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惊恐的各大汽车厂商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雨天下雨字数:11174更新时间:25/04/22 01:49:10
时间进入五月初,一向来都是比较火热,尤其是最近一年里频繁刷爆全球各地新闻的海蓝汽车,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品发布会。
而这一次的新品发布会,可是非常引人注意,因为海蓝汽车老早就会宣布,他们将会在今年发布重磅技术!
虽然海蓝汽车之前并没有透露是什么技术,但是能够被海蓝汽车称之为重磅技术的东西,那肯定是好东西啊。
要知道海蓝汽车说什么重磅技术的时候,那肯定都是超越时代的好东西……
比如最早期的时候,海蓝汽车发布的L3级别的辅助驾驶技术,开启了汽车智能化辅助驾驶时代,重新定义了汽车,并硬生生的创造出来一个全新的词汇“智能电动车”。
不是汽车,不是电动车,而是智能电动车……如今这个词汇已经成为了非常流行的汽车界以及高科技领域的词汇。
人们说起汽车的时候,会把所有汽车都包含其中,但是一般说起智能电动车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就是海蓝汽车了。
后续,海蓝汽车每年发布新车型,并陆续提出一些新技术。
其中被海蓝汽车称之为重磅技术的,只有去年发布的‘高级智能辅助驾驶4.0’技术以及同期发布的半固态电池技术。
半固态电池在这之前,只是电池行业里的一个前沿科技词汇,但是大多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而海蓝汽车却是直接把东西做出来了商用化,继而搭载了自家的各车型上,直接让纯电车型的续航飙升到了六七百公里这种夸张的程度,大幅度缓解了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
而‘高级智能辅助驾驶4.0’系统,更是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妥妥的黑科技。
而现在,海蓝汽车在发布会之前,对外透露将会发布重磅技术,这毫无疑问引起了大量人的注意。
不仅仅是普通人的注意,更多的还是汽车行业以及高科技行业的高度关注。
人们尤其是业内其实都很好奇海蓝汽车又能拿出来什么黑科技。
人们好奇的同时,很多汽车厂商其实也挺担心的,现在的海蓝汽车已经足够牛逼了,再继续这么一年一个黑科技技术发布下来,这让他们怎么活啊?
别说海外那些汽车厂商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就连国内的汽车厂商也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了。
但是压力归压力,日子还要过不是……搞不了海蓝汽车的诸多黑科技,他们也可以搞一些自己的创新技术啊。
比如比亚迪方面,就坚定的走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原因无他……这东西便宜,性价比高,非常适合中低端的电动车使用。
海蓝汽车的半固态电池是好,但是它贵啊……用上它的都是那些几十万的车型,比亚迪那些十几万的车型现在就用上现在顶级且昂贵的半固态电池,能亏死它!
此外,比亚迪的插混技术发展的也相当牛逼,在这一技术路线上妥妥的全球第一!
基本上,增程以及纯电领域里,海蓝汽车是第一,而在插混领域里,比亚迪就是第一了。
只不过海蓝汽车的名头太大,遮盖了比亚迪的光芒而已……要不然,比亚迪一年二十多万辆的电动车销量,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厂商的名头也是很牛逼的……在海蓝汽车的强力带动下,华夏的各汽车厂商转型新能源的步伐非常快,并且销量增速很快。
尤其是去年在各种政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专属牌照的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不仅仅海蓝汽车受益,比亚迪,北汽,广汽,上汽等国内汽车厂商旗下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都在大幅度上涨。
这就是头部企业的强力带动作用!
就和智能终端以及半导体领域里,有着智云集团的强力带动后,国内的智能终端以及半导体产业链发展迅速,其竞争力独步全球一样。
在智能电动车领域里,也因为海蓝汽车的强势带动作用,进而发展迅速,导致华夏的智能电动车供应链开始称霸全球。
毕竟海蓝汽车的很多供应链厂商也不是独家供应链,同样可以向其他厂商供货的。
同时海蓝汽车为了撬开整个智能电动车的市场,也对专利的互换、付费授权进行了开放,这解决了不少其他汽车厂商的技术问题。
如此情况下,去年的全球智能电动车总销量都超过了两百万辆,而今年这个数据目测要翻倍!
仅仅是海蓝汽车规划的年产量,今年就能达到一百五十万辆以上呢,国内的其他电动车厂商同样在积极扩产,海外的话,特斯拉也在积极扩产……至于其他海外汽车厂商就要落后的多……他们在智能电动车领域里的技术不太行!
而国内厂商里,除了海蓝这个头部企业外,比亚迪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
甚至可以说,海蓝汽车在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域里称霸,而比亚迪就在中低端市场里大杀四方!
对于很多传统车企而言,其实比亚迪对他们的威胁更大……海蓝汽车的车太贵,和他们其实没有太大的直接竞争,反倒是比亚迪那些十几万的入门级智能电动车车型,而且有纯电,有插混,对他们的潜在威胁巨大……会直接威胁冲击到传统燃油车的核心市场:十多万的主流车型市场。
海蓝汽车以及比亚迪,他们走的是两条不太一样的路,不过海蓝汽车的名头太大了,所以导致比亚迪的车虽然卖出去不少,但是名气却不咋滴……
人们一说起华夏的智能手机,往往只会想到智云手机,而不会想到威酷电子,OV以及华威,大米一样……
智能电动车领域也是如此,一说起华夏智能电动车,基本就默认是说海蓝汽车了。
除了比亚迪外,国内的其他汽车厂商旗下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去年开始也大量发力,北汽,广汽是其中的典型,年销量也是破十万的。
而现在,这些国内的汽车厂商乃至国外的汽车厂商,目光都放在了海蓝汽车一年一度的发布会上,想要看看海蓝汽车又拿出来什么黑科技!
五月三日,深城海蓝汽车总部里。
徐申学亲自主持了今年的海蓝汽车发布会。
发布会开始后,徐申学并没有一开始就介绍新车型,尽管今天他会发布全新的车型‘海蓝YEV’,一款定位于二十万出头的中端轿车。
也没有在开始的时候,就公布各种车型的升级版,这些都是后续的事。
发布会刚开始,徐申学上来没有说新产品,反而是说起来了海蓝汽车的历史,电动车的历史。
“纵观电动车的发展历史,续航焦虑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为了解决续航焦虑,我们在过去的多年里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先后开发了先进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随后我们又开发了半固态电池技术,并在去年的时候投向市场,搭载在了我们海蓝汽车的各车型上,把纯电车型的综合续航提升到了七百公里的惊人程度!”
“半固态电池,毫无疑问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七百公里的综合续航足以满足任何日常乃至长途旅行驾驶的需求!”
“但是,这依旧不够!”
“要解决续航问题,不仅仅要电池能量密度大,续航大,更要充电充的快!”
“在之前,我们先是发布了第一代的超级快充技术,能够在四十分钟内把电池充到百分之八十的电量!”
“两年前,我们发布了第二代超级快充技术,把这个时间缩短到了二十五分钟,这也是全球范围内最顶级的超级快充技术,迄今为止没人能够追上我们的步伐!”
“但是这依旧不够,我们并不满足现有的技术成就,因为在我看来,充个电就需要二十五分钟,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的目标是让充电和加油一样方便,在几分钟内就完成充电,让车辆重新获得数百公里的续航能力!”
“所以,我对我的团队说,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强,更快,更安全的充电技术!”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明白我想要说什么了!”
“没错,在我们的大量工程师团队的努力下,我们的第三代超级快充技术完成了研发,并顺利了通过了大量苛刻的测试,最终完成了商业化的所有准备!”
“今天,我很荣幸为大家介绍我们海蓝汽车的技术团队的最新研发成果:第三代超级快充技术!”
“它采用了史无前例的一千千瓦的超级充电桩,搭配我们最新一代的半固态电池以及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做到五分钟内就能够把电量充满到百分之八十,至少四百公里的综合续航!”
“整个充电速度就和加油一样方便而快捷!”
“有了这一技术,我可以很骄傲的说,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将会彻底成为历史名词!”
徐申学说到这里,此时对着刚自动驾驶上来舞台的一辆全新的海蓝SLMC道:“我们的第二代海蓝SLMC,就搭载了这一全新的顶级技术!”
“第二代海蓝SLMC,配属了最新技术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到了三百八十瓦时每公斤,搭配最新版本的6.0电池管理系统,顶配版本的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惊人的七百三十公里。”
“这个续航超过了绝大部分燃油车的满油续航!”
“更重要的是,该车型还搭配了第三代超级快充技术,充电五分钟就能够获得五百公里的续航!”
“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智能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将会成为历史名词!”
“人们不管是日常驾驶还是长途旅行,都不需要担忧续航问题!”
徐申学在台上大吹特吹的时候,下头的一群汽车厂商的代表则是大眼瞪小眼……要不要这么夸张?
电动车的充电技术,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大量的汽车厂商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电池厂商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但是目前来说,其他厂商的电动车的快充技术发展其实很一般,最牛逼的就是海蓝汽车的第二代超级快充技术了,二十五分钟就能够充满百分之八十的电量。
而这个标准,其实是建立在一系列的配套技术上的,包括五百千瓦充电桩,第五代的电池管理技术。
而市面上标配的快充技术,其实还是很多年前海蓝汽车推广使用,成为国家标准以及大部分国家统一标准的三百千瓦快充技术……也就是海蓝汽车当年推出的第一代快充技术。
因为海蓝汽车直接把这一充电标准给公开免费了……使得任何车企或充电桩企业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一技术。
目前国内以及海外大量国家建设的充电桩,都采用了三百千瓦的快充技术,这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国际标准。
而海蓝第二代超级快充技术,按照惯例也对外进行了免费公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超级快充技术,免费公开的只有充电桩部分,也就是说所有充电桩厂商,都可以免费试用第二代海蓝超级快充技术。
但是并不包括电池技术以及电池管理技术!
电池技术以及相互搭配的电池管理技术,是海蓝汽车的核心技术,这东西可从来没有对外授权过,更别说免费公开了。
其他电池厂商或汽车厂商,想要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的超级快充技术,需要自己折腾电池以及电池管理,反正接口都是开放的,他们可以自行研究……只要电池技术和电池管理技术能够达标,那也都能用。
在这一方面里,自研电池的比亚迪做的很不错,然后专门做第三方电池供应的宁代也是做的很不错,此外特斯拉也很牛逼。
这三家他们都是能够做到三百千瓦快充技术,以适配第一代海蓝超级快充技术,即统一的国家快充标准的。
其中的宁代技术算是最好的,之前已经开过发布会,宣布下一代的新电池将会支持第二代快充国标,也就是五百千瓦快充技术,但是商用化还早了点……估计要到下半年才能正式发布,搭载在他们的最新的三元锂电池以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上。
顺带一提,海蓝汽车已经和宁代达成了新一轮的技术转让协议,宁代获得了海蓝汽车里已经淘汰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授权,这个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对于海蓝汽车而言,已经是属于淘汰产品,后续任何车型都不再继续使用了。
然而对于其他汽车厂商而言,依旧是属于顶级的电池技术,尤其是对于续航要求没那么大的中低端车型而言,这一电池技术依旧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安全性好,性价比高。
除了续航稍微差了点,在严寒天气下衰减厉害了些,基本没什么其他坏处了,用在中低端车型上,那是极好的。
这也是宁代花费了不菲的代价,从海蓝汽车里获得了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授权的主要原因,宁代的大量客户也是有做中低端车型的……对这种安全性好,性价比高的电池需求很大。
——————
如今的电动车快充技术上,第二代的五百千瓦技术都还没有普及,不对,严格来说还没有第二家呢,现在的海蓝汽车竟然又推出来了第三代的超级快充技术……这就让人很绝望啊!
尽管海蓝汽车按照他们的管理,会开放第三代超级快充j技术的部分专利以及技术授权,但是他们只开放充电桩部分啊……
海蓝汽车又不是开善堂的,开放充电桩技术标准只是为了让市面上的其他品牌建设的充电桩,支持自家电动车的超级快充而已。
可不是为了把全套的超级快充技术免费给其他厂商使用。
同时以之前的惯例,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所谓的海蓝第三代超级快充技术的充电桩部分技术也会进行免费公开,并成为第三代国际标准。
国内以及很多海外的不少国家,为了扶持发展电动车,同时也为了避免充电桩领域技术混乱,加上海蓝汽车大力游说,都会制定统一标准。
而海蓝技术标准成为了大部分国家的统一技术标准,至少是兼容标准之一。
不仅仅是因为海蓝汽车的充电技术是全球第一,电动车保有量全球第一,并且占比超过百分之五十,更重要的是海蓝汽车真的把这技术给免费开放了。
任何企业都能用,一毛钱都不用花,甚至连授权申请都不用……所有的技术资料都直接在官网上公布,谁都能下载并使用。
这一免费公充电桩技术标准的做法,看似是海蓝汽车费了老大劲,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出来的充电桩技术白白送给别人用,感觉很亏……
但是这却让海蓝汽车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能获得大量的充电桩的支持,而这更重要。
电动车必须要有充电桩支持……充电桩越多,电动车卖出去的越多。
就连特斯拉,为了自家的电动车能够卖出去更多,他们的电动车以及自建的充电桩,都是兼容海蓝的充电标准的。
也就是说特斯拉的汽车,可以使用第一代的海蓝充电标准;同时采用海蓝充电标准的充电桩,也能够为特斯拉汽车充电。
当然,人家特斯拉也有自己的专属充电技术标准,但是只能在特斯拉的充电桩以及特斯拉自己的车型上才能够使用。
电动车市场上,海蓝的充电技术标准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了全球统一标准,在国内,东盟乃至欧洲都是能够使用的。
虽然各地方,各车企,充电桩厂商也都会有自己的一些专属充电标准,这是什么样的都有,但是基本都兼容海蓝充电标准。
没办法,海蓝汽车在这一领域太过强势,而且还免费给你用,这不用白不用啊……
一流企业做标准,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第三代超级快充的充电桩技术,海蓝汽车会免费公开给任何企业使用,但是关键在于电池和电池管理技术啊。
这个可是超级难题,目前其他车企以及电池厂商,连第二代超级快充技术都还做的不利索,暂时没有商用。
结果海蓝汽车又弄出来了第三代……
这怎么搞?
还能怎么搞,看着海蓝汽车搞呗……对于其他汽车厂商而言,海蓝汽车的黑科技也不是一个两个了,之前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更夸张。
搞得对他们想要追都追不上。
既然追不上,那就不管它了,自己埋头苦干就行了。
汽车市场那么大,未来的智能电动车市场也足够大,海蓝汽车再牛逼,也有充足的市场份额留给其他汽车厂商。
当然,该震惊的还是要震惊的……好歹要表示对海蓝汽车这个行业巨头的尊重!
介绍了第三代超级快充技术后,徐申学按照惯例介绍了今年海蓝汽车各车型的一些升级款。
海蓝汽车每年都会对现有车型进行升级,当然了,有的时候会升级大一些,而有的时候就会小改。
今年的各车型的重点升级,就是采用了能量密度更大的半固态电池,三百八十瓦时每公斤的能量密度,对比上代的三百五十瓦时每公斤增强了不少,同时都升级了电池管理系统,全部支持第三代超级快充技术。
而海蓝汽车的拳头核心技术,也就是自动驾驶技术也进行了升级,采用了最新一代的EYQ4通用终端算力芯片,再一次提升了海蓝汽车的算力,优化了L3级别以及L4级别的自动驾驶性能。
上述三大类,则是核心的技术升级了。
此外就是车辆外观,内饰以及小功能上的一些小变化,但是整体变动不大,倒是海蓝SEC的跑车系列里,推出了新所谓跑车专属轮毂套件,外形更加科幻,甚至还会发光呢。
夜间高速行驶的时候,四个车轮会发光……看上去就跟小孩子的玩具车一样,炫酷的同时又显得很幼稚。
等介绍了现有的各车型的升级外,很多人以为发布会就要结束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徐申学稍微喝了口水之后,又重新在舞台上说了起来。
“我们的海蓝汽车一直来都在追求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很多年前,我就听很多人说你的这海蓝汽车啊,各种好,但就是太贵!”
“所以多年前开始,我就让研发部门研发了海蓝SLMC以及海蓝MEV这两款车型,把价格下探到了三十万级别!”
“但是,这个价格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还是显得比较贵了!”
“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的家庭需要一款技术顶级,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价格适中的车型!”
“基于此,我们的研发团队专门开发了全新一代的车型:海蓝YEV!”
“它年轻,时尚,同时又有着大量的顶级技术!”
“我们给它配置了第二代半固态电池,6.0版本的电池管理技术,如此就能够使用第三代超级快充技术!”
“顶配最大续航可以达到六百五十公里,充电五分钟即可行驶三百五十公里!”
“我们给它搭配了‘高级智能辅助驾驶3.12系统,搭配的先进激光雷达、高清车规摄像头以及超声波雷达等各种传感器,还有EYQ4芯片组成的综合算力平台,能够达到顶级的L3级别的辅助驾驶水平!”
“为了满足家庭需求,我们还给了它相当不错的轴距以及车内空间,大容量的车尾箱储存空间,能够让一家人出行的时候做到更加舒适!”
徐申学继续吹嘘着,但是只说优点,至于和其他海蓝车型对比的一些缺点,则是闭口不谈。
比如海蓝汽车里很核心的动态主动底盘技术,可以根据路况以及速度,传感器收集的诸多数据,适时调整底盘高度、减震力度,从而增加车辆的通过性的同时大幅度提升舒适性。
但是这一技术因为成本比较昂贵,所以只适配到海蓝SEC、海蓝SEV以及海蓝SLC全系车型,以及海蓝SLMC,海蓝MEV这两款中型车型的顶配上……就连海蓝SLMC的入门版其实都没有配属这一技术。
而现在发布的海蓝YEV,则是干脆全系都没有配属了……
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一些高端技术,尤其是硬件成本比较高的技术是不可能用在售价比较低的车型上的。
这一点,其实在辅助驾驶技术里体现的更加明显一些。
L4级别的‘高级智能辅助驾驶4.0系统’,光是硬件成本就得好几万呢,在海蓝SLMC顶配上车型上才能配上呢。
而L3级别的高级智能辅助驾驶3.0系统,使用的硬件成本就低多了。
尤其是激光雷达,这东西一分钱一分货,比如用在一些特殊项目上的顶级激光雷达一枚就得几十万呢,所有海蓝汽车里,除了定制的徐申学座驾外,其他车型都没有使用的。
大规模使用的还是民用版的激光雷达,其中搭配在L4级别上的激光雷达,内部采购价得两万多。
而搭载在L3级别上的激光雷达,内部采购成本只有两千多,成本差异十倍左右呢。
在今天发布的新款入门级车型海蓝YEV上,搭载的激光雷达,自然是最低配的那种。
能用,但是性能也就那样……
当然,这个低配指的是和海蓝汽车的其他车型搭配的激光雷达相提并论,如果是和其他汽车厂商搭配的激光雷达比起来,那依旧是属于顶级水准。
海蓝汽车的激光雷达技术,是断崖式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一个档次的,这也是海蓝汽车的核心技术优势。
————
同时,徐申学在介绍海蓝YEV的辅助驾驶技术的时候,还专门提及到了EYQ4芯片。
这是因为,海蓝YEV上诸多技术里,很多都是成熟落后的技术,尤其是硬件部分。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使用了EYQ4芯片了。
EYQ4芯片,乃是智云半导体专门为了下一代中大型通用终端而设计的通用算力芯片,主要装机对象有海蓝汽车,智云机器人,低空无人机,同时也用于大量的国防项目的前期测试工作。
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中大型通用终端算力芯片了。
而芯片这东西嘛,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产量越大,也就能够摊薄越多的研发成本,导致单价成本更便宜。
而海蓝YEV这种车型,后续销量肯定不会小,这就能够拉高不少EYQ芯片的销量,进而大幅度降低EYQ4芯片的平均单价。
再者,海蓝YEV虽然定位于入门级车型,但是好歹也是起步价二十万出头,高配型号也能卖到三十多万的车型,不能用老旧货色糊弄人不是。
为了维持品牌价值,同时也是为了加强这款车型的核心竞争力,这智能驾驶部分必须是做上去的。
在其他硬件,尤其是激光雷达这种东西没办法用太好的情况下,直接堆算力就成为了最简单,也是最廉价的方式了。
海蓝汽车嘛,外人的最大印象就是其顶级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了,这是海蓝汽车的核心技术。
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那是黑科技,海蓝SLMC车型要使用这一技术,得额外加价十万进行选配。
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海蓝SLMC也不便宜啊,最便宜的一款国内补贴后售价都要四十二万。
今年的海蓝SLMC,L3双驱标配版,国内补贴前售价是三十八万,补贴后售价是三十二万……如果要选配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话,那么就是四十二万了。
也就是说,想要体验享受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最便宜的车型就是四十二万!
至于其他车型,更贵了,海蓝MEV这款中型SUV,最便宜的入门款补贴后售价是三十五万,选配L4级别的自动驾驶的话,补贴后售价要四十万。
海蓝SEC的话,海蓝SEC早就全面转向跑车系列,最便宜的L3级别入门级车型都要五十多万,选配L4级别的话,则是要六十多万。
倒是海蓝SEV以及海蓝SLC,全系标配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不用额外选配,但是这两款车更贵啊,百万豪车呢。
所以这年头,想要用上海蓝汽车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其实是比较难的,太贵了。
如今海蓝汽车推出来的海蓝YEV,为了控制成本,其L3级别的入门级,售价直接拉低到了补贴前售价二十八万,补贴后售价可以来到二十二万。
并且不提供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选配……要选配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是需要车型的硬件支撑的,而大幅度控制成本的海蓝YEV,其硬件性能,尤其是至关重要的诸多车内传感器性能上跟不上,没办法搞上去。
所以海蓝YEV,只能全系标配L3级别的辅助驾驶技术了。
想要体验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请移步购买海蓝SMLC,再选购‘高级智能辅助驾驶4.0系统’,最便宜只需要四十二万就能买到。
这也是为了进行差异化,维持海蓝SLMC的一个重要竞争力,避免海蓝SLMC车型的销量被自家的海蓝YEV车型给冲击到。
就当徐申学在台上介绍海蓝YEV这款入门级车型的时候,虽然公布售价达到了二十八万,但是在场的都是业内人士,一算补贴后的价格就知道只需要二十二万就能拿下来。
这个价格,引来了大量的汽车厂商的皱眉!
这个价格的海蓝YEV,恐怕又要在汽车市场里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了,而且这个价格,将会极大的动摇各大汽车厂商的利润比较高的主力车型,也就是二十万这高价位的诸多B级车型的市场份额。
这海蓝汽车,是来者不善啊!
唯一让他们值得庆幸的是,海蓝汽车并没有把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下放到这一车型,连选配都不提供。
如果连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都下放到这一车型的话,那么就更要命了。
不过他们也知道,真要做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下放的话,这海蓝YEV也不可能做到这么便宜了,大概率就是翻版的海蓝SLMC而已。
一场发布会下来,徐申学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接下来的市场宣布,新车上市销售等工作自然会有海蓝汽车的管理层负责。
但是外界,却是因为海蓝汽车发布会上的多种技术更新以及海蓝YEV车型的发布,而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发布会刚结束呢,各大网络媒体上就开始报道这一消息。
那些自媒体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各种夸张的标题都敢用!
“海蓝汽车剑指各大汽车巨头,重磅发布海蓝YEV!”
“徐申学发布海蓝YEV,杀入二十万级别汽车市场!”
“汽车界一片哀嚎,海蓝YEV来袭!”
“某车企高层在海蓝汽车发布会上竟被海蓝汽车新车型给吓晕!”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专业的车评人之类的会进行比较专业的分析,其中一个收了海蓝汽车不少钱的著名汽车博主,就做了一个非常深入的视频介绍了这一款车。
“二十二万的海蓝YEV,这就是今年汽车市场里的最大惊喜!”
“顶级的海蓝辅助驾驶技术,顶级的半固态电池,顶级的第三代超级快充技术,你所想要的,它都有!”
“之前很多车企都在探索二十万级别的智能电动车该怎么做,今天海蓝汽车给出了行业标准:至少L3级别的辅助驾驶技术,半固态电池,第三代超级快充!”
最后他还来了个总结:二十二万的海蓝汽车,没什么好说的,买就对了!
当然也有很多没收到钱的汽车博主,则是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吹,但是也不会吹的太明显……毕竟没收钱,蹭个流量就行了,一味的吹捧就没必要了。
而不少的汽车博主们的一致意见就是,汽车市场狼来了!
“昔日的海蓝汽车,高高在上,在云端俯视众生,起步价三十多万的海蓝汽车让很多人望而止步……人们都说海蓝汽车什么都好,就是太贵!”
“这也是海蓝汽车虽然销量逐年增长,但是除了对传统豪华车型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外,对于主流汽车市场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二十多万的海蓝YEV,这将会直接冲击众多汽车品牌的主流市场,接下来,各大汽车厂商该如何应对海蓝汽车带来的新一轮威胁,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外界媒体界各种宣扬,而各大汽车厂商里也是针对此事有着极大的反应……
智能电动车领域的老二,在今年前四个月里已经卖出去了超过十万辆新能源汽车,喊出来目标冲击年销量五十万辆的比亚迪。
开了好几天的高层会议,会议内容无人得知,但是肯定做出了一些决定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不过他们主打的是十多万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海蓝汽车的直接竞争不大。
倒是一大票传统燃油车汽车厂商有了巨大的危机感。
宝马和奥迪这些汽车品牌都还好,人家都已经麻木了,早在之前就已经被海蓝SLMC抢走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嗯,除了美国市场外和海蓝汽车玩各种竞争。
而丰田,本田,通用以及福特,现代等车企则是首次感受到了海蓝汽车的巨大威胁……他们很多的主力车型都是二十多万的B级燃油车型。
在其他市场都还好,受限于基础设施等限制,燃油车依旧是主流,海蓝的智能电动车雷声大雨点小,对他们影响有限。
但是在华夏市场里可是不一样,在这地方里的电动车的配套设施,也就是充电桩是非常多的,同时还有补贴以及车牌等专属的扶持政策。
这海蓝YEV一出来,就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感!
唯一让他们庆幸的是,海蓝汽车今年推出来的海蓝YEV,只是一款轿车车型,并不是国内非常红火的SUV车型,而二十多万的SUV车型则是二十多万价位上的主力车型。
但是按照海蓝汽车的一贯尿性,今年推出来了二十多万的轿车平台后,大概率就会拿着这个平台改一改,明年就给弄出来一个二十多万的SUV车型了。
到时候,情况就会变得更糟糕!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硬着头皮上啊!
一方面是继续搞技术研发,争取尽快的推出相应的新能源车型。
另外一方面,现有的车型该降价的降价,先把市场给抢一波。
最后,则是老三样的鼓吹电动车的安全性问题、操控体验、续航焦虑。
然后再带节奏,说海蓝YEV只是海蓝汽车的割韭菜车型,除了个车标啥也没有……买这车就是妥妥的冤大头。
又说什么有钱就买海蓝SLMC啊,如果买不起海蓝SLMC也没人说你……但是你非要为了满足虚荣心买个海蓝YEV……啧啧,我都懒得笑话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装?
为了打压海蓝YEV,他们甚至都不惜帮海蓝汽车抬高海蓝SLMC的定位,渲染这车才是真正的海蓝汽车,至于二十几万的海蓝YEV,那只是挂着海蓝车标的割韭菜的垃圾货色。
买不起海蓝汽车就别买,还搞个海蓝YEV……除了暴露你没钱又爱装外,没其他好处。
总之,没那么大个头就别装,容易惹人笑话!
嗯,自从海蓝YEV发布之后,海蓝汽车彻底成为了豪华汽车品牌……
这可不是海蓝汽车自己说的,而是其他汽车厂商说的,他们甚至花了很多钱让水军鼓这个概念呢。
他们宁愿把海蓝汽车捧起来,让它高高在上,也不想让它跑下来大杀四方!
三十多万的海蓝SLMC,有一定的威胁,但是影响也不算太大。
但是二十多万的海蓝YEV,这东西可就太要命了!
无论如何,也要争取一棍子打死它,不然其他地方的市场都还好,但是华夏这边的市场份额,恐怕要暴跌。
毕竟下有比亚迪为首的一大票十多万的国产电动车车型持续进逼,上有二十多万的海蓝YEV压迫,对于一大票海外汽车厂商而言,未来堪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