道徐申学准备推动旗下的一些企业在国内上市,但是他们大概率不会猜测到……上市规模会如此的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