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二章:念情长安,新秦计划。赵姬吕妾,嬴政吕子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皮卡丘梦蝶字数:4708更新时间:25/04/21 07:42:19
    章台街乃是中央王宫出门的正大街,平素除了官员行走,外地他国之人走亲访友,鲜少有布衣平民无故来此闲逛。

    上一次咸阳百姓大规模至此,是来相邦府领千金。

    达官显贵云集于此,安保便是一等一的好。

    但有要事,中宫门下的宫门屯卫兵可瞬息而至。

    其实负责咸阳卫戍的是内史、太尉各掌部分的卫卒。

    但正因为内史府、太尉府是唯二在咸阳享有兵权的官府,因此并不坐落于官府一条街,这是出于王宫安全考虑。

    中宫门口天天聚集一堆随时可以冲击宫门的卫卒,秦君放心,内史、太尉也不放心。

    谋反是罪,有随时谋反的可能、能力那也是罪。

    平整的青石板微微震动,尘土蹦跳。

    看守中宫正门的正门司马王掩率领二什宫门屯卫兵疾跑至事件发生地,面色阴沉似水,眼底透着不安。

    章台街最近的事情有点太多了,官府一条街何时这么乱了?

    先是有人携双鹤至此,仿若神仙。

    然后是赵太后劲射内史二箭,一箭惊魂,一箭夺命。

    现在又有刺客当街刺杀长安君。

    接踵而来的事件让王掩嗅到了风雨的气息,有一种大乱将至的感觉。

    他知道,这不是错觉。

    他的大父王龁乃是宿将之一,向来不通政事不理政事,近来都叮嘱他值勤万不可大意了。

    快到近前,距离那个倒在地上明显没死的刺客还有二十余步时,王掩瞳孔猛地一缩,张嘴就要叱喝。

    喝声还没出口,其眼中那个白衣剑士就以那把闪烁绿光,应该是匕首一类的武器划破刺客咽喉。

    血向上涌,如同将开沸水咕嘟咕嘟。红色瞬间就淹没绿色,成为王掩眼中唯一的颜色。

    他心有怒火。

    刺客已无还手之力,为甚要杀?

    但转念一想,怒火又散了。

    他愤怒的原因是那个白衣剑士当着他的面杀刺客,可刺客死了他不就少了很多麻烦吗?

    他是掌管中门安全的,不是缉拿查案的。

    章台街出事,他离得近,率兵过来跑一趟收走一具刺客尸体,已是尽职尽责讲人情,谁也无法说他的不是。

    可要是抓个活口……这刺客敢刺杀长安君,背后不定站着谁呢。

    他虽是身家非凡,大父更是军方三公之一,可也不想卷进这场动乱。

    三公原本是四公,威势最重的麃公卷进来不也是死于非命了吗?

    再往前数……武安君。

    一念及此,王掩减速奔跑,率众停在嬴成蟜面前,拱手欠身:

    “拜见长安君,敢问……”

    王掩欲言又止,眼睛不住地瞟向正向这边走的白衣剑士。

    白衣剑士若没有得到长安君授意,绝不敢擅自杀人,这里是法令森严的秦国。

    心情不佳的嬴成蟜抬眼瞅了眼锐士,仍是察觉出眼前锐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太明显了。

    遇到刺杀不上前控制刺客先来请示苦主,明摆着不想多生事端。

    公子成蟜“嗯”了一声,装作很是不耐烦地摆摆手:

    “他刺杀我,我杀了他。

    “后续你们自行处置,不要来烦我。”

    说完话,少年就钻进车厢。

    王掩大声应个“唯”,将赵底尸身送到廷尉府就回去继续守门,写一份类似出勤报告的竹简递交顶头上级公车司马令,这事在王掩这里就画上句号,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廷尉府请其配合调查,王掩也只管将看到的尽数叙述也就是了。

    王掩确定,此事背后定会涉及到王、相、孟西白三大家、赵太后、华阳太后、宗正等大人们的深层次斗法。

    他装作不知,装作只看得到表面。

    王龁孙子的身份,保他不会不明不白地死去,这就够了。

    他不是蒙恬、蒙毅那俩兄弟,从小跟着王上一同习武长大深度绑定。

    他不想去思考这些蝇营狗苟,只想上阵杀敌开疆扩土得封地得爵位。

    赵底之死,比冬风还要凛冽,刮得本来意态闲适的章台街人人自危。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不说九卿和千石的朝堂要员有了不明不白的危机感,就连各官府不为官身的小吏们动作间都加了几分小心。

    地震来临前,虎豹咆哮出山林,蚂蚁乱转不回窝。

    相邦府内,原本紧张的气氛却舒缓不少。

    吕不韦原本已经见好的伤病不知为何又复发了,重重咳嗽好几声,以一块白丝手帕捂着嘴道:

    “顿弱,你有雄辩之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是你最善者。

    “然你方才对本相言语却毫无转圜,直来直往,如同离弦之箭,不留余地。

    “本相知道,你是认为此事没有赘述的必要,局面只要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来,我们只有一条路走。

    “现在,你还如此认为吗?”

    顿弱不语。

    其余八人也不语。

    吕相这话看似是在对顿弱说,何尝不是在和他们说呢?

    长安君游走于主君和王上之间,且偏向于王上并从不避讳,是他们亲眼所见。

    主君对王上不假辞色,却一直对长安君执礼甚恭,这让顿弱、姚贾等后来门客早就积蓄不满了。

    及至嫪毐死,不满爆发了。

    嫪毐人虽然不行,但在外人眼中和他们是一样的,他们合称十二君。

    长安君能杀嫪毐,就能杀他们。

    为了主君,他们可以牺牲。

    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悄无声息。

    只要对主君有所帮助,他们愿意。

    嫪毐死在长安君手中,对主君有什么帮助吗?没有。

    嫪毐是奉主君之命入宫近赵太后,嫪毐死了就意味着主君计划失败。

    你嬴成蟜可以破坏主君计划。

    但你破坏就破坏了,为什么要杀死嫪毐呢?

    你明知道嫪毐是主君的人,你为什么不放他一条生路让他回来呢?一点交情都不念!

    主君以诚待长安,长安以杀报主君。

    这是顿弱、姚贾这些跟随吕不韦的人杰所无法忍受的。

    无法忍受那就不忍,干长安!

    然,主君忍了。

    这让他们更无法接受了。

    这怎么能忍下来呢?

    城门悬书的时候,主君都没有丢出十二君中闯出祸事的鹏飞背锅。

    为甚嫪毐死,主君能忍呢?

    这还是他们愿意为之赴死的主君吗?

    我等以性命报主君,是因为主君以国士待我等啊!

    主君视我等如草芥,那我等就不伺候主君了!

    九君齐至,讨要说法。

    他们本来想不带甘罗,就像不带赵底一样。只是甘罗官为相邦长史,一直侍候在吕不韦左右,避不过。

    他们不带赵底的原因,并不是姚贾所说的养伤未愈。

    而是因为他们七个人全都是吕不韦为相以后,慕吕相之名而后来的人。

    而赵底是最先跟随吕不韦的人,甘罗也差不多,属于吕不韦的亲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势力。

    十二君,亦有亲疏远近。

    空气中仿若还弥漫着章台街上的血腥气,那是赵底的血。

    赵底人未至,以血参议会。

    “是弱想的少了,请主君责罚!”顿弱深深拜下。

    随着顿弱拜下,余下八君有跪地者,有鞠躬者,皆是承认思虑不周,请主君责罚。

    章台街刚刚发生的事,他们已经全部知悉了。

    赵底以身刺长安君,长安君在诸位官吏赶到之前杀死赵底。

    事态极其明了,其中内涵亦明了。

    嫪毐死了,他们愤怒。

    赵底死了,他们怅然。

    在怅然中消解愤怒,理解主君,认同主君。

    长安君本可以就着赵底身份作文章,拖他们十二君下水,拖主君下水。

    赵底身上的相系标签太重,怎么揭也揭不干净。

    长安君没有如此做,选择杀死赵底。也不给其他人如此做的机会,选择保全主君。

    相、王争斗如此激烈,赵底刺杀可以使王权派进一大步,长安君放弃了。

    主君投之以桃,长安报之以李。

    九君释怀,原本离散的心重新聚拢在一起。

    这样的长安君,值得主君如此做。

    只是……长安君杀赵底情理之中,那为什么要杀死嫪毐呢?

    “嫪毐之死,怪本相。”吕不韦让九君起身。

    自己起身,微微躬身,拜九君。

    “万万不可!”

    “折煞我等!”

    “未闻主拜客!”

    “……”

    九君七手八脚得把主君扶上椅子,不管是装出来的还是发自内心,个个都是一脸惶恐不安之色。

    越发苍老的吕不韦在众人簇拥下,老眼瞬息间积蓄两汪浊水,声泪俱下:

    “公子他提前与本相说过,要本相调回嫪毐,否则就杀死嫪毐。

    “本相……以为公子就是说说,没有上心,更没有提醒嫪毐。

    “本相心中有愧,私心作祟,没有告诉尔等,又害了赵底。

    “杀嫪毐者,杀赵底者。

    “非长安,而是我吕不韦啊!”

    原来长安君提前说了啊,那就没事了……九君所善不一,但都是心思灵巧之辈,皆能跟上主君思想。

    姚贾手上拎着热水壶沏茶水,嘴上说道:

    “主君与长安君相交莫逆,未信长安君之言乃是情理之中,换做贾亦不会召还嫪毐。”

    鹏飞蹲在吕不韦膝前,眼圈泛红:

    “主君若是不爱护我等,鹏飞是早已死于非命,李斯那厮更是活不到今天。

    “主君不以实情相告,是怕我们和主君离心离德,是我们辜负了主君期望。

    “赵兄……谁也不能料到他会做出刺杀长安君的举动啊。

    “主君不怪其闯下大祸,也不要怪自己未提前支会了。”

    众人宽慰一阵。

    吕不韦收住眼泪,饮一口热茶,情绪缓和不少。

    “嫪毐已死,主君。”为章台学宫最早的二十一位章台先生的顿弱谏言:“等不到赵太后为嫪毐所困,就提前散布赵太后的言论吧,造势要趁早啊。”

    顿弱起了个头,余下人纷纷跟谏。

    “是啊主君,效果是差一些,但也不会差太多。”

    “姬夫人的言论砸不起水花,赵太后的一定可以,她本就淫乱。”

    “庙堂民间对其不满者甚多,有此基础,人人都愿踩其一脚。脚不能踏,嘴踩两下也是民心所愿。”

    “以太后淫名,使主君名正!”

    “长安君待主君是不错,但主君不能因为长安君而退缩啊。若是如此,不如立刻还权与秦王政,尚能保个命。”

    “旧秦当死,新秦当立!”

    “……”

    待众人劝谏告一段落,吕不韦闭目片刻,缓缓点头:

    “既然都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

    “跳过嫪毐,执行新秦计划下一步。”

    九君大声应“唯”,有四人匆匆出了相邦府。

    他们是新秦计划下一步的执行者。

    日偏西,向下坠,横在半空。

    就这么不到一天时间,咸阳各处都开始有赵太后身世的传言……连带着当今王上的身世。

    陶朱商会乃是民间六大商会之一,最善者乃是酒楼。

    陶朱酒楼在天下各大城池都有开,就像是没被秦国吞并前的吕氏商会在各大城池都开有吕氏珠宝一样。

    红漆黄瓦,翘檐斗拱。

    楼外抬头望,烟气如狼烟。

    酒楼分三层。

    一层是散客,二层是包厢,三层是没有身份光有钱也进不去的贵族区。

    天生平等的食客们待在后天划分的区域里,大多聊的不是女人就是政治,有些人则是二者兼聊。

    陶朱一层,有一个食客喝酒喝大了,高声大喊:

    “赵太后淫乱,那是理所当然!赵国不就那鸟样吗?男的都被我们打死了,女的不多找点男的生娃怎么办?没办法啊哈哈哈!”

    其余食客皆哈哈大笑,就连端菜上酒的酒保脸上常在的笑容都活泛了些,带上男人都懂的意味。

    酒楼一层角落,一张略显普通的桌案上,两个丰神俊朗的男女隔案对坐。

    女子容貌绝美,尤以一双丹凤眼最为突出。

    秦庄襄王夫人,姬夭夭。

    男子面相较女子大上些许,一眼看上去毫无特点,普普通通。

    待要移走时,却会心生不舍,忍不住想多看两眼。

    明明平平无奇,却就是让人可以在人群中一眼看见,那股子超凡脱俗的雅士之气可净化凡浊尘世。

    韩国公子,韩非。

    以秦王政之名义,应姬夭夭之请来到秦国的韩非,目向那发狂食客移过去,上下打量,又移回到族妹脸上。

    有口吃的韩非一字一顿:

    “这,就,是,族,妹,要,我,看,的,好,戏。”

    “夭夭让兄看的好戏在晚上。”姬夭夭饶有兴致地望着那醉酒男人,双眉弯弯:“这,或许是另一场好戏。”

    那酒醉男人四下一扫,看到许多人都瞩目自己,好像有些飘了。

    打了个酒嗝,洋洋得意地道:

    “赵女淫乱都不算事,我和你们说些算事的!我有一个朋友去赵国经商,听说赵太后原来是吕相的妾,今王是吕相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