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你别无选择》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好想吃薯片字数:4484更新时间:25/04/21 02:09:42
    [李鸣已经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

    有才能,有气质,富于乐感。这是一位老师对他的评语。

    可他就是想退学。

    上午来上课的讲师精神饱满,滔滔不绝,黑板上画满了音符。所有的人都神志紧张,生怕听漏掉一句。这位女讲师还有一手厉害的招数就是突然提问。

    如果你走神了,她准会突然说:“李鸣,你回答一下。”

    李鸣站起来。

    “请你说一下,这道题的十七度三重对位怎么做?”

    “……”

    “你没听讲,好马力你说吧。”

    于是李鸣站着,等马力结巴着回答完了,在一片莫名其妙的肃静中,李鸣带着满脸的歉意坐下了。

    ]

    孟明杰翻开对应页数,读了一段这篇《你别无选择》。

    作为一名非常熟悉江弦的读者,孟明杰很清楚,这是江弦的一篇新,从未发表过的新。

    他抑制不住的激动。

    江弦上一次发表还是去年的事情,在《花城》上发表了一篇《十八岁出门远行》。

    那是个写给年轻人的故事。

    孟明杰非常喜欢,反复读了好几遍,只觉得每次读那篇,自己的血都是滚烫的、炙热的。

    而从这篇《你别无选择》里,也能看出讲的内容也属于年轻人。

    因为开篇出现的这个人物,李鸣,显然是这篇的主角。

    这是个大学生,那这个故事就老不到哪里去。

    孟明杰捧着《人民文摘》,接着往下阅读。

    [

    李鸣仔细注意过女讲师的眼睛,她边讲课边不停地注意每个人的表情。一旦出现了走神的人,她无一漏网地会叫你站起来而坐不下去。

    有时李鸣真想走走神,可有点儿怕她。

    所有的讲师教授中,他最怕她。

    他只有在听她的课和做她布置的习题时才认真点儿。因为他在做习题时时常会想起她那对眼睛。

    结果,他这门功课学得最扎实。

    马力也是。

    他旷所有人的课,可唯独这门课他不敢不来。

    自从李鸣打定主意退学后,他索性常躲在宿舍里画画,或者拿上速写本在课堂上画几位先生的面孔。画面孔这事很有趣,每位先生的面孔都有好多“事情”。

    画了这位的一二三四,再凭想象填上五六七八。

    不到几天,每位先生都画遍了,唯独没画上女讲师。

    然后,他开始画同学。

    同学的脸远没先生的生动,全那么年轻,光光的,连五六七八都想象不出来。最后他想出办法,只用单线画一张脸两个鼻孔,就贴在教室学术讨论专栏上,让大家互相猜吧。

    马力干的事更没意思,他总是爱把所有买的书籍都登上书号,还认真地画上个马力私人藏书的印章,像学校图书馆一样还附着借书卡。

    为了这件事,他每天得花上两个钟头,他不停地购买书籍,还打了个书柜,一个写字台,把琴房布置得象过家家。

    可每次上课他都睡觉,他有这样的本事,拿着讲义好像在读,头一动不动,竟然一会儿就能鼾声大作。

    宿舍里夜晚十二点以前是没有人回来的。全在琴房里用功。等十二点过后,大家陆陆续续回到宿舍,就开始了一天最轻松的时间。可马力一到这时早已进入梦乡。他不喜欢熬夜,即使屋里人喊破天,他还是照睡不误。

    李鸣老觉得会突然睡死掉,所以在十二点钟以后老把他推醒。

    “马力!马力!”

    马力腾地一下坐起,眼睛还没睁开。李鸣松了口气,扔下他和别人聊天去了。

    “今天的题你做完了吗?”

    “没有。太多了。”

    “见鬼了,留那么多作业要了咱们老命了。”

    “又要期中考试了。”

    “十三门。”

    “我已经得了腱鞘炎。”同屋的小个子把手一伸,垂下手背,手背上鼓出一个大包。

    马力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他从不开口,除了他的本科—作曲得八十分,别的科目都是“中”。

    李鸣跑到王教授那儿请教关于退学问题的头天晚上,突然发生了地震。

    全宿舍楼的人都跑出站在操场上。

    有人穿着裤衩,有人披着毛巾被。女生们躲在一个黑角落里叽叽喳喳,生怕被男生看见,可又生怕人家不知道她们在这里。

    据说声乐系有两个女生到现在还在宿舍里找合适的衣服,说是死也要个体面。

    站在操场上的人都等再震一下,可站了半天,什么事也没发生。后来才知道,根本没地震,不知是谁看见窗外红光一闪,就高喊了一声地震,于是大家都跑了出来。

    第二天,李鸣就到王教授那儿向他请教是否可以退学。

    王教授是全院公认的“神经病”,他精通几国语言,搞了几百项发明,涉及十几门学问,一口气兼了无数个部门的职称。他给五线谱多加了一根线,把钢琴键重新排了一次队,把每个音都用开平方证实了。

    这种发明把所有人都能气疯。

    李鸣最崇拜的就算王教授了。尽管听不懂他说的话,也还是爱听。

    “嗯。”

    “我不学了。我得承认我不是这份材料。”

    “嗯。”

    “就这样,我得退学。”

    “嗯。”

    “别人以为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以为我不行。”

    “嗯。”

    “也许我干别的更合适。”

    “嗯。”

    “我去打报告。”

    “嗯。”

    李鸣站起来,王教授也站起来:

    “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

    “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

    ]

    轰。

    孟明杰觉得自己脑袋好像被啥敲了一下似得。

    “老孟,吃饭。”

    来不及往后看,孟明杰放下手上的刊物,快速的扒拉着碗里的饭菜。

    “慢点儿,谁跟你抢了?”妻子责怪一句。

    “.”

    孟明杰没有吭声。

    他脑袋里全是刚才的那篇,全是江弦用夸张的笔触勾勒出的那一幅荒诞的青春画卷。

    但最后王教授脱口而出的那一句话,带给孟明杰的冲击,让他久久难以平复。

    “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

    在最初阅读的时候,孟明杰还不太明白这篇想要表达什么。

    江弦把答案就埋在第一章的末尾,或者说在一开始他就讲明白了:

    你别无选择!

    孟明杰狠狠的共情了。

    他觉得自己就是李鸣,他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厂工作。

    他也想和李鸣一样,退学,摆脱当下的一切。

    可他别无选择。

    李鸣只能作曲。

    至于孟明杰,生活压在他身上的巨石,逼得他做不出任何反叛的选择。

    他和李鸣一样,误以为自己有选择的自由,然而现实会让他清醒:

    你别无选择!

    你只能做一个被摆上祭坛的牺牲品,毫无反抗之力。

    “想啥呢?”妻子有些奇怪。

    孟明杰没有吭声,放下手上的碗,“我吃饱了。”

    随后在妻子奇怪的目光中,钻进里屋,迫不及待的再次捧起1985年第4期的《人民文摘》,掀开《你别无选择》这篇,找到自己刚才看到的部分。

    这篇并不长,大概三万多字,孟明杰用了两个小时全部读完。

    他放下手上的刊物,掩卷沉思片刻,用手指抹了抹眼角水汽的氤氲。

    “写的真好。”

    孟明杰忍不住感叹。

    这篇又和江弦此前的风格大相径庭,这是他未曾读过的一种风格。

    然而在读完以后,孟明杰的第一反应是有些窒息。

    没错,窒息。

    江弦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夸张的、荒诞的。

    但这些文字组合在一起以后,渲染出的竟然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

    “这好看么?”妻子侧头过来,“我瞧你看了半天,那么认真。”

    “好看。”

    孟明杰声音还有些哽咽,他长舒一口气,“把我酒拿来,想喝两口。”

    “怎么了?”

    “忽然想喝点。”

    妻子虽然疑惑,但还是给他取来家里没喝完的那瓶酒,又拿出几个酒杯,塞给孟明杰一个。

    “放俩。”

    鬼使神差的,孟明杰让妻子放了两个酒杯在桌上。

    他一边喝,一边回想着刚才的内容,难以避免的,思绪飘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身上。

    “江弦怎么会写出这么压抑的一篇呢?”

    孟明杰脑中忽的一闪。

    《芙蓉镇》首映式的事儿?

    《芙蓉镇》首映式上因为主要的三人没有出场,深受影迷们的诟病。

    一直以来,主创团队给外界的回应都是:没买着车票。

    而江弦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发表了这篇:

    《你别无选择》

    这是否意味着什么?

    想到这里,孟明杰不禁联想起那个传播最广的说法:

    “迫于上面的压力,江弦、刘小庆、姜文三人才没能出场。”

    如果事情真是孟明杰想的这样,那一切就能串联起来了!

    为什么江弦不能出场?

    因为别无选择!

    想通这一切的孟明杰渐渐有些兴奋。

    他相信自己的揣测不是无的放矢。

    作家的作品与他本人的经历断然是分不开的。

    像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奥斯特洛夫斯根据自身经历所写成的。

    类似的还有《简爱》,来自作者夏洛蒂的人生。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每个角色几乎都照应了歌德和他身边的人。

    马尔克斯更是在自传中提过,他把作品拿给亲戚朋友去看,大家会七嘴八舌的聊书中的谁是现实中的谁,哪个故事情节来源于哪个具体的事件。

    每部作品都是作者的明文密码,而他的人生经历则是解码规则。

    放到古诗词当中,在诗词中潜藏自身经历的事情就更多了。

    虽然后世文学界系统的划分出了“经历型作家”和“虚构型作家”两个相对立的派别。

    但虚构型作家仍是难以将作品完全从自身脱离,总会找出来那么几道蛛丝马迹。

    孟明杰艰信,《你别无选择》正是江弦将自信的无奈和无力,写入了作品当中。

    这才将情感写的浓烈至力透纸背!

    “错怪他了!”

    孟明杰满心歉疚。

    看完这篇《你别无选择》以后,孟明杰反应过来。

    这段时间,他对《芙蓉镇》主创团队的指责,真的是冤枉了他们。

    他们也是受害者。

    他们也别无选择!

    “咕咚。”

    孟明杰一杯酒灌进喉咙里面。

    想了想,又给另一只空酒杯里倒满酒。

    然后端起自己的杯子,碰一下。

    “媳妇,明天咱去看《芙蓉镇》吧。”

    燕京师范大学。

    “苏童同志,经编辑部认真审阅,您的短篇《桑园留念》暂不适用于本刊.”

    苏童把信折起来,有些失望。

    22岁的苏童,已经发表了一些诗歌作品,还在《青春》和《青年作家》上发表了两篇。

    但直到前段时间,他才创作了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短篇《桑园留念》。

    只可惜,这篇因为显示出先锋派的某些特性,对于看惯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编辑来说,稍微有些前卫,于是接连四次被退稿。

    对苏童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又没过?”

    在收发室工作的同志,早已认识苏童这个怀揣着文学梦的学生。

    “改改呢?改改说不定能行。”

    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对方把一份最新期的《人民文学》递给苏童。

    “不行就先看看人家怎么写的嘛,看看人家怎么就能上《人民文学》,多看看不就会了,先借你,回头给我送回来。”

    “嗯。”

    苏童内向的点点头,揣着杂志回到自己的宿舍。

    “怎么样啊?”

    “过稿了没?”

    室友们好奇的打听。

    “没。”

    苏童摇了摇脑袋,倒也没多难过,经历过太多退稿的苏童,反而看开了。

    他自己觉得写得不错,退稿一定是他们的失误。

    想通这一点,他坐在床上,翻出人家给的那册《人民文学》,1985年的第四期。

    “哟,还是最新的。”

    苏童哗啦啦翻开,很快注意到《人民文学》的刊首语中,居然写了这样一段话:

    “斗胆”在排头位置刊发这样一部用“闹剧的形式”反映“当代青年的奋斗、追求、苦闷、成功和失败”的破格之作,是为了打开渐趋僵化的办刊模式,改变读者心中《人民文学》的刻板印象。